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3篇
  免费   632篇
  国内免费   810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814篇
地球物理   419篇
地质学   893篇
海洋学   127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14篇
自然地理   39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胶洲湾海洋生态观测站(JERS)是我国生态系统网络(CERN)的野外观测站之一,自60年代以来至今近 40 a间,在胶州湾内及其附近海域中的 300个以上观测站点上,先后对100多个海洋物理(如水温、盐度、水色、透明度)、化学(如总氮、NO2、NO3、DON、NH3、SiO3、PO4-P)、地质(如悬浮体含量)、生物(如浮游生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叶绿素、初级生产力)及生物污染(如大肠杆菌、石油降解菌、异氧细菌)等指标进行了监测,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52.
大亚湾海区营养盐的变化及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根据1999年1月(冬),4月(春),7月(夏)和10月(秋)4个季节对大亚湾海区的监测,选用一种新分类分级的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了大亚湾海区的富营养水平;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了大亚湾海区近十多年来氮,磷营养盐的变化趋势,并与中国沿海几个海湾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区冬,春、夏三季的水质属贫营养水平,秋季有个别站位水质属磷限制中度营养水平和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大亚湾海区水中总溶解无机氮(TIN)呈逐年增加趋势,而磷酸盐(PO4-P)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中国沿海几个海湾中,大亚湾水中营养盐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53.
氮磷营养盐与有机汞联合作用对微氏海链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在高营养盐(氮、磷、硅分别为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阚值≥40、50、9倍)条件下,氮浓度及氮磷摩尔比值[n(N)/n(P)]变化、汞(甲基汞和乙基汞)对微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营养盐区海链藻的生长遵循营养盐限制的唯一因子论;氮浓度和氮磷比提高促进生长,当n(N)/n(P)=64则呈抑制效应;生长初期,甲基汞和乙基汞均产生毒性抑制作用,生长中后期,适量甲基汞(浓度≤1.0μg/L)、乙基汞(浓度≤0.5μg/L)却呈兴奋效应,促进生长;汞形态不同,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氮和有机汞是海链藻生长的刺激因子。适度有机汞污染与氮富营养化对微氏海链藻的生长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4.
化学生态调控对鳌山湾氮磷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鳌山湾,是一个营养类型特殊的海湾,湾中基本无径流输入,呈“C”字形,封闭性较强,水较浅,湾内主要有筏式扇贝养殖和底播贝类养殖,沿岸有滩涂池塘养殖.根据1996年11月至1998年5月的调查结果得知,鳌山湾海域为贫营养海域[1,2].为探讨贫营养海域进行化学生态调控的可能性,利用鳌山湾的封闭性,根据其水交换规律[3],于1999年6月首次对鳌山湾进行了全湾规模较大的化学生态调控试验,旨在有效提高鳌山湾的营养水平,为今后在贫营养海域合理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Cu2+、Zn2+、SDS、DBS对脊尾白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铜、锌2种常见重金属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仔虾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 、Zn2 、SDS、DBS对脊尾白虾仔虾的96h LC50分别为0.34、0.82、14.3和14.4 mg.L-1。将脊尾白虾仔虾对这4种毒物的敏感性与文献报道的其它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可以将其作为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生物。  相似文献   
56.
大亚湾微表层和次表层海水营养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1998年秋季(10、11月)、1999年春、秋季(4、5、10月)5个航次对大亚湾海区微、次表层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微表层海水对氮、磷、硅营养盐的富集概况,讨论了营养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区微表层海水对氮、磷、硅营养盐均有富集作用,因海况及季节不同,富集因数(EF)与其他海区的有所差别;无论夏季或秋季,大亚湾海区微表层海水中无机氮都以NH4-N为主要存在形态;其余水层则以NO3-N为主要存在形态。结果还表明,微表层、次表层海水中NH4-N与BOD5、COD测值都呈高度显著正相关,与PO4-P和SiO3-Si含量均无相关,说明大亚湾海区水中含氮有机物较含磷有机物丰富。  相似文献   
57.
本文测定研究了黄河口及下游区表层沉积物中的Pu浓度。结果表明,该区表层沉积物中存在微量的Pu污染;黄河口的Pu浓度高于下游区;该区的Pu,~(137)Cs两个同位素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8.
2000年夏季莱州湾主要观测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 2 0 0 0年夏季莱州湾加密大面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研究了莱州湾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溶解氧、浊度、叶绿素、无机氮、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分布特征 ,初步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莱州湾盐度值与以前相比有显著升高 ;叶绿素南部的高值区对应于溶解氧的低值区 ,温度的高值区 ;浊度受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 ;无机氮西部浓度高 ,东部浓度低 ,且相差很大 ;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东部与西部海域不同 ,东部为氮限制 ,而西部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59.
根据1990年7月辽宁省海岛调查资料,本文讨论了北黄海大鹿岛海水营养盐(PO4-P,SiO3-Si,NO3-N,NH4-N,NO2-N)分布特征,并对海域环境质量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