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335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6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2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1.
像斑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有GIS数据辅助的以像斑为对象基于不同时相非同源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属于特征级的变化检测,以影像像斑为对象,突破了以往变化检测对数据的要求与限制,改变了传统检测方法对于遥感影像数据的要求同源的模式.通过土地利用图和遥感影像的精确配准套合获取影像像斑,再利用聚类算法按类别进行样本的更新,利用更新后的样...  相似文献   
612.
吴清杰 《华北地质》2011,34(4):299-304
中国淅川虎睛石是木变石的一种,但在颜色、幻彩效果、矿物结构等特征上和国外多个矿床的虎睛石有较大区别,其幻彩效果要优于国外木变石。从市场的角度可将淅川虎睛石质量分为宝石级、工艺级、观赏石级和普通级。淅川虎睛石加工利用率高,市场情况良好,开发价值高,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13.
大黎石英二长(斑)岩岩体出露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瑶山地区藤县大黎镇南部一带,LA-ICP-MS测得石英二长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的U-Pb年龄分别为(102.8±0.9)Ma和(101.7±1.2)Ma。岩体SiO2含量为60.09%~62.91%,Na2O和CaO的含量分别为2.90%~3.08%,3.32%~4.35%,A/CNK=0.83~0.93,均小于1.0,100Fe3+/(Fe3++Fe2+)的值为37.76~42.93,里特曼指数σ变化范围为2.94~3.07,属于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系列。稀土元素总体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总体呈具有弱Eu异常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微量元素总体显示相对富集Rb、Th、U、K、La、Ce、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综合分析表明,大黎石英二长(斑)岩为壳幔混合源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大黎石英二长(斑)岩是燕山晚期早白垩世晚期后碰撞阶段张性构造环境的产物,与印度板块在该时期北移所引起的古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所导致的弧后拉张有关。通过论述区域构造演化,探讨该岩体的基本属性、成因、形成环境,分析了有利成矿条件:①I型石英二长(斑)岩为有利的成矿母岩;②矿区具有相对较高的Cu、Mo、Pb、Sn成矿元素背景值;③研究区的深大断裂和井字形断裂系统是控矿的有利地质构造。推测本矿区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年龄与成岩年龄基本一致,为100Ma左右的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614.
雷小群 《测绘科学》2013,(2):106-108
本文在Freeman分解理论基础上,提出一种极化SAR数据相干斑滤波算法。该算法基于Freeman散射模型对原始极化SAR数据进行分解,以获得像素的散射类型和总功率值;在滤波窗口内选取与中心像素散射类型相同,总功率值接近的像素构成滤波同质区;并根据同质区的局部统计特性,应用线性最小均方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试验表明,该算法在有效去除相干斑的同时,对极化和边缘等细节信息也有较好的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615.
4种常用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敌百虫、甲醛、硫酸铜、高锰酸钾4种常用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敌百虫的24h半致死浓度(TL_m)为1.34 mg·L~(-1),48hTL_m为0.41 mg·L~(-1),安全浓度为0.04mg·L~(-1);甲醛的24hTL_m为209.35 mg·L~(-1),48hTL_m为150.37 mg·L~(-1),安全浓度为15.04 mg·L~(-1);硫酸铜的24hTL_m为32.73,48hTL_m为16.51 mg·L~(-1),安全浓度为1.65 mg·L~(-1);高锰酸钾的24hTL_m为0.98·L~(-1)mg,48hTL_m为0.6mg·L~(-1),安全浓度为0.06mg·L~(-1)。根据实验结果,敌百虫、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在治疗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疾病时应要慎用,甲醛对于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实际用途。  相似文献   
616.
水母类在自然海区的食物组成是摄食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管花萨氏水母(Sarsia tubulosa)和八斑芮氏水母(Rathkea octopunctata)的现场食物组成。结果表明:管花萨氏水母和八斑芮氏水母现场摄食食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管花萨氏水母摄食食物31种,八斑芮氏水母29种;两种水母从食物组成上看,属于杂食性生物,其食物包括浮游动物、真菌、浮游植物、陆地植物碎屑等;管花萨氏水母和八斑芮氏水母二者互为捕食对象;二者摄食的食物类群具有相似性,主要来源于节肢动物门和颚足纲,均以太平真宽水蚤为摄食优势种,分别贡献两者食物总量的45.14%和42.42%。高通量测序技术是深入探究水母现场食物组成新的技术手段,两种水母的现场食物组成结果为水母摄食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17.
大桥坞斑岩型铀矿床产于中生代蒙山破火山口中一石英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及其隐爆角砾岩筒中。铀成矿主要与斑岩体的“双层结构”有关,即”双层结构”成矿模式。浅部石英斑岩为含矿岩体,深部花岗斑岩为矿源岩体。矿化以裂隙型、角砾型为主,矿体的形态主要呈细脉状、浸染状,与围岩界线不清。成岩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的富铀钙碱性岩浆。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该深部富铀花岗岩浆冷凝结晶分异产生的富铀岩浆期后热液。其成矿过程主要是富铀岩浆期后热液流体沿断裂构造系统上升、运移,在浅部石英斑岩体内外接触带发生隐爆,成岩成矿。早期铀-赤铁矿化阶段形成贫铀矿化,晚期铀-金属硫化物矿化阶段,形成富铀矿化,两期叠加作用致富。  相似文献   
618.
观察了珠江斑鳠3批次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描述及记录了胚胎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及所需时间。斑鳠的成熟卵子呈圆形,黄色,卵子直径为3.1~3.8 mm,吸水后最大卵径为4.0~4.2 mm,受精卵黏性很小。珠江斑鳠胚胎发育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属于盘状卵裂。在水温(27.5±0.5)℃时,受精后约1 h 10 min进入胚盘形成期,受精2 h 15 min后进入卵裂期,受精后7 h 50 min,进入囊胚期,再经约13 h 45 min进入原肠期,受精后21 h15 min,胚孔封闭,当受精39 h 5 min后,心脏开始出现搏动,受精后55 h,仔鱼开始孵出。  相似文献   
619.
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的高山河组、云梦山组碎屑岩系,是熊耳群火山岩系的第一沉积盖层,局部夹火山岩层。火山岩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属大陆拉斑玄武岩,形成于大陆裂谷,该裂谷可能是熊耳期大陆裂谷的延续。  相似文献   
620.
大兴安岭南段三叠纪基性火山岩时代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应用火山岩锆石U-Pb LA-ICPMAS法和基质Ar-Ar法定年,表明大兴安岭南段存在三叠纪玄武质岩石,其年龄为214~250Ma。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反映三叠纪火山岩为亚碱性和低K拉斑玄武岩系列,部分岩石具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性质,但主要呈造山后伸展环境下的岩浆活动特征。Sr-Nd-Pb同位素组成说明三叠纪基性火山岩岩浆源区主要为岩石圈地幔,但局部地区有软流圈物质加入;岩浆演化过程受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作用控制,并有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综合研究表明三叠纪大兴安岭南段处于中亚造山带后造山伸展阶段,基性岩浆形成于软流圈上涌诱发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拉斑玄武岩和辉绿玢岩脉即为伸张条件下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本文推测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缝合带可能具有西段造山和造山后伸张作用稍早于东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