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大陆科学钻探接卸钻杆进行上卸扣操作复杂繁琐、夹持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于科学钻探全液压顶驱钻机的新型背钳装置。该装置具有夹持力大、对钻杆损伤小、工作性能稳定、双向浮动等特点,解决了钻进过程中频繁倒杆问题,快速完成上卸扣操作作业,极大地缩短了辅助作业时间。并利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对夹紧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2.
应用位错理论和摩擦磨损原理对积屑瘤和鳞刺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并对它们的消长规律作了理论上的解释,认为积屑瘤和鳞刺的形成及其变化与材料的强度-温度特性和位错行为有关,揭示了积屑瘤受前刀面摩擦挤压作用和切削温度影响的本质,确立了鳞刺形成的四个阶段及其机理,强调了后刀面摩擦挤压作用对鳞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阿拉善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构造背景及演化的关键地区。本研究在阿拉善地块东北缘狼山地区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狼山地区大红山组地层进行古流向、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砂岩碎屑组分分析。研究表明砾石最大扁平面倾向为SWW—NWW,指示大红山组地层沉积时的古水流的流向总体呈现自西向东,推测大红山组砾石主要来自狼山西部地区。砂岩中碎屑锆石最小年龄峰值为275 Ma和278 Ma,表明大红山组沉积时代不早于中二叠世早期。砂岩的碎屑组分分析和碎屑锆石年龄谱指示大红山组可能来自于晚古生代诺尔公—狼山弧,砾石的古流向分析和碎屑锆石年龄谱推测大红山组砾石极有可能来自于阿拉善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结合诺尔公—狼山构造带晚古生代大陆岩浆弧的存在,认为二叠系大红山组地层沉积于弧背前陆盆地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4.
基于对川北米仓山西部旺苍县鼓城乡唐家河下寒武统仙女洞组露头剖面的观察与镜下分析发现,仙女洞组下段由生物碎屑泥晶灰岩(L)、粉砂质泥岩(M)、似瘤状砾屑灰岩(L')、角砾灰岩(R)、藻凝块灰岩(A)和含生屑钙质砂岩(S)组合而成,其以角砾灰岩、似瘤状砾屑灰岩和藻凝块灰岩为特征,且发育异地岩块和滑塌变形构造。进一步分析认为:L-M岩石组合为正常的斜坡环境低能沉积;L'-R岩石组合中的角砾灰岩为上斜坡生物灰泥丘崩坍滑动至下部而形成的,似瘤状砾屑灰岩可能是由于L-M岩石组合快速沉积导致沉积物失稳滑动变形、上斜坡生物灰泥丘崩落角砾致使的差异压实和滑动、以及后期物质成分差异引起的压溶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使灰质层发生破碎并被泥质包围形成断续的砾屑状,甚至轻微的位移,进而形成条带特征不明显的杂乱变形构造;微生物岩(Mb)组合为上斜坡的灰泥丘沉积;S-M岩石组合为斜坡上部的浊流沉积。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建立米仓山西部仙女洞组碳酸盐岩台缘斜坡沉积模式,表明仙女洞组沉积早期米仓山西部存在台缘斜坡相沉积。  相似文献   
35.
月亮的圆缺周期变化可以说是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了。中国古代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支配下,经常把天象与地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古人对月相变化也作过类似的联想。比如,古代认为,河海里的蚌蛤具有“灵性”,它们体内珍珠的光芒与月亮是相通的,会随着月相变化而转明转暗,这在古代的诗文中有很多有趣的描述。  相似文献   
36.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进行了理想场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水汽和潜热释放对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影响以及其在背风波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潜热释放对大气层结分布的影响要远大于水汽对大气层结分布的直接影响,如果没有潜热的释放,水汽对背风波的发展和演变的作用非常小,而潜热释放可以使湿层结稳定度急剧下降,迅速破坏原有的层结分布,使这个区域出现非拦截的强烈的垂直运动,波动的崩溃更加迅速和明显。但需要说明的是在试验中,将数值模式里控制潜热释放的参数设为:0、1/2、2的假定情况,则在实际的大气运动过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37.
对65 m射电望远镜的背架安装做了尝试,取得较满意的结果.针对天线背架尺寸大、质量重、焊接变形大、几何精度要求高等特性,采用全站仪工业测量系统实现背架的快速、无接触、高精度定位测量,点位测量精度优于1 mm;采用独特的施工工艺和焊接技术,最大限度控制焊接变形,最终点位偏差优于1.5 cm.提出基于设计坐标系建立安装测量...  相似文献   
38.
沉积岩中普遍发育滑塌滑移建造。贵州天柱大河边地区寒武系第二统乌训组即普遍发育滑塌滑移建造,通过地质调查分析,可见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瘤状灰岩建造、散布于炭质粘土岩中的“钙质结核”和灰岩中的泥岩脉,以及一系列滑移褶皱褶曲等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等类型。根据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中的鲕粒灰岩角砾和乌训组沉积建造处于大陆斜坡环境的古地理背景分析,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中的鲕粒灰岩角砾应来源于乌训组北西侧处于台地边缘相的清虚洞组,结合灰岩中的泥岩脉即典型震积泥岩脉现象,综合认为,乌训组普遍发育的各种类型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和其它变形建造,系地震营力及其导致的滑塌滑移事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9.
正断裂活动性和封闭性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蒋有录等,2015)。目前,"断裂控藏"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断裂活动性和封闭性上,对断裂走向与油气运聚关系的研究较为薄弱。然而,从"源—汇—聚"的角度来看(贾光华等,2015),断裂走向与烃源岩附近构造走向的关系亦可成为油气差异运聚的主控因素(刘辉等,2018),据此将断裂划分为"顺源型"与"背源型"。当断裂走向与构造走向近乎垂  相似文献   
40.
地热资源是一种绿色低碳、极具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江西省会昌县坝背地区断裂构造密集,地热异常广泛发育。为了查明勘查区各断裂构造的产状、规模及深部变化特征,为寻找地热水钻孔布置提供依据,项目组首先在已知温泉位置布置3条高密度试验测线,接着在已知温泉位置以南布置4条高密度测线,然后在高密度电阻率法资料初步解释成果的基础上再施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得出其中两条深大断裂是温泉主要的导水导热构造、断裂深切至基底界面、基底界面起伏明显的结论。同时圈定了4个低阻异常区,其中低阻异常范围最大的区域长约1000 m,宽约240 m,高约200 m,是含水最为有利区域,亦是寻找地热水的直接依据,建议在其正上方布设钻孔进行验证,孔深约800 m,满足深大断裂和基底对低阻区的深度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