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525篇
海洋学   346篇
天文学   103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4-碘苯氧乙酸在海带夏苗培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4-碘苯氧乙酸(4-IPOAA)在海带夏苗培育中应用的试验结果。4-IPOAA对海带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形响,高剂量的4-IPOAA(500mg/L)对配子体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解除4-IPOAA对配子体的抑制,配子体在短期内即能正常排卵、排精并受精形成孢子体,低浓度的4-IPOAA(25mg/L以下)能促进幼孢子体的生长。这项试验结果表明,有可能利用4-IPOAA对配子体的抑制特性,来改进目前所采用的低温、自然光条件下培育海带夏苗的工艺。作者建议把海带夏苗培育工艺改为以下步骤:(1)在常温下采苗;(2)在18℃以下水温条件下培育配子体;(3)在配子体成熟前用4-IPOAA处理,使其停止发育,在较高水温(20℃左右)条件下静水培养被抑制的配子体,(4)在计划夏苗出库前40—50天,解除4-IPOAA对配子体的抑制,恢复最适条件下流水培育,(5)肉眼见苗后及时下海暂养。  相似文献   
32.
南极冰藻是南大洋碳流和能量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区域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低温、低光照和高盐度对类囊体膜光系统的伤害必将影响冰藻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从而影响冰藻的正常生长繁殖.事实上,冰藻为了能够在这寒冷骤变的环境中生存、繁衍,类囊体膜光系统在生理、代谢和遗传上进行了复杂的适应性改变,冰藻在低光照条件下保持很高的光合效率.因此研究南极冰藻类囊体膜光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综述了南极冰藻类囊体膜光系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南极冰藻光系统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人工培育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饵料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脊尾白虾蚤状幼体饵料种类,饵料组合和食物密度的比较试验,研究了脊尾白虾育苗的适宜开口饵料和育苗期饵料组合,测定了不同时期蚤状幼体的捕食率及其日粮。结果表明:饵料种类对脊尾白虾蚤状幼体Ⅰ期(Z1)至Ⅱ期(Z2)的变态率和变态所需时间没有明显影响,Z1可以不投饵,但适量投喂单胞藻或轮虫,能明显提高Z2活力和Z2至Z3的变态率。人工培育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适宜饵料是卤虫无节幼体,在幼体培育前期(Z1)投喂单胞藻,轮虫,后期(Z3以后)添加鱼糜效果也很好。蚤状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捕食率和日粮随幼体发育而明显增加,同一发育时期则随饵料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密度后,捕食率增幅明显下降。根据幼体日粮难以确定育苗期间卤虫无节幼体的最佳投喂方案。  相似文献   
34.
转“全鱼”溶菌酶基因大菱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纪伟  张培军 《海洋科学》2004,28(5):8-14
用大西洋条鳕(Macrozoarces americanus)抗冻蛋白启动子opAFP promoter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c型溶菌酶基因构建“全鱼”溶菌酶基因元件opAFP—ly,首次应用电脉冲精子介导法将该基因片段导入到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受精卵内,获得原代转基因大菱鲆。先后采用单因子方法和正交实验方法,重复实验确定了最适导入条件:脉冲电压为400V/cm,脉冲次数为5,脉冲宽度为25ms,外源DNA浓度为50mg/L。利用最适导入条件,实现基因元件大规模转移。采用PCR技术对1月龄的原代转基因大菱鲆仔鱼的染色体DN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整合率可达28%。  相似文献   
35.
为给单环刺 (U.unicinctus)的苗种生产提供有效的基础资料 ,本文研究了水温对单环刺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环刺各胚胎发育期的发育速度 (h)随水温 (T)升高而加快 ,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求得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平均 2℃。不同水温条件下 ,各期幼虫期的存活率以2 0℃为最高 ,培育水温高于或低于 2 0℃时生存率逐渐降低。幼虫培育适宜温度为 15~ 2 0℃。  相似文献   
36.
