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108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法国Douarnenez海湾拟庸鲽Pleuronectes platessa L.的食性进行了研究。依据一些常见的饵料指标,多毛类动物和双壳类动物为拟庸鲽的主要饵料;饵料双壳类动物贝壳厚度上限随着捕食鱼类的增长而提高。对拟庸鲽种内营养关系的对应分析表明,基本饵料的刚性和易捕性与捕食鱼类的体长关系密切;同时也揭示,某些鱼类食性综合指标并非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2.
黄美珍 《台湾海峡》2004,23(2):159-166
本文主要研究福建海区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和锈斑鲟3种经济蟹类的食性与营养级。结果表明,3种蟹类胃饱满系数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和锈斑鲟胃饱满系数高峰分别出现在秋季、春季和冬季;3种蟹类皆为摄食混合饵料的动物,甲壳类和鱼类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其食性的生态类型较为接近,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属较典型的底栖生物食性类型,而锈斑鲟的食性相对较杂,其混合饵料的营养级分别为2.38、2.59和2.60,均处于第三营养层次(低级肉食性动物),3种蟹类之间的食物的重叠指数均超过0.7,它们的食物重叠显著,对该海域的甲壳动物(主要是长尾类和短尾类)、鱼类、珊瑚虫、腹足类、底栖藻类等饵料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73.
本文主要研究福建海区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和锈斑(虫寻)3种经济蟹类的食性与营养级.结果表明,3种蟹类胃饱满系数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和锈斑(虫寻)胃饱满系数高峰分别出现在秋季、春季和冬季;3种蟹类皆为摄食混合饵料的动物,甲壳类和鱼类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其食性的生态类型较为接近,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属较典型的底栖生物食性类型,而锈斑(虫寻)的食性相对较杂.其混合饵料的营养级分别为2.38、2.59和2.60,均处于第三营养层次(低级肉食性动物).3种蟹类之间的食物的重叠指数均超过0.7,它们的食物重叠显著,对该海域的甲壳动物(主要是长尾类和短尾类)、鱼类、珊瑚虫、腹足类、底栖藻类等饵料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74.
方斑东风螺早期发育过程中几种消化酶的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ink)的早期发育从早期面盘幼体到变态后15d的稚贝分成6个阶段,分别测定各阶段蛋白酶(P)、脂肪酶(L)、淀粉酶(A)和纤维素酶(C)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幼体发育的推进,蛋白酶比活力逐渐减小,脂肪酶比活力逐渐增加,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比活力则在变态前逐渐增加,而变态后逐渐减小。比较A/P和(A C)/(P L)两种指标指示方斑东风螺幼体发育过程中的食性变化,提出(A C)/(P L)用于指示方斑东风螺食性变化更合理、准确。综合比较幼体发育各阶段4种消化酶活性,发现在面盘幼体向稚贝变态期间,幼体消化能力最弱,原因与幼体的变态过程有关。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贝类具有分泌纤维素酶的能力,该酶在东风螺对纤维素分解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5.
东地中海沉积后氧化作用造成的腐泥的改造和清除N.C.Higgs等厚度大于1cm、有机碳含量大于2%的沉积层叫腐泥。大部分深水沉积中有机碳含量低,因此腐泥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海洋地理条件。然而,在近400ka中,东地中海发育有至少12层这样的腐泥,它们具有...  相似文献   
76.
为揭示小兴安岭地区火灾长期演化规律,基于一个典型泥炭沉积柱芯的大(>125μm)、中(50~125μm)、小(<50μm)3种炭屑组分记录,分别重建了近1 100年来局地、局域和区域火灾演化历史,并结合区域已有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资料,探讨了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暖干的气候条件易引发火灾,但火灾频率和强度分别受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相对比例的控制。受此环境条件影响,1 100~900 cal a BP采样泥炭地的局地、局域和区域火灾频率和强度较低,900~570 cal a BP达到最高,随后570~200 cal a BP显著降低。近200 cal a BP来,受人类活动和气温升高的共同驱动,采样地局域和区域火灾频率显著上升,而采样地局地火灾频率和强度相对较低,主要受湿度增加和乔木植物减少的制约。  相似文献   
77.
生物岩是新兴交叉学科生物岩石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包括生物礁岩、非造礁生物骨骼和泥晶组成的岩石、微生物骨骼组成的岩石、微生物作用形成的岩石。以往的生物礁和微生物岩分类系统只包括了一部分生物礁岩和微生物岩,尚有一部分宏体生物形成的岩石类型和微生物形成的岩石类型没有准确命名。为了促进生物岩的研究,作者提出一个包括生物礁岩、非造礁生物骨骼碳酸盐岩、微生物岩和其他微生物成因岩石的统一的生物岩分类系统,包括4个层级24种基本岩石类型。新增的基本岩石类型包括生物泥晶岩、微礁岩、微屑岩、包壳石、微骨架岩、微绑结岩、丝状岩、微泥晶岩等。作者还对部分岩石例如骨架岩等的定义进行了补充修正与完善,讨论了生物岩研究中存在的4个问题。  相似文献   
78.
79.
采用尼龙网袋法和砂滤管法研究了稻草不同还田方式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后,前期腐解快,后期较慢。翻埋还田的稻草腐解速率明显快于覆盖还田稻草,整个试验期间(210d)翻埋还田的稻草腐解率达到76.55%,而覆盖还田的稻草仅为53.50%。稻草覆盖与翻埋两种还田方式下养分释放速率均以钾(K)最快,磷(P)次之,氮(N)最慢。还田10d内,两种方式下K分别释放了50.32%和90.13%。稻草与土壤充分混合条件下,稻草和土壤矿化释放的氮以NO3-N为主(〉80%),NH4-N和可溶性有机氮较少;在稻草还田后的前40d存在土壤微生物与作物竞争土壤矿质氮的现象,40d之后此现象消失,稻草开始氮的净矿化;在稻草埋入土壤时同时配施适量的氮肥,则不会出现微生物的夺氮现象。整个试验期间,该土壤氮净矿化量达90.4mg/kg土。  相似文献   
80.
用IR-1600系列傅利叶变换红外线分光光度计对腐植煤系列的褐煤、长焰煤、气煤、工、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煤样的镜质作了测定,共红外光谱特征反映了它们在变质程度上的区别。得出的镜质体芳核C=C键红外吸收波数随煤级变化曲线,反映腐植煤的芳核C=C键红外吸收波 随煤化程度增加而降低或向低波娄迁移的规律。有理由相信、腐植煤的煤化程度或牌号煤也可以用红我光谱方法精确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