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古、中生代之交生物大灭绝与泛大陆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叠纪末至三叠纪最初期,全球发生显生宙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近95%的种、82%的属、一半以上的科灭绝或消失,这是地史上唯一的一次macro或major(巨大的或主要的)大灭绝.这次事件不仅导致大规模生物灭绝,而且破坏了存在2亿年之久的海洋生态系结构,促使其由古生代型生态系结构转变为中生代型生态系结构,同时造成了陆地上出现煤缺失,海洋中出现礁缺失和硅缺失.古、中生代之交的危机是一个圈层耦合的长过程,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事件序列说明急剧恶化的全球变化和生物灭绝密切相关,且具两幕式特征.多圈层耦合的剧烈全球变化是泛大陆聚合的地球表层效应,包括:泛大陆聚合→高山深盆,风系和洋流的变化;深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处出现显生宙最大的海退及浅海消失,其后继以迅速海侵;泛大陆→洋中脊减少及隔热垫效应→大陆火山作用发育;峨眉山玄武岩及西伯利亚暗色岩两阶段火山作用(259—251Ma)→温度升高和生物灭绝;大陆干旱化及纬度风系取代季风气候→植被消亡;风化加强及甲烷释放→δ^13C负偏;地幔柱→地壳上拱→海水进退;伊拉瓦拉磁性反转可能与PTB灭绝有关等.大火成岩省源于地幔柱,泛大陆形成源于地幔对流,冷地壳消减、拆沉、积聚于核幔交界“D”层,将因热补偿而启动地幔柱,并引起外核热对流的变动,后者又引起地磁极反转.这些核幔变动造成泛大陆聚合和两个大火成岩省先后在二叠纪形成,是导致古、中生代之交生物大灭绝的地内原因.  相似文献   
142.
基于虚拟地球的网络地理信息集成共享服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地对全球分布式、多源和异构空间信息进行集成共享服务是地理信息集成共享服务中面临的挑战.对此,本文首先设计了分布式多源地理信息集成共享服务架构;提出了全球虚拟金字塔结构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源异构虚拟地球数据集成共享方法.针对网络多节点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的难点,提出了网络多级节点服务聚合的地理信息集成共享方法,最后将上述方法集成于自主研制的开放式虚拟地球集成共享平台GeoGlobe中,并成功应用于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中,实现了二、三维一体化的地理信息集成服务.  相似文献   
143.
针对热压金刚石钻头在钻进中尚存在钻进时效不高、适应性不广的弱点,进行了聚合粗粒金刚石钻头的应用研究,从聚合粗粒金刚石的聚合方法与工艺,到聚合粗粒金刚石破碎岩石的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制的聚合粗粒金刚石钻头,在室内进行了钻进试验,钻进Ⅸ级中—细粒致密花岗岩能获得2.59 m/h的时效,和普通金刚石钻头相比钻进效率提高了24%,表明聚合粗粒金刚石可以弥补普通金刚石钻头对岩层适应性较低的弱点,具有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4.
1IntroductionDissolvedorganicmatter (DOM)isamixtureoforganicsubstancesconsistingmainlyofhighmolecularweightpolymericcompounds (KenandLee,1 974) .Itplaysanimportantroleincarboncyclingandbiogeochemicalmobilizationoftracemetalsandorganiccompoundsintheaquaticenvi ronment (BeffleandLeppard ,1 995) .InrecentyearsmanyresearchershavepaidattentiontothesecomplexesbasedontheMWDofDOM ,sincethefateandtransportoftracechemicalsareinfluencedbyitsmolecularsize (Chiouetal.,1 986) .Themolecularweightorfrac…  相似文献   
145.
一种新型钾矿资源的物相分析及提取碳酸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发现的华北某地白云质泥岩的K2O含量平均达10wB%, 钾资源储量巨大, 其成矿地质环境独特而复杂, 矿石的物相组成以微斜长石、白云石和粘土矿物为主, 是一种新的非水溶性钾矿资源类型. 实验结果表明, 以碳酸钠为助溶剂, 经中温焙烧, 钾矿石分解率可达99.4%. 焙烧熟料中K2O的浸出率超过70%, 且在水浸酸化反应过程中, 原矿中的大部分杂质离子Fe3+, Ti4+, Mn2+, Mg2+, Ca2+等与硅铝质胶体同时沉淀析出, 为制取电子级碳酸钾提供了可能. 硅铝质胶体废渣可用于生产一类新型建材——矿物聚合材料. 研究表明, 综合开发利用该新型非水溶性钾矿资源, 在技术上完全可达到“清洁生产”的现代工业要求, 具有规模化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6.