于瑞海 《海洋科学》1991,15(4):15-15
牡蛎在世界上是第一大养殖贝类,在我国为4大养殖贝类之一。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称为海洋中的“牛奶”,深受广大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牡蛎有100多种,而我国比较常见并用于养殖的种类主要有5种:大连湾牡蛎、褶牡蛎、长牡蛎、近江牡蛎、密鳞牡蛎。牡蛎养殖在世界  相似文献   
37.
光释光测年中石英样品提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光释光前处理中遇到的传统方法无法获得满足纯度石英的问题,通过大量对比实验,结合玻璃工艺中石英分离研究成果,最后获得了新的石英提纯流程,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通过化学分离避免了密度变化对石英长石分离的影响,从而解决了斜长石和岩屑在传统的重液分离中无法剔除的问题,新方法能够获得满足纯度要求和量要求的石英,同时,新方法比传统方法实验室工作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38.
大别山黄石-六安反射地震剖面新的地质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别山黄石至六安反射地震剖面上有很多近水平的反射体,表明大别山中心部位的中、下地壳内也有近水平的分层性。反映有流变性和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与大型薄皮构造理论对岩石圈性质的认识一致,因而在其运动过程中应服从薄皮构造的运动规律。结合以往对大别山区划分的岩石一构造组合,在前人对此反射地震剖面所作的地质解释的基础上,对反射地震剖面作了较为详细的地质解释,并建立了大别山造山带在此剖面上的两维几何结构。剖面南部为造山过程中形成的背斜构造。地表15km深度内为由碰撞混杂岩组成的扬子与中一朝大陆之间的主滑脱带。剖面中部为造山期后的侵入体。剖面北部为主滑脱带的根带(通常认为的缝合带),根带被中生代形成的晓天磨子潭断裂带切割。剖面最北端为变质复理石中略晚于主滑脱带的反向冲断带。推溺l下地壳的断开距离在扬子大陆俯冲时(三叠纪前)规模较大,然后逐渐缩小,直至保留到今天的规模。  相似文献   
39.
《地理教学》2006,(10):41-41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发现了水稻中的“抗洪基因”,并利用这一基因培育出了长时间被洪水淹没却能存活的“抗洪水稻”。科学家表示,这个水稻新品种将给洪水多发地区的农户带来福音。水稻是全球30亿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它离不开丰沛的水灌溉。但多数现有水稻品种不能在“大水没顶”时长期存活,一般在水下不超过两三天就会死亡,因此水稻抗洪水的能力不佳。据统计,每年洪水给全世界水稻种植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0.
以南华北盆地户部寨第三系沙河阶组粉砂岩低渗透储层为例,总结了其中发育的5种类型构造裂缝组合,即:①南北向雁形张节理组成的共轭剪节理带;②东西向雁形张节理组成的共轭剪节理带;③缠结状多组剪切构造裂缝;④组合状交切的多组剪切构造裂缝及张裂缝;⑤散状无序排列的构造裂缝。在此基础上,建立光弹性试验构造物理模型,沿现应力场96°方向,均匀地对该模型逐步增加外载力。结果表明,沿各组合裂缝尖端分别形成对称于裂缝走向、且主轴垂直于裂缝的Ⅰ型等色线条纹;对称于裂缝走向、且主轴平行于裂缝走向的Ⅱ型条纹和斜交于裂缝走向的复合型(Ⅲ型)条纹。第①类组合裂缝尖端以Ⅰ型等色线条纹的拉张应力和张剪应力为主;第②类组合裂缝尖端以复合型(Ⅲ型)等色线条纹的挤压应力为主;第③、④和⑤类组合裂缝尖端的应力分布较为复杂。当模型外载荷接近1000kg时,裂缝尖端起裂,并开始发育显微裂缝,而当外载荷达1100-1200 kg时,沿裂缝尖端部位形成宏观裂缝,并开始扩展。5种类型的裂缝组合扩展发育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①,③,⑤,②,④。其中第①类共轭裂缝组合起裂最早,扩展最快,裂缝间的连通趋势最好,说明规则分布的构造裂缝组合,在垂直于外施加载衙时更易达到连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