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542篇
海洋学   222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31.
佳县红粘土堆积序列频率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佳县红粘土剖面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证明,黄土高原北部风尘堆积的起始年代可以追溯到8.35Ma以前,通过进一步的磁化率测量和频率磁化率分析,发现佳县红粘土及上覆部分午城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成壤作用过程中由生物作用或风化作用形成的超顺磁颗粒和磁性矿物对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增大具有重要贡献;同时,剖面中红粘土频率磁化率的百分含量明显高于上部午城黄土,指示了红粘土堆积较强的成壤作用,表明黄土高原普遍发育的红粘土堆积具有相似的磁学性质和古气候意义,并在空间尺度上可以对比。佳县风尘堆积的频率磁化率年代序列指示了3.6Ma以来,尤其是2.7Ma后气候波动加剧和北方干旱化增强。  相似文献   
932.
933.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3,13(1):100-100
红古豆碱(Cuscohygrine)从天然资源中被发现并单离成功,已有约一个世纪的历史。但多年来,这一茛菪科生物碱一直被认为无生理活性,因而长期没有找到用途。我国盛产的唐古特山茛菪,红古豆碱含量特别高。因此,开发、改造和利用我国丰富的红古豆碱资源,则是生物碱化学中的一个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34.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超低温保存前后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精子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受冷冻损伤精子的被膜膨胀、破裂、脱落;线粒体内嵴变形,结构模糊,甚至消失;鞭毛在基部或主段、末段断裂,或被膜膨胀脱落。结果表明,经超低温保存后,部分红鳍东方鲀精子由于膜结构及鞭毛轴丝损伤导致精子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935.
目前,红拟石首鱼的养殖业正在发展,前景看好。该鱼的亲鱼可以在圈养条件下进行培育,可根据需要进行产卵,生产仔鱼。中间培养生产包括饵料生物培养以及仔鱼长到全长25mm养成生产包括池塘养殖、网 箱养殖和闭合循环水槽系统密集养殖。  相似文献   
936.
从紫球藻中分离纯化两种藻红蛋白(B-藻红蛋白和b-藻红蛋白),对它们的吸收光谱和电泳图谱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电泳图谱与文献报道的相同,但b-藻红蛋白的吸收光谱与文献报道的有较大的差别,表现在本研究发现b-藻红蛋白在545nm处有一吸收峰。在565nm处仅有一个吸收肩峰,而不是文献中报道的在545nm和565nm无前独立的吸收峰。通过比较B-藻红蛋白和b-藻红蛋白在不完全变性条件下的电泳图谱,发现B-藻红蛋白比b-藻红蛋白要稳定的多,进一步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B-藻红蛋白含有γ亚基,而b-藻红蛋白不含有γ亚基,因为此为γ亚基有稳定分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7.
探讨大菱鲆病毒疫苗的研制,以牙鲆鳃细胞(FG细胞)为增殖体系,利用细胞病变效应(CPE)为判断指标,对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urbot reddish body iridovirus,TRBIV)的体外最适增殖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接种量、病毒吸附时间、细胞培养条件对TRBIV的体外增殖均有明显的影响,以0.2 mL病毒液接种FG细胞、吸附2 h、用含10%胎牛血清的MEM培养液于22℃培养时,病毒的增殖速度最快。研究还发现,病毒的收获时间和病毒液冻融次数对所得病毒的感染力均有显著影响,在最佳增殖条件下,病毒在FG细胞中增殖至第4天时进行收获,且只冻融1次,其感染活性最强,反复冻融后病毒的感染活性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38.
利用生物压片技术,通过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对采自我国沿岸海洋的仙菜科红藻(Ceramiaceae,Rhodophyta)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发现了我国仙菜科新记录属——盖氏藻属(新拟名)Gayliella T.O.Cho,L.McIvor et S.M.Boo。该属目前在我国共有5个种,即短毛盖氏藻(新拟名)Gayliella pmbriatum (Setchell et N. L. Gardner). T. O. Cho et S. M. Boo、优美盖氏藻(新拟名) Gayliella βaccidum (Kützing) T. O. Cho et L. McIvor、泰式盖氏藻(新拟名) Gayliella taylorii (E. Y. Dawson) T. O.Cho et S. M. Boo、马沙盖氏藻(新拟名) Gayliella mazoyerae T. O. Cho, Fredericq et Hommersand和横轴盖氏藻(新拟名) Gayliella transversalis (Collins et Hervey) T. O. Cho et Fredericq,其中前3个种为由仙菜属Ceramium归并的物种,后2个为我国的新记录种。本文对此2个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并讨论了它们与中国已报道的横列仙菜Ceramium gracillimum间的关系。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海洋仙菜科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939.
溶藻弧菌引起中国对虾红腿病的回接实验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红腿病是中国对虾养殖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病时间长、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危害大,前些年,由于红腿病的严重困扰,使对虾产量丰歉不定,经济效益忽高忽低,有时则严重亏损.因此,加强对对虾红腿病的研究进而寻求防治措施,对于确保养虾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0.
郑乐云 《台湾海峡》2003,22(2):187-191
本文报道了在海水池搪进行红鳍笛鲷人工育苗的实验结果.实验水温为26~32℃,盐度为25~31,经过33~35d的培育,3口池塘鱼的苗平均全长分别为35.3、32.3、28.5mm,成活率分别为16.7%、18.1%、7.8%.本文还对仔鱼的放养密度、生长状况、饵料系列以及池塘中主要生物饵料密度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