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86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2705篇
海洋学   29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天然河流水质受到污染,但水能依然存在且可以利用。研究了利用水体的势能进行大气复氧的方法,并将其引进污水生物处理领域。被污染的河水通过势能增氧生态床法进行原位生态修复后,其水质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而且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该研究革除了鼓风曝气进行大气复氧(利用动能),突破了污水生物处理的"障碍",充分发挥利用水体势能进行大气复氧的运行费用低的优点,开辟了水能利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2.
基于传统吸附烃概念的烃类检测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程同锦 《物探与化探》2008,32(5):456-460
烃类是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地下油气藏的直接指标.目前我国油气化探中常用的酸解烃法检测出的烃类,不应定义为"吸附烃",它是介质吸收的产物,属结合态烃类,应定义为"吸收烃".地表酸解烃异常十分稳定,重现性好,能够很好地证明地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烃类运移过程,但在反映目前深部油气信息方面具有多解性.针对酸解烃法的弱点,依据烃类垂向运移理论和物质吸附作用原理,自行设计开发、研制了一套吸附烃脱气装置,建立了土壤吸附烃提取新技术和检测方法.该方法有利于在近地表获取油气系统的动态信息,强化烃类测量法对其信息源的探测,可以提高地表油气化探预测油气分布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3.
滨海地区不同质地土壤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粉砂、粉质粘土、粉土对垃圾渗滤液中NH4+-N的吸附作用,在室内做了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土样吸附NH4+-N的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模式,且最大吸附量分别为粉砂1.3 034 ms/g,粉质粘土1.109 mg/g,粉土0.3 439 mS/S.不同土样吸附NH4+-N的能力差异较大,三种土样的吸附顺序为:粉砂>粉质粘土>粉土;三种土样的迟滞因子分别为粉砂27.939,粉质粘土21.782,粉土18.257,说明粉砂和粉质粘土的防污能力较粉土强.  相似文献   
44.
滨海含水介质胶体对垃圾渗滤液氨氮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天津含水介质的结构和组成,选择代表性的2种含水介质,分析了土样和胶体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系统测定不同胶体对氨氮吸附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分析了胶体粒径、ζ电位、电泳淌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介质胶体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为对数曲线,其平衡时间约为20~24 h;不同胶体的吸附等温线均为直线型理想吸附,并且当水相中氨氮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不但不产生吸附,反而使胶体中的残留氨氮释放出来;胶体颗粒细,比表面积大,表面能大,吸附能力就越大;胶体的ζ电位和淌度愈高,胶体的稳定性愈大,与铵离子接触的机会多,容易吸附铵离子。  相似文献   
45.
氧化锰矿物的生物成因及其性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中的氧化锰矿物是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是最具反应活性的一类矿物,决定着环境中许多物质的形态、迁移和转化,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机制和环境效应备受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氧化锰的形成与微生物作用紧密相关,微生物作用可使自然环境中的Mn(Ⅱ)氧化速率提高105倍。参与Mn(Ⅱ)氧化的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已知的典型锰氧化细菌分布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或厚壁菌门,它们均通过胞外聚合物中的多铜氧化酶来催化氧化Mn(Ⅱ)。细菌氧化Mn(II)成Mn(Ⅳ)是酶催化的两个连续的快速单电子传递过程,Mn(Ⅲ)在溶液中以与酶结合的瞬时中间态出现。生物形成氧化锰的最初形态为层状锰矿物,与δ-MnO2或酸性水钠锰矿很类似,且结晶弱,粒径小,锰氧化度高,结构中的八面体空穴多,因而比化学形成的氧化锰具有更强的吸附、氧化等表面活性。环境中Mn(Ⅱ)微生物氧化及形成的Mn(Ⅲ)中间体与碳、氮、硫等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的关系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46.
综述了进水基质、溶解氧(DO)、pH、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污泥负荷(Ns)对EPS组成的影响,分析了EPS对污泥的表面特性(污泥混合液疏水性、Zeta电位等)、生物絮凝沉降性、脱水性及吸附再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控制适当的条件,改善EPS组成,形成良好的活性污泥,能使之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7.
付伟  赵芹  罗鹏  李佩强  陆济璞  周辉  易泽邦  许成 《地质学报》2022,96(11):3901-3923
传统认为中国南方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可划分为以“足洞式”为代表的重稀土型和以“河岭式”(或“花山式”)为代表的轻稀土型两种矿化类型。然而,近年来发现的许多矿床(如清溪、寨背和馒头山等)的赋矿风化壳中出现了轻稀土矿与重稀土矿并存现象,表现出特殊的“上轻下重”双层矿体结构。这指示了除重稀土型和轻稀土型之外,还存在着轻重稀土共生型的过渡类型。本研究通过对三种不同成矿类型的若干典型矿床系统对比,指出成矿类型的多样性与母岩性质密切相关,尤其是母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稀土载体矿物属性是制约成矿类型变化的关键因素。统计数据表明,从重稀土型→轻重稀土共生型→轻稀土型,成矿母岩的全岩稀土总量变化不大(ΣREY: 200×10-6~450×10-6→200×10-6~500×10-6→200×10-6~800×10-6),但轻重稀土配分值出现较显著的区间性差异(ΣLREE/ΣHREY: 02~1→1~5→2~10)。与之同时,母岩中能为离子相稀土提供物源且具有重稀土配分属性的稀土副矿物类型和数量明显减少,这与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中重稀土分量占比的降低趋势也互相匹配。该结果指示,以往认为重稀土配分母岩形成重稀土矿床、轻稀土配分母岩形成轻稀土矿床的传统观点需要外延,即一部分具有低度轻稀土配分属性(1<ΣLREE/ΣHREY<5)且含有丰富易风化稀土副矿物的母岩还可能形成轻重稀土共生型矿床,该认识可为今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勘查工作提供新的找矿依据。  相似文献   
48.
电吸附找矿法是一种针对寻找隐伏矿而研制的找矿新方法,它属金属活动态提取法的一种,其找矿原理是:深埋藏隐伏矿在地电化学作用下发生溶解,溶解出来的矿物质在各种迁移动力的驱动下,从地下深部向上运移到地表,进入土壤形成后生异常.后生异常组分多属活动态,但活动态组分不仅存在于后生异常中,也存在于同生异常--原生晕异常和次生晕异常中,因此,应用电吸附找矿法寻找露头矿和浅埋藏矿时,其效果与常规化探方法是一样的;但电吸附找矿法的主要作用是可应用于寻找深埋藏隐伏矿,因由隐伏矿引起的后生异常活动态组分含量很低,常规化探方法很难发现它,而电吸附找矿法却能捕获它.  相似文献   
49.
环境矿物材料治理镉(Cd^2+)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环境矿物材料以其经济、有效、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重金属废水处理和土壤修复方面显示出了众多优势,可替代传统的镉污染处理方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环境矿物材料在处理镉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应用环境矿物材料治理镉污染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0.
黄河泥沙对硝基氯苯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黄河底泥对硝基氯苯的吸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响吸附的不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平衡吸附时间为2h;吸附量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降低;温度对吸附的影响随含沙量不同而不同,含沙量较高时,温度对吸附影响不大,含沙量较低时,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在本实验条件下,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下降,随离子强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