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406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周名江,男,1944年5月6日生,浙江宁波人,汉族,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物理专业,同年被分配至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其中1984-198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海洋生物学会普利茅斯研究所进行学习和研究,1991-1992年在德国海果兰生物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1995年7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多年从事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方面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以下几个方面:污染物如京二俪、锌、石油烃等在海洋藻类、摔游动物、国类、。鱼类中的回故和推出,特别是对海洋贝类体内金属硫蛋白诱导、结合和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112.
镉对褐菖鲉金属结合蛋白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结合蛋白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不含芳香族氨基酸和组氨酸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在紫外254nm处具强的吸收。用不同剂量的氯化镉诱导褐菖,通过凝胶过滤从褐菖肝脏提取金属结合蛋白,并测定其结合的稿以及硫醇含量与紫外254nm处的吸收值。结果表明,镉能诱导褐菖金属结合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3.
以褐藻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为实验材料,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纯化类囊体膜;以去污剂sDs为增溶剂(SDS:Chl=20:1,4℃增溶20min),再用蔗糖密度为60%、50%、40%、30%、20%、15%和10%的梯度离心法,从裙带菜中成功地分离出5条含色素的蛋白质复合物带。离心结果显示在离心管顶部没有任何颜色,表明经过SDS增溶没有产生游离色素,纯化的类囊体膜和5条色素条带进行吸收光谱分析,显示了属于叶绿素n(Chl-a)的吸收峰:418、436和667到672nm。叶绿素c(Chl-c)的吸收峰:615和620nm。荧光发射最高峰位于682到690nm的区域。荧光激发光谱显示有Chl-a和Chl-c的激发峰,40%层带所含有的色素复合物只有属于Chl.n的吸收峰。分析结果表明:10%、15%层带所含有的色素复合物是褐藻的捕光色素复合物;20%、30%层带所含有的色素复合物是浅绿色的PSⅡ复合体(仍然含有捕光色素),40%层带所含有的色素复合物是深绿色PSⅠ复合体,50%层带所含有的色素复合物是没有被增溶的类囊体膜。  相似文献   
114.
坛紫菜藻红蛋白α,β亚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PBP)是原核藻类和真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捕光色素蛋白,占藻体干重的2%左右,主要分为3类: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PE)、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和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APC)[1].藻胆蛋白一般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部分藻胆蛋白中还存在γ亚基.一般由α和β亚基形成稳定的单体(αβ),再由单体聚合为多聚体(αβ)n.从蓝藻和红藻中分离的藻胆蛋白为三聚体(αβ)3或六聚体(αβ)6[2].  相似文献   
115.
vasa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和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asa基因编码的蛋白是DEAD-box家族的一种RNA解旋酶,该基因最先在果蝇中发现,其同源基因在许多动物中都已经克隆得到,vasa基因在生殖细胞系中特异性表达,研究显示其在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和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16.
血浆淀粉样蛋白P成分(SAP)属于五聚体血浆蛋白家族,具有装配成五聚体和依赖于钙离子结合配体的能力。SAP最早是在1965年从人的各种淀粉样变性病淀粉状沉淀物中被发现的[1]。当时,人们只是简单地把它化分为糖蛋白类,并认为和正常血液循环中的糖蛋白类是一样。因此,称为血浆淀粉样蛋白P成分。后来,发现SAP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总是与补体C1的亚成分有稳定密切的联系。1975年,  相似文献   
117.
采用不同浓度Zn2 处理坛紫菜叶状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光合色素的含量。研究了金属Zn2 对坛紫菜叶状体中光合色素:叶绿素a、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Zn2 在0.5~5.0μmol/L时,有利于光合色素的合成;但在5μmol/L时,叶绿素a含量开始下降,在Zn2 浓度>10μmol/L时各光合色素含量也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对光合色素产生毒害作用。除去Zn2 后,都表现出向对照组恢复靠近的趋势,但别藻蓝蛋白的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18.
利用3种低值鱼类原料:狼牙鳝 (Muraensox cinereus),绿鳍马面纯(Navondon modestua),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制备蛋白质纺丝原液(dope)。鱼