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9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1335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412篇
地质学   2820篇
海洋学   335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砂土液化内部应力变化规律与工程液化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对砂土液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水平场地、自由应力场条件下有关地基液化机理与判别等问题的研究。通常将Δu=σz=ΔUmax作为地基土液化的判据,而对工程结构物和场地条件的影响考虑不足。基于当前砂土液化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工程特性,提出了将液化分为理论液化和工程液化。前者主要研究地基土液化的一般规律性问题;后者则针对具体工程结构物而言。其液化标准是以地基土在遭受地震液化时是否会导致工程结构物的破坏为依据。通过对砂土在震动液化过程中内部应力变化规律的理论分析,阐明了水平应力σx或σy对斜坡场地地基土发生侧向液化的作用机理,不能将斜坡场地的地基看作半无限空间体处理,提出了液化膨胀侧扩势Ψ的概念与计算式。指出:对斜坡场地,为避免这种侧向液化流动变形破坏,采取加强可液化土体的侧向约束、缩小偏应力差是必要的。根据工程结构物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提出工程液化的判别准则:(1)可液化土体的地基强度τ降低到工程结构物所允许的强度值[τ,];(2)可液化土体的膨胀侧扩势Ψ增加到其侧向约束强度[τh];(3)可液化土体地基的变形s增大到工程结构物所允许的变形值[s]。  相似文献   
992.
阻滑桩加固土坡稳定性分析的上限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廷凯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04,25(Z2):167-173
从极限分析机动学方法出发,利用土的抗剪强度折减系数概念,建立了土坡的极限平衡状态方程,由此确定土坡的临界稳定安全系数及其相应的潜在破坏模式.对于典型问题,通过与现有极限平衡解和有限元数值解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这种上限解法的合理性.进而对于在给定的荷载条件下不能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的土坡,考虑采用阻滑桩加固方式,根据桩侧有效土压力的合理分布模式确定桩体与滑动面相交的截面上等效抗滑力和抗滑力矩,利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建立了阻滑桩加固土坡的极限平衡状态方程,将桩侧土压力作为目标函数,运用数学规划方法确定了极限平衡状态时的临界桩侧土压力,以此为土坡加固中阻滑桩设计提供依据.通过数值计算与分析探讨了阻滑桩加固位置的优化布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3.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东营凹陷古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包裹体是盆地流体的原始样品,它记录了地质历史中盆地流体的很多信息。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可以得出其成藏环境的原始古压力,这在石油地质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东营凹陷为例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了其古压力。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在包裹体被捕获时就具有了异常高压,以后随着埋藏作用和油气充注的进行,异常压力值也在增大,从而表明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沉积盆地古压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为古压力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基于膨胀算法的缓冲区分析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科  杜琳 《测绘学院学报》2005,22(3):229-231
介绍了一种基于图像膨胀算法实现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的新算法。该算法将地理实体栅格化后依据用户指定的宽度,反复交替使用8连通膨胀与4连通膨胀,直至达到指定的宽度为止,最后提取出膨胀后图像的边界。该算法具有思路简单,算法稳定,易于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5.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异常高压的成因分析及其定量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自始新统以下地层内砂岩储层的实测压力梯度为1.8~2.1MPa/100m,过剩压力达30~35MPa,表现为明显的异常高压。前人认为超压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构造挤压作用,此外还有高压天然气的注入、构造抬升等因素,基本不存在欠压实作用。本文首先总结了各种成因机制的可能性,以此为依据,定量评价了气柱浮力、欠压实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等因素对砂岩内异常高压的贡献,并提出了克拉2气田超压形成的概念模式。研究发现,该气田不同深度间的过剩压力差异完全是气柱浮力引起的,但气柱浮力对超压的贡献不超过10%;明确指出欠压实作用肯定存在,且对砂岩中超压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其贡献一般为20%~30%,部分层段高达40%~50%;从构造压实作用机理出发,分三种情况讨论了构造挤压对流体增压的影响,认为构造应力能够传递给流体的最大压力为侧向上的最大主应力与沉积压实阶段的上覆负荷之差,其对本地区超压的贡献最大可达40%~50%,部分层段仅20%~30%。克拉苏地区超压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概念模式)为:首先因欠压实作用而出现超压,形成了封闭体系;其次为天然气的快速注入;而康村期(N1-2k)以来的构造挤压则引起流体压力幅度的进一步增高。  相似文献   
996.
衡重式挡土墙土压力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挡土墙土压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推导出了衡重式挡土墙土压力计算的数解公式 ,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一般的直线型墙背挡土墙和折线型墙背挡土墙土压力计算均可作为本文计算公式的特例。通过对一折线型墙背重力式挡土墙的土压力计算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 ,由本文公式所得的解与实测结果很接近。  相似文献   
997.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运用农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测算的理论方法,对宁夏1995-2004年间以及2004年宁夏各市县的农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进行时空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0年来,宁夏农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一直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其中北部引黄灌区各市县属承载力富余区;而南部山区各市县则属重超载区,存在着较大数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宁夏要建设和谐的人地关系,必须在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大力推进超载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空间转移。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压力的分布规律、压力历史恢复及其与产气性关系的详细分析,认为上古生界气藏现今属异常低压-常压气藏,各气藏及同一气层的不同区域多为不同的压力系统,气藏横向连通范围有限,与阿尔伯达埃尔姆沃斯地区典型的的深盆气藏有较大的区别;上古生界烃源岩流体压力的演化历史恢复结果及平衡深度法计算证实上古生界泥岩在最大埋深时(早白垩世末)古压力系数达1.46~1.62;现今上古生界储层的异常低压是由历史中的古高压演化而成的,目前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为一个高低压相间共存的复杂压力系统;区域压力封盖层——上石盒子组控制了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目前发现的天然气在纵向上集中分布于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及太原组;上古生界气层压力与气层分布、无阻流量、物性、气藏流体特征有较密切的关系,相对高压力的盒3段、盒2段、太原组为较有利层段,92%的高产气井分布在压力系数大于0.95的区域内,地层压力较低的山1段产气性较差。研究资料显示盒3、2段有明显的富集成藏过程。盒3、2段为下生上储富集型气藏,太2段表现为自生自储近距离聚集型气藏。  相似文献   
999.
深埋隧洞围岩分类方法--JPQ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某深埋隧洞围岩分类为例、以著名的巴顿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为基础,建立了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条件下的围岩分类方法--JPQ系统,经验证该方法在某深埋隧洞围岩分类中适用性好,并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00.
朱沁  陈晖  李韬 《上海国土资源》2006,127(3):61-63
软粘土层深厚的地区进行预制桩沉桩将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的累积,过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使周围土体及建筑、地下管线等产生较大的变位,甚至产生破坏。以一次沉桩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原型试验,表明,单桩沉桩显著影响范围可达15m,沉桩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水平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上覆有效土压力,并出现两个不同的相对稳定水平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