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344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548篇
海洋学   487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4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天然半导体矿物由于成分、缺陷复杂,传统测试方法如紫外可见漫反射等难以准确测定其禁带宽度.本文以针铁矿为例,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纯针铁矿及掺Al针铁矿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显示,纯针铁矿导带底与价带顶均由Fe3d与O2p轨道组成,而当含杂质Al时,Al2p与O2p发生杂化参与了价带组成.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氧的K边吸收谱与发射谱对纯针铁矿及天然针铁矿的能带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天然含Al的针铁矿禁带宽度为2.30eV,小于纯针铁矿(2.57eV).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测定天然氧化物矿物禁带宽度的新方法,为深入研究天然半导体可见光催化活性产生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蓝藻的暴发通常是藻类之间竞争的结果,了解环境中蓝藻与其它藻类的竞争特点和生存策略对揭示藻华暴发的机制及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营养竞争为例,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对象,通过测定细胞密度、胞内C、N、P、S四种主要元素含量以及培养基中总氮(TN)、总磷(TP)的消耗,研究不同营养等级(超富营养、富营养、中营养、贫营养)以及单独N、P限制下两种藻在单独培养和共生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和竞争行为。结果表明:(1)在超富营养、富营养、中营养、贫营养条件时,单独培养下的两种藻生物量与营养丰富程度呈正相关;(2)共培养条件下,在高营养水平时铜绿微囊藻在竞争中占优势,低营养水平时小球藻具有竞争优势;(3)胞内C、N、P、S的测定发现,随着营养水平的下降,两种藻胞内N、P的百分含量逐渐减少,而C、S并未呈现显著变化;(4)N限制时,铜绿微囊藻的半饱和常数Ks及最大比增长率μmax均大于小球藻;P限制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半饱和常数Ks小于小球藻,而最大比增长率μmax大于小球藻。综合分析,同一营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竞争优势的先决因子是N,小球藻是P。因此,从营养竞争与生物适应力角度考虑,降低水体中富余的N或适当提高P的浓度可让小球藻获得竞争优势,对限制单一物种的形成具有平衡作用,可作为防治藻华的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83.
碳、氮稳定同位素为分析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营养关系提供了有力手段,但在大洋鱼类中的应用还很少。本研究以热带东太平洋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整节脊椎骨作为样品(叉长范围153—242cm),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大青鲨的δ~(13)C值和δ~(15)N值及其变化,比较不同基线生物的选择对营养级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青鲨δ~(13)C范围为–15.76‰—–13.41‰,最大差值2.35‰;δ~(15)N范围为10.62‰—17.72‰,最大差值7.1‰;δ~(13)C值和δ~(15)N值随个体长度的变化不明显(可能原因是样品鱼均为较大个体),性别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基线生物的选择对营养级计算值的影响较大。本文研究表明,通过整节脊椎骨的稳定同位素测定来获得大青鲨的摄食特征信息是可行的。由于基线生物对营养级计算的影响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今后可将相对营养级或营养级的变化作为重点,研究人类活动(如捕捞)对大洋鱼类摄食和营养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锚泊系统是离岸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核心部分,其应对极端环境载荷的能力直接影响装置浮式安装基础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文中讨论了一种具有能量吸收特性的新型锚泊系统,详细分析了该锚泊系统的结构组成,通过建立数值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得出不同锚系配置方案和极端环境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证明这种新型锚泊系统具有良好的非线性载荷响应特性,可提高离岸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可靠性和极端海况条件下的生存性。  相似文献   
85.
福建龙海杨梅产地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省是中国杨梅重要产地,其中龙海市浮宫杨梅因其独特品质而名扬海外,是当地的名特优农产品。以龙海杨梅产地为研究区,系统采集了35套岩石-土壤-杨梅果实样品,测定了主量组分、植物营养有益元素、有害元素以及土壤部分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研究表明:受地质背景影响,浮宫镇及其周边杨梅产地土壤中植物营养有益元素的有效度及其有效量普遍高于东泗镇,而有害元素含量较低,为浮宫杨梅的优质高产、富硒杨梅产出提供了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P、Mn、Cu、Zn、S有效态含量与其全量显著正相关;研究区岩石、土壤Se含量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采集的35件杨梅果实样品富硒率高达74.3%;植物营养有益元素的富集系数明显高于有害元素,显示出杨梅对营养有益元素的选择性吸收以及对有害元素的阻遏作用。  相似文献   
86.