矿物聚合材料基体相的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体相在矿物聚合材料结构中起与其他矿物表面键合的作用 ,是材料强度的来源。本实验以富钾岩石提钾后的硅铝质溶胶相加NaOH固体 ,在 6 0℃下制备矿物聚合材料基体相 ,并采用XRD、SEM、IR、NMR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固化时间基体相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在基体相的形成过程中 ,没有新的结晶相产生 ,说明基体相为一种半晶质到非晶质物相 ;随着固化时间的变化 ,其自身 [SiO4]4-四面体发生解聚又重新聚合 ,聚合后基体相形成了致密完整的块体  相似文献   
147.
金矿尾砂矿物聚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利用金矿尾砂制备矿物聚合材料,系统地讨论了不同条件下材料抗压强度变化趋势。所用原料配比为80%金矿尾砂、20%变高岭石、固/液质量比为4.7及水/碱质量比为5,采用半干压法成型,在某一温度下固化一定时间,测定材料的力学强度。实验结果为固化温度从60℃升高到80℃、成型压力从8MPa、16MPa加大到24MPa及固化时间从24h延长到72h都会使材料的抗压强度提高;室温放置时间3、7、14、28d,抗压强度呈增高趋势;外加碱激发剂KOH比Na0H所形成的材料抗压强度高,当碱(Na20或Na20 K20)/SiO2摩尔比为1时,材料的强度达到最大值;钾长石含量较多的骨料比石英骨料及含钾长石较少的骨料材料抗压强度高。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成型压力加大和固化时间延长均促进了聚合反应的发生。材料在室温下由于不断从空气中获得水分而使聚合反应不断发生。碱激发剂中K^ 比Na^ 更易使聚合作用进行。含料中高度聚合的钾可被释放出来参与聚合反应。骨料在矿物聚合反应过程中主要以惰性填充方式存在,但仍然参与了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148.
利用主成分分析揭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特性,进而提出一种既能保证较高精度又能较好地保持地形形态特征的DEM格网聚合方法。首先根据主成分变换模型推导DEM格网聚合数学公式,构建主成分聚合模型;然后以30m分辨率DEM转换为90m分辨率DEM为例,根据格网点属性间的权重关系聚合重构DEM。在此基础上,以均值聚合和双线性重采样聚合方法为比较对象,从聚合前后的检查点高程偏差的统计描述、空间分布与自相关性、地形形态保持程度方面分析3种聚合策略下重构DEM的误差特性。最后运用描述统计、半变异分析和等高线套合方法,定量评价主成分聚合重构DEM的质量效果。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同均值聚合和重采样聚合相比较,该方法重构的DEM既能保持较高精度,又能很好地保持地形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9.
In this study, Raman scattering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 for momo corals covering their typical range of colors. Three different excitation wavelengths (785, 633, 514 nm) are used for the same samples at the same points. All the samples show the two major Raman features of polyenic compounds assigned to double carbon-carbon (C=C) stretching vibration at approximately 1 500 cm-1 and single carbon-carbon (C--C) stretching vibration at approximately 1 130 cm-1 bond stretching mode. These peaks are not detected in the corresponding white parts of momo corals. However, somechanges in intensities, shape, and position of C=C stretching vibrations of the same point are observed by using different excitation wavelengths. The exact position of C-C stretching vibration of polyenic molecules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number of double bonds contained in their polyenic chain.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double bonds contained in the polyenic chains shows that different colors of the red momo coral are caused by different mixtures of polyenic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50.
基于SMCS的多源空间数据集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多源空间数据特别是不同参考基准数据实时集成困难的问题,通过分析空间元数据间关系,定义并利用元数据知识来实现空间元数据的动态聚合和目录服务SMCS的构建。实验结果表明顾及空间关系的SMCS提高了对空间信息的动态获取、处理和发布的能力和效率,为网格环境下多源数据的高效集成应用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