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803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赣南烟草化学组成及岩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赣州地区14个典型烟草产区的岩石、土壤和烟叶地球化学调查和研究,初步评价研究区烟草产地的土壤营养状况,探讨烟草内在品质与基岩、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间的关系,为研究区烟草施肥及种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南极长城湾浮游植物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3.
纤粒矿物粉尘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兔肺泡巨噬细胞死亡率,用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来评价来自12个矿6床的6种矿物的12种结晶习性的矿物粉尘的细胞毒性,探讨其使巨噬细胞受损的机制。结果显示:沸石、硅灰石无细胞毒性,而其他的纤维状及片粒状矿物粉尘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说明矿物粉尘的细胞毒性与矿物粉尘的形态有一定关系,但主要由矿物粉尘的特性所决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方格星虫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格星虫粗多糖(CSG)能够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胸腺萎缩和脾萎缩,明显拮抗白细胞减少,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没有明显的增重作用;对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方格星虫多糖粗品(CSG)和精制多糖(SG1和SG2)能够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且能与ConA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5.
《海洋世界》2008,(3):7-7
逆转录病毒HIV侵入宿主细胞后,可在细胞内合成RNA和新的病毒颗粒,最终导致艾滋病。一些灵长类动物对HIV具有免疫力。HIV在物种问的传播过程中,一些辅助基因和蛋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科学家们发现,对HIV有免疫力的猴子体内的一个辅助基因发生了改变——它与另一个基因“融合”在一起。“融合效应”使原来的基因获得“捕捉病毒并摧毁之”的功能。正是这个功能使部分灵长类动物具有对HIV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86.
基于氮稳定同位素的九龙江口鱼类营养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3年6—8月九龙江口采集到的隶属于13目42科61属共71种鱼类的营养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口鱼类的δ15 N值跨度较大,介于7.23‰~14.66‰之间。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基准生物估算出鱼类的营养级介于1.70~3.89之间,营养级最低与最高的鱼类分别为少牙斑鲆(Pseudorhombus oligodon)与多鳞鱚(Sillago sihama)。与Fishbase同种鱼类的营养级数据进行比较,83.1%的鱼类的营养级均值处于Fishbase同种鱼类的营养级范围内,但81.7%的鱼类的营养级均值比Fishbase同种鱼类的营养级均值略低;与传统的胃含物分析结果比较,58.3%的鱼类的营养级在0.5个营养级的误差范围内。基于氮稳定同位素估算的鱼类营养级较低的原因可能与本研究样品中低龄鱼及幼鱼比例较大有关。与其他方法相比,稳定同位素法在研究体型较小的幼鱼和低龄鱼营养级更具优势。鱼类营养级随其个体大小的变化明显,但存在种的差异性:不同体长的髭缟鰕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和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的营养级跨度较大,分别为1.54和1.43;而鳓(Ilisha elongata)等的营养级则跨度较小,这可能与不同鱼类的食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7.
裂片石莼营养价值的评价及其多糖制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福建的野生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和营养价值评估;采用微波加热新方法,进一步研究了裂片石莼多糖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裂片石莼的总糖、粗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脂含量分别为34.38%、27.60%、25.20%、11.70%;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0.0%,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79.77;裂片石莼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达到国家海藻制品的限量标准。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微波加热提取工艺,与传统加热提取工艺相比,裂片石莼多糖的得率提高了21.35%,而耗能降低了58.51%。  相似文献   
88.
通过分析海绵清除大肠杆菌的过程,研究海绵净化细菌的机理。作者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等手段,监测和分析了绿色荧光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体内、体外水环境中数量变化过程。在1 L含有3×107个/m L绿色荧光大肠杆菌的海水中放入鲜重(1.02±0.11)g的繁茂膜海绵24块,处理7 h,海水中的荧光大肠杆菌数量逐渐降低;而海绵体内荧光大肠杆菌数量在2 h时内逐渐增多,之后的2 h趋于稳定,4 h以后开始逐渐减少。水体中大肠杆菌不仅进入海绵体内,而且进入海绵细胞内。含有荧光大肠杆菌的海绵块转入无菌海水中后,海绵体内及细胞中大肠杆菌逐渐消失,而且大肠杆菌没有被释放到环境海水中。分析表明,繁茂膜海绵能够以摄食的方式净化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89.
采用线粒体Cytb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我国不同海域4个长蛸(Octopus variabilis)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结果表明,232bp的Cytb基因片段在4个群体9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38个多态位点、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达0.854±0.01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达0.059±0.005,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K达13.526,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变异。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4个群体间均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P<0.01),除大连与青岛两群体间外,其它两两群体间的基因流均小于1。聚类分析表明,4个群体明显分化为三大类群,一个类群由大连和青岛群体组成,一个由温州群体组成,另一个由东山群体组成;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东山类群与其它类群之间可能为亚种水平的分化,而其它类群之间仍为种内群体间分化。长蛸这种种群遗传结构形成原因可能与其较弱的种群扩散能力有关,另外冰川期地理历史因素及我国海域的洋流作用可能也参与了长蛸种群遗传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90.
营养盐载荷增加、富营养化以及全球增温等对湖泊温室气体的影响目前认识还很有限,原因之一在于对湖泊温室气体产生的动力过程了解不够深入,缺少高时间分辨率的现场观测数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富营养的太湖梅梁湾水体,每一小时收集一个样品,直接分析N2O和CH4饱和度、CO2分压(pCO2)以及其他地球化学参数.在7月份的观测中,N2O和CH4显示出显著的昼夜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降解是调节湖泊N2O和CH4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人为活动是控制湖泊温室气体大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沉积物一水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温室气体浓度在短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湖泊温室气体除了受人为活动影响外,湖泊自身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是重要的调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