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313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减缓全球变暖趋势,海洋碳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我国提出了碳汇渔业的发展理念,可直接或间接实现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本研究以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主要品种(海带、裙带菜、牡蛎、贻贝、扇贝、蛤、蛏和蚶)为碳汇研究对象,依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2010—2019年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的相关数据对辽宁贝藻海洋碳汇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辽宁省通过养殖海藻和贝类的方式,10年间总计碳移出量约为26773万t,相当于减排了98257万t CO2。有效地证明了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也对辽宁渔业发展有着很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我国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动性。  相似文献   
42.
马氏珠母贝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氏珠母贝选育系F6代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解剖授精技术,依照1雄配3雌的原则,建立了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24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在第8、21、35和50天测定了每个母系全同胞个体的壳长和壳高,以全同胞组内相关分析法估计马氏珠母贝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母系半同胞个体具有较大的变异程度,存在着较大的母性效应,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分析法估算的狭义遗传力是马氏珠母贝遗传力的估计值。8-50日龄壳长狭义遗传力估计值为0.11~1.14,壳高狭义遗传力估计值为0.12~1.04,其中利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壳长的遗传力依次为0.17、0.19、0.12、0.11,壳高的遗传力依次为0.20、0.23、0.13、0.12,属于中等遗传力。马氏珠母贝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表现为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的范围分别为0.528~0.746和0.747~0.921。在早期生长阶段以壳长或壳高为参数进行选择育种时,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43.
采用6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白、黑、黄、红4种壳色家系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4种壳色家系在6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17,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97~1.819;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083~0.21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07~0.34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66~0.616;平均多肽信息(PIC)含量为0.257~0.442;4个壳色家系哈-温平衡指数均发生了极显著的偏离,4个家系间的群体再分效应的固定指数FST值为0.113~0.793;与马氏珠母贝普通养殖群体及壳色选育系F5相比,4种壳色家系之间遗传距离变大,遗传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44.
正正如山歌所唱:宜州处处是美景。宜州许多地质遗迹景观可圈可点,之中有个叫祥贝的地方,地处宜州之北,距宜州城约30千米,祥贝河滋润和影响着这片土地。那里有旖旎的山光水色和较为密集的可观赏溶洞,是广西宜州水上石林地质公园正在建设的一个独立园区。去过的人都说,祥贝似世外桃源,如人间仙境!河川曲流:慢悠悠的九重岛和"大水车"  相似文献   
45.
马氏珠母贝育珠贝插核手术后的第1、第2、第3、第10、第15、第20、第30和第60天,抽取育珠贝血清,并研究其非特异性免疫因子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珍珠囊发育初期(插核后3~10d),育珠贝血清的免疫因子ACP、AKP、CAT、SOD均比对照组(未经插核的马氏珠母贝)显著性增大(P<0.05),LSZ在插核后1~3d比对照组LSZ活性显著性增大(P<0.05);在珍珠囊发育中期(插核后第15~20天),各种免疫酶活性都逐渐降低;珍珠囊发育后期(插核30d后),育珠贝血清中的各种免疫酶活性都已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46.
对马氏珠母贝激光育苗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激光能加强精子活力,提高精液品质;影响卵子的通透性;抑制水中的细菌生长,使受精卵发育成健壮的胚胎、幼虫、幼苗。  相似文献   
47.
【目的】克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pfser1基因,探讨该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其在天然免疫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生物矿化过程的关系。【方法】通过RACE技术获得pfser1基因的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结构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fser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健康合浦珠母贝在被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MG1655刺激后和在贝壳损伤修复实验中pfser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合浦珠母贝pfser1基因cDNA全长为1240 bp,包含1035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4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的功能结构域含有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Serpin家族保守结构域。pfser1基因在合浦珠母贝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外套膜边缘膜中表达量最高;大肠杆菌MG1655刺激后,该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在贝壳损伤修复过程中,pfser1基因表达先升高后受到抑制。【结论】pfser1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参与了合浦珠母贝的天然免疫应答过程,并与生物矿化过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8.
【目的】系统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外套膜胶原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方法】分别采用酸-酶法和热水法从外套膜中提取得到两种胶原蛋白(A-PSC(Pm)和HSC(Pm)),对其氨基酸组成、微观结构及热变性温度等理化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SC(Pm)提取率高于A-PSC(Pm);HSC(Pm)中,Gly、Glu与Arg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20.16%、17.57%和10.07%;而A-PSC(Pm)中,Glu、Asp与Arg相对含量为19.67%、11.63%和10.07%;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别显示,两种胶原蛋白均在220 nm左右有强吸收峰,且具有典型的胶原蛋白特征带(酰胺A、B、Ⅰ、Ⅱ和Ⅲ带);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PSC(Pm)呈致密多孔网状结构,HSC(Pm)则基本为薄片状;DSC分析结果表明,HSC(Pm)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结论】酸-酶法及热水法提取的胶原蛋白均具有类V型胶原蛋白特性,其结构特征及其理化性质均存在差异,可根据需求选择特定的胶原蛋白提取方法用以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  相似文献   
49.
用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湛江等鞭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及某些配合饲料培育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Jameson)亲贝,可以促进性尕发育成熟并保持易于诱导排放状态。在需要进行人工育苗时,给亲贝以一定的刺激,即可诱导产卵精。彩这种方法进行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受精率和成活率都比剖贝取卵授精的方法高。而且不用杀死大珠母贝亲  相似文献   
50.
类立克次体(RLO)对大珠母贝和合浦珠母贝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引起基本一致的病理变化.在急性坏死破坏期内,RLO导致外套膜、鳃、消化管、肝胰腺、生殖腺腺管及全身血管内皮系统等多器官组织的变性坏死,使器官组织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破坏程度与RLO包涵体的数目密切相关,而细胞的破坏与细胞内RLO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到大量数目密切相关.鉴于此,将RLO引起的珍珠贝病称为类立克次体病(RLO病).RLO病呈急性变质性炎症和慢性增生性炎症病理,在前者细胞呈现崩解性坏死、溶解性坏死和退变性坏死;在后者存在实质细胞增生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纤维细胞并形成纤维化.根据炎症病理的发展过程,RLO病可分为急性坏死破坏期和慢性增生修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