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赤魟软骨为原料,对赤魟软骨中新生血管抑制组分的提取方法及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盐酸胍抽提、冷冻离心、透析、冷冻干燥等方法,得到分子量为3~300 kDa的活性组分,活性鉴定采用改进的Robert法观察赤魟软骨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作用情况。赤魟软骨提取物活性给药组为质量分数为10%、1%、0.1%的甲基纤维素溶液,空白对照组为质量分数为10%的MC溶液,加样24 h后对各给药组样品给药部位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原理编程进行血管数量统计。试验结果表明:赤魟软骨提取物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其活性与给药组质量分数成正比。且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直接来源于动物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在肿瘤治疗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为了探究藻胆蛋白与高等植物类囊体膜之间的光能传递规律,验证重组藻胆蛋白是否可以与高等植物类囊体膜之间的光能传递,本研究分别提取了重组藻红蛋白、重组藻蓝蛋白以及菠菜和韭菜的类囊体进行混合孵育,然后进行了全波长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检测。结果显示:混合孵育时间为10~20 min有利于重组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与类囊体膜结合并进行光能传递,最适混合孵育时间随重组藻胆蛋白和类囊体的种类不同而稍有不同;重组藻红蛋白不能与菠菜或韭菜的类囊体膜直接发生光能传递,但是当体系中添加重组藻蓝蛋白的时候就可以;重组藻蓝蛋白可以与类囊体中的叶绿素a直接进行光能传递,使得叶绿素a的荧光发射峰值显著提升,当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比例是1∶2时,光能传递效率较高。本研究为藻胆蛋白在构建新型光合系统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3.
通过分析海绵清除大肠杆菌的过程,研究海绵净化细菌的机理。作者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等手段,监测和分析了绿色荧光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体内、体外水环境中数量变化过程。在1 L含有3×107个/m L绿色荧光大肠杆菌的海水中放入鲜重(1.02±0.11)g的繁茂膜海绵24块,处理7 h,海水中的荧光大肠杆菌数量逐渐降低;而海绵体内荧光大肠杆菌数量在2 h时内逐渐增多,之后的2 h趋于稳定,4 h以后开始逐渐减少。水体中大肠杆菌不仅进入海绵体内,而且进入海绵细胞内。含有荧光大肠杆菌的海绵块转入无菌海水中后,海绵体内及细胞中大肠杆菌逐渐消失,而且大肠杆菌没有被释放到环境海水中。分析表明,繁茂膜海绵能够以摄食的方式净化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84.
藻胆蛋白 与绿藻光合膜之间的激发能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藻胆蛋白与绿藻光合膜之间激发能传递的关系.发现只有在别藻蓝蛋白存在时,藻红蛋白或藻蓝蛋白才能将其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一起温育的绿藻类囊体光系统Ⅱ.传能效率与藻胆蛋白的种类有关.藻胆蛋白只能将激发能传递给经SDS-PAGE纯化的LHCⅡ,但不能传递给D2蛋白.  相似文献   
85.
莫桑双克非鲫卵壳膜形成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民 《海洋与湖沼》1994,25(4):385-389,T001
于1986年9-12月对取自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实验鱼网箱中的莫桑比克非鲫,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卵子发生中卵壳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卵母细胞的生长,在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先后出现3层结构,即Z1,Z2,Z3;初步确定:Z1可能由颗粒细胞分泌形成,Z2和Z3由卵母细胞分泌形成,最终Z1,Z2,Z3融为一体成为卵壳膜。对卵壳膜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特殊的生殖习性-衔卵孵化的关系的分析认为,衔卵孵化导致卵壳膜的  相似文献   
86.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叶藻类囊体膜 ,经 1 0 %SDS增溶后 ,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其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经稳态光谱分析、DCIP光还原活性测定及P680 、P70 0 差示光谱检测结果表明 ,2 0 %蔗糖层的CP3和 40 %蔗糖层 (上 )的CP4为PSⅡ复合物 ,具有光化学活性 ;40 %蔗糖层 (下 )的CP5为PSⅠ复合物 ,其P70 0 特征吸收峰位于 695nm处。CP3和CP4的DCIP光还原活性 :CP3为 34.2 7微电子当量 /(mgchl·h) ,CP4为 7.2 9微电子当量 /(mgchl·h)。  相似文献   
87.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近年在我国福建、浙江和广东沿海经常形成赤潮,其赤潮不仅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也严重威胁到水产养殖以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本论文以米氏凯伦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米氏凯伦藻细胞表面膜蛋白质荧光标记技术和细胞膜蛋白质提取方法,运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2-DDIGE)对膜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米氏凯伦藻的膜蛋白质组及其对环境温度变动的响应。实验共鉴定到44个细胞表面膜蛋白,其中有效注释27个,主要为转运蛋白、HSP70蛋白家族和捕光蛋白等。米氏凯伦藻在20°C条件下的细胞生长和光合作用要明显好于16°C和12°C,但16°C和12°C条件下的差别不大,表明低温限制了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当米氏凯伦藻从12°C快速转移至16°C和20°C时,藻细胞密度和光合作用效率短时间迅速降低,但细胞很快即适应温度变化。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和光合作用蛋白在其适应温度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用电化学方法测量了Mg_2B_2O_5晶须增强AZ91D镁基复合材料在3.5%NaCl溶液中的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研究了晶须体积分数对镁合金基体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和XRD表征了腐蚀后复合材料表面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结果表明,随着Mg_2B_2O_5晶须体积分数的增加,AZ91D镁基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逐渐提高。当硼酸镁晶须的体积分数为35%时,材料的自腐蚀电位提高0.2V以上,自腐蚀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SEM测试表明,复合材料表面生成了一层晶须增韧的腐蚀钝化膜,对基体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浙江测绘》1991,(2):6-6
据1991年4月13日《中:国煤炭报》报导,由云南省198煤田地质勘探队所承担的“网膜多色成图”科研项目,最近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90.
经水化的蒙脱石,具有特殊的性能.本文通过经纯水水化的蒙脱石和未经纯水水化的蒙脱石,在浓Nil_4Cl溶液中的行为及对溶液电导率的影响,说明蒙脱石经纯水水化,在其表面形成较厚的水化膜,在浓NH_4Cl溶液中不易被NH_4~(+)离子“剥离”掉,表现出具有特殊的胶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