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113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51.
王享芝 《铀矿地质》1991,7(3):188-191,192
  相似文献   
152.
1980年,美国西伊里诺大学生物系马德修教授将美国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及紫露草微核技术(Trad-MCN)引入我国。这个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可用来进行大气和水域的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153.
154.
金属硫蛋白对某些重金属离子有解毒作用已有不少研究。这类蛋白质相继在哺乳动物、鸟类、鱼类、软体动物组织以及链孢霉、酵母等微生物中发现。它是铁蛋白以外金属含量最高的蛋白质,也是半胱氨酸含量最高的蛋白。用生物方法测定这类蛋白质解毒重金属离子的作用已有报道,而用啤酒酵母发酵液解毒重金属,并用紫露草微核技术测定解毒作用的生物效应还是首次。本文报道这项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55.
荆马河是造成京杭运河徐州段污染的主要纳污、排污河流,河中沉积物约三万吨,沉积深度在0.4米至1.8米之间。本文论述了用柴露草微核技术对沉积物致突变性的研究方法和结果,探讨了对沉积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6.
研究了四烷铵络合碘对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Phaeochystis globosa的灭杀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四烷铵络合碘对球形棕囊藻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当藻细胞起始密度为1.5×106cells.ml-1时,低于15 mg.L-1的四烷铵络合碘溶液对球形棕囊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于25 mg.L-1的四烷铵络合碘溶液对球形棕囊藻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四烷铵络合碘具有高效、低毒、药效期长等优点,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除藻剂。  相似文献   
157.
为了分析鳗草(Zostera marina)中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基因表达规律以及响应机制,本文通过在大肠杆菌中表达ZmGST,纯化重组蛋白以及热稳定性分析,以此为进一步阐述Z. marina的种群退化机制并提供理论依据。总之,鳗草中的微粒体GST的热稳定性和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决定了其对温度的耐受范围,并进而影响其恢复力。  相似文献   
158.
滨海湿地耐盐植物二色补血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edex-LH-20凝胶层析,HPLC等方法,从滨海湿地耐盐植物二色补血草中分离得到了10个单体化合物。运用NMR,MS以及与文献对照,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豆甾烷-3,6-二酮(1),豆甾-4烯-3,6-二酮(2),6β-羟基-豆甾-4-烯-3-酮(3),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6,22E-二烯-3β-醇(4),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6,9,22E-三烯-3β-醇(5),麦角-甾4,6,8(14),22E?四烯-3-酮(6),植醇(7),正十六烷酸(8),亚油酸(9),亚油酸单甘油酯(10)。化合物1~7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9.
地下水中铵根、砷、溶解铁的共存是一个普遍现象。它们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并影响地下水系统的氮循环和砷迁移转化。文章在系统总结地下水氮循环过程及影响因素、地下水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及特征、地下水砷富集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地下水系统中的氮循环过程(硝化、反硝化、铁铵氧化、厌氧铵氧化、硝酸根异化还原产铵等)对地下水砷迁移转化的影响,总结出含水层中铁氧化物和溶解态Fe(II)的动态转化是氮循环影响地下水中砷迁移转化的重要桥梁。据此提出不同氧化还原环境的含水层中氮循环过程、地下水氮循环与砷迁移转化耦合机理、Fe(III)-Fe(II)的循环-地下水氮循环-砷迁移转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带氮-铁-砷的循环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等是今后该领域需要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和主要发展趋势。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识别地下水中氮的来源和迁移转化,而且有利于提高对高砷地下水富集机理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60.
赣南草桃背铀矿床位于会昌地区河草坑铀矿田,是一个大型火山岩容矿的铀矿床,成因机制存在较大争议。矿床内发育有大面积的花岗岩和火山岩,矿体主要赋存在火山隐爆角砾岩和震碎花岗岩中。文章以该矿床内花岗岩、火山岩及矿石中广泛发育的蚀变矿物绿泥石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及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其矿物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和矿石中的绿泥石主要为富铁的鲕绿泥石和蠕绿泥石,火山岩中的绿泥石则为相对富镁的密绿泥石。各类绿泥石阳离子置换关系主要以Fe、Mg置换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Tschermak(TK)和二八—三八面体(DT)替换机制。矿石中绿泥石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Ti、Li、Be、B、Zn、Ga、Ge、Sn、Cs、U、Rb和Ba等元素,并显示出较低的Th/U比值。矿石中绿泥石的结晶温度区间为201~269℃,平均值为242℃,属于中低温热液作用的产物。矿石中绿泥石的氧逸度(log f O2)变化于-48.4~-41.2之间,平均值为-44.5,硫逸度(log f S2)变化于-7.5~+2.8之间,平均值为-1.8,草桃背铀矿床的铀矿化主要形成于低氧逸度、高硫逸度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