通量距平强迫模式比较计划(FAFMIP)是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子计划之一。FAFMIP共设计了5组试验,利用CMIP6中的大气-海洋耦合环流模式(AOGCM)对海表施加动量通量、热通量和淡水通量扰动,旨在研究在CO2强迫下模式模拟的海洋热吸收,由热膨胀引起的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及由海洋密度和环流导致的动力海平面变化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7.
藻蓝蛋白是光合蓝藻重要捕光天线藻胆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蓝藻吸收绿色光合生物难以利用的波长范围内的光,为了探究重组藻蓝蛋白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在光合自养和混合营养两种营养方式下重组表达藻蓝蛋白的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表达了藻蓝蛋白的莱茵衣藻中存在着从藻蓝蛋白到光合反应中心的光能传递。光合自养条件下,藻蓝蛋白能够显著促进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与生长;混合营养生长时,藻蓝蛋白也能够促进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但效果不如光合自养条件下显著。  相似文献   
88.
2015—2018年每年8月,对荣成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表层海水中重金属、营养盐等环境因子连续监测调查,运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质量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富营养化指数法从不同方面分析了保护区的水质情况。结果表明,荣成湾保护区主要污染物质为Cd、Pb,水质总体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综合质量指数范围为0.202~0.615,评价等级为尚清洁状态;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853~1.133,0.002 28~0.376,保护区未受到有机污染并处于贫营养状态;保护区DIN含量低于山东省近岸海域的平均值,57%的调查站位存在DIP限制,营养盐含量匮乏。  相似文献   
89.
分别在室内培养箱、海滨室外跑道池和不同自然海区,通过一次性和半连续添加营养、以及检测海区水质和藻体生长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浓度、温度和氮磷比条件下,长心卡帕藻氮吸收速率的变化和氮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以及栽培该藻的环境生态贡献。小型实验、中试放大和海区规模栽培结果表明:(1)在10—50μmol/L范围内,该藻吸收氮速率随氮浓度增加而增大;(2)当氮浓度一定时,氮磷比在1—50范围内对该藻吸收氮速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3)温度对该藻吸收氮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温度在28℃时氮的吸收速率最高;(4)尽管一次性添加营养实验中长心卡帕藻吸收氮速率随时间变化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但是进一步的半连续添加营养实验证实,导致吸收速率下降系底物氮浓度限制,而不是藻本身吸收能力下降,结果还显示卡帕藻具有连续吸收同化无机氮能力;在自然光温度变化和不受底物浓度限制条件下,该藻藻体去除无机氮效率最大维持在0.3μmol/(gFW·h);(5)海南陵水黎安海湾水质数据显示,栽培该藻去除海水富营养化和净化水质作用显著,其去除海水富营养化的年贡献为33t氮素。  相似文献   
90.
Nematode assemblage composition, trophic structure and biodiversity were followed over an annual cycle in a sandy beach of the Taiping Bay of Qingdao, China. Nematode assemblage in the sandy beach maintained a high genus diversity (75 genera). Mlero- laimus and Bathylaimus were the dominant genus of the nematode assemblage, accounting for 66% of the total nematode abundance. The nematodes' dominant trophic structure changed seasonally as a response to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food quality. Epigrowth-feeder nematodes (2A) were the dominant trophic groups in the trophic structure with the highest abundance in spring because of phytoplankton bloom, while the feeding type ( 1 B) showed higher abundance in summer that was due to the increasing of sediment detritus after spring bloom. Furthermore, species diversity and evenness calculated on nematodes identified to the genus level displayed significant temporal changes, which was also reflected by the index of trophic d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cluster analysis, the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whole year was clearly separated into two periods (A and B). Biota-Envlron- ment matching (BIOENV) results showed that seawater temperature, sediment Chl a and grain size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nema- 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variation in spring and summer period (Period A). However, seawater/interstitial water temperature, interstitial water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interstitial water salinity, and sediment Ph a a were more important in constructing the autumn and winter period (Period B)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