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857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16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分析了洋浦港工程的建设将有可能引起洋浦港区的潮流、泥沙运动变化,而导致部分海岸线水域的泥沙淤积,采用了COHERENS-SED模型进行区域水流模拟,从纳潮量、流向与航道的夹角方面,对不同布置方案进行比较,比选出最佳工程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92.
海洋文化是人类在开发、征服海洋过程中所形成的系统文化方式,以及特定的文化消费方式.连云港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山海景观奇特、海洋产业已具规模、海洋民俗文化和竞技文化丰富.从和谐文化视角解析,其海洋文化品性表现为祈求天人和谐的心理寄托;尊教敬神的古朐流风;反映渔民生产、生活习俗的民间文化和体现海岛人价值、道德取向的精神特质,海洋文化已经成为连云港创建山海相拥海滨城市的重要元素.海洋文化为建设连云港国际化海滨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品质保证,加强连云港海洋文化建设,有利于海洋文化与城市经济的融合,推动连云港城市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93.
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的溢油风险及应急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围绕着胶州湾及邻近海域,分析发生的溢油事故和出现的溢油隐患,研究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与溢油的危害和损失,探讨溢油应急体系的建立,提出了溢油应急体系的发展思路、措施和方向,为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的海洋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文章分析了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建立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生态监控区的设想,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在胶州湾采集的47组同站位多介质样品,进行了痕量金属Pb、Zn及其它环境因子的化学成分测试,讨论了胶州湾水-沉积物-生物系统中Pb、Zn的生物地球化学总体特征及其在各介质平面上的分布,揭示了胶州湾水-沉积物-生物系统对陆源物质输入的响应.垂向上表层沉积物是Pb、Zn组分的富集带,该系统中的生物相对于其所处水环境具有显著的富集作用,生物体中Pb、Zn生物浓缩系数分别为36、935;横向上,Pb、Zn在底层水和沉积物介质中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河口,即高值区分布于胶州湾的各个主要河口区,特别是在沉积物中金属组分浓度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于胶州湾的东部.而孔隙水中Pb、Zn的高值主要分布于水交替较弱的海域,如红岛前缘.但生物体中的痕量金属组分化学场空间分布规律与上述各介质的化学场均不吻合,亦即是生物体中痕量金属组分的浓度与其所处环境中的同名金属组分浓度无关.作者认为,生物对痕量金属组分的富集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它所处环境介质中同名金属组分的总量,而存在形态上的选择性.通过回归分析揭示了孔隙水对生物体中Pb、Zn的富集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996.
海水淡化排海浓盐水对胶州湾盐度分布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考察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对胶州湾盐度分布的影响,利用POM模式,建立了胶州湾盐度扩散模型,分别以现有海水淡化量和2010年规划海水淡化量所排放的浓盐水量为输入条件,模拟计算了胶州湾盐度的分布和变化。模拟显示,2010年2月、5月、8月和10月胶州湾整个湾内平均盐度分别为30.9895,30.8040,30.0221和30.2306,较2008年分别增加约0.0276,0.0274,0.0212和0.0205。浓盐水排放位置附近局部海域盐度增加明显,如黄岛浓盐水排放点附近海域,2月大潮涨潮时盐度超过31.55的水域面积较2008年增加0.24 km2,并且出现0.08 km2盐度超过32.00的水域;2月大潮落潮时盐度超过31.55水域面积比2008年增加0.53 km2左右,盐度超过32.00的面积增加约0.16 km2。2月、5月、8月和10月最高值分别达到40.23,36.66,37.94和37.87。结合前期室内实验结果可以看出,2月份的盐度最高值超过对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有明显影响的非检测浓度(38.62)。这表明,按2010年规划的海水淡化规模所产生的排海浓盐水尽管对整个胶州湾的盐度分布影响不大,但会导致局部海域盐度明显增加,从而可能会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生长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中国港口分布格局的演化与发展机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王成金 《地理学报》2007,62(8):809-820
长时间序列的港口分布格局的演化规律, 一直是国内外交通地理学有待解决的问题, 而考察港口体系的长期演变规律, 有助于对目前港口体系发展阶段的判断, 并为未来优化提供科学支撑。基于国内外港口体系研究现状的评述, 本文从内河和沿海两个方面, 对秦汉时期以来中国港口分布格局的发展过程与空间特征进行系统解析, 认为存在秦汉至南北朝、隋唐至南宋、元朝至明中叶、明中叶至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至1949 年和1949 年至今等六个阶段, 各阶段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并且, 本文从产业布局、政治经济空间关系、大宗物资运 输、国际贸易、外来势力和现代交通等多角度出发, 深入分析了中国港口分布格局演化的基本机理。同时, 本文从空间格局演化轨迹、首要港口变迁、驱动机制、港口体系开放性、港口区位和发展阶段等角度, 系统总结了中国港口分布格局的基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98.
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规划的技术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勇  鞠美庭  孟伟庆 《海洋通报》2008,27(1):95-101
针对港口经济快速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势,系统地提出了港口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港口环境规划的技术思路.提出要在区域生态环境调查、港区环境容量研究以及环境影响有效识别的基础上确定环境目标、评价指标;从港区污水产生量及水资源需求估算,生产及生活需水量与排水量预测,相关规划方案实施后污水排放对港区水环境影响分析等方面探讨了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从生态环境的功能与稳定性分析,海洋生物群落稳定性分析,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性分析,吹填造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以及生态资源承载力分析等方面探讨了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的主要内容;从污染气象分析,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污染预测结果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结合对绿色港口建设模式及指标体系探讨,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完善、港区污染防治、环境风险防范管理、港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港区海洋生态修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港口生态规划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9.
通过运用由增长率和DEA分析数值分别作为纵轴和横轴的波士顿矩阵,揭示了2001-2007年间东北亚三国(中国、日本、韩国)十二个重要集装箱港口的竞争地位变化,并根据港口增长率和发展效率值对这些港口的技术效率和竞争地位进行了比较和排序.结论指出,通过使用数据包络分析和波士顿矩阵的分析方法,可以为港口经营者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提供有用和必要的经营信息,为今后提升港口竞争力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The land-sourced pollution in the Jiaozhou Ba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recent years,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Jiaozhou Bay has been changed largely by fast developing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of the cities around, from which wastewaters were generated. The size of the bay has been continuously shrunk with reduced river flows, resulting in serious contamination to the marine lives in the bay. After analyzing the basic historical data,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 suggestion of how to protect the bay ecology for sustaining the resources in the Jiaozhou B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