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首次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我国南沙永暑礁泻湖和东海大陆架沉降颗粒物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区沉降颗粒有机质在达到距海底5m以前,接近一半被消耗,消耗程度是永暑礁泻湖大于东海大陆架.烃类和脂肪酸分布指示了两地区沉降颗粒有机质来源存在着较小的差异,但是主要来自海洋浮游生物.沉降颗粒有机质的生物和生物化学强烈改造也被认识了,其强度是永暑礁泻湖大于东海大陆架.同时发现C_(25)HBI二烯化合物的存在与硅藻种属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2.
柴达木盆地原油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段毅  张辉  郑朝阳  吴保祥 《沉积学报》2004,22(Z1):61-65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经过50年的油气勘探,已在该盆地发现18 个油田,它们主要分布柴西地区,对其成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油田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油源对比和成因机制综合研究表明,柴西地区和柴北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成油单元,它们原油的形成环境、母质类型、成熟度和油源都是截然不同的.并且认为,虽然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生油岩有机碳含量较低,但是其形成于强还原和咸水环境,有利于生物脂类的保存,生物脂类与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一起在低成熟阶段可以生成大量石油,是柴西地区未熟低熟原油形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3.
微生物四醚膜脂化合物在湖泊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化合物(GDGTs)已成为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此类化合物广泛分布在海洋、湖泊、土壤、泥炭以及热泉等不同类型的环境载体中,并且携带丰富的环境信息,基于此类化合物分布构建的参数已成为重建古环境变迁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从GDGTs化合物的结构以及生物来源出发,重点阐述了基于此类化合物构建的几个指标TEX86、BIT、MBT/CBT以及ACE在湖泊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的不足,随后概述了特殊类型湖泊即富营养、高盐度湖泊中GDGTs化合物的分布特征,最后对GDGTs化合物在湖泊环境的研究提出总结以及展望。  相似文献   
24.
黄海春季和秋季中华哲水蚤脂类含量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类物质在哲水蚤的休眠、繁殖以及个体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2010年11月(秋季)和2011年4月(春季)黄海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脂类组成,对脂类各组分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春季、秋季中华哲水蚤雌体脂类平均含量占干质量的10.6%和12%,C5期个体脂类含量偏高,占到干质量的17%。中华哲水蚤所含脂类主要由蜡脂和磷脂组成,两种脂类约占总脂的90%,三酰甘油含量约占总脂的6%。结合种群结构对脂类的生理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1)蜡脂作为主要的能量储存方式,其含量变化反映出不同发育期、不同季节中华哲水蚤的能量需求变化;(2)磷脂作为结构性脂类在中华哲水蚤个体生长与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3)三脂酰甘油在中华哲水蚤中的含量不高,但是可能在脂类转化利用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系统地分析了阿萨巴斯卡地区Mildred泥炭柱37个样品的脂类化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组成特征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样品中检出的正构烷烃、正烷酮、正烷醛、正烷醇、脂肪酸和脂肪酸甲酯均由高碳数化合物构成,并具明显的奇碳或偶碳优势,GC-MS质量色谱图中甾类和萜类极性化合物呈现显著的高峰。根据泥炭分子地球化学分析,Mildred泥炭柱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原地堆积的高等植物,苔藓类、水生植物对泥炭有机质也有一定程度的贡献,其中松柏、杜鹃花科等木本植物、莎草科草本植物以及泥炭藓类是主要的成炭植物。萜类和甾类极性化合物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萜类化合物主要集中于剖面的上部,其形成与泥炭藓类植物存在联系;甾类化合物来源不具专属性,多与高等植物的输入有关,也可能是受微生物的改造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26.
探索深部生物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20年间,科学钻探对大洋和大陆沉积物和岩石的研究揭示了地下深部生理和种群都非常复杂的微生物生命的存在.这些微生物存在于海底1km以下和大陆3km以下深度,它们大多在地表生物圈中没有可人工培养或已知的亲缘种.深部生物圈可能代表了全球生物圈中最大的部分,其可能的生物量达50%.本文综述了深部生物圈研究的现有认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7.
大菱鲆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外近年来大菱Ping的仔稚鱼期生物饵料、植物蛋白、脂类以及维生素对其生长及成活率影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大菱Ping鱼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两种培养温度下钝顶螺旋藻吸收累积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5年1 ̄3月将钝顶螺旋藻培养在5 ̄15mg/L锗浓度的培养基内,研究两种培养温度下藻细胞,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结合锗的量,探讨温度影响螺旋菏吸收累积锗的机理,结果表明,在两种培养温度下钝顶螺旋藻均可吸收累积一定量的猪(22.44-52.13μg/g)并均匀地结合到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中,藻细胞结合锗的理在代温下随外加是浓度增加而增加,在高温下与外加是浓度关系不明显;两种培养温度2下  相似文献   
29.
首次对兰州市大气飘尘中酮和醇脂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大气飘尘中正烷基2酮和直链烷基醇的浓度分别为20~270ngm-3和520~910ngm-3,并表现为3月份高于7月和8月份,这与兰州市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有关;其分布特征指示了它们来自人为活动、微生物和现代高等植物,而且它们在这3种来源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19.7%、15.4%~34.6%和50.3%~81.8%。甾醇化合物的浓度很低,它们由现代生物所提供。丰富的C18类异戊二烯酮化合物的存在,反映了大气飘尘中有机质在大气氧化过程中已经被改造。  相似文献   
30.
白羊  严重玲  薛博  卢豪良  谢峰 《海洋科学》2011,35(9):107-111
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作为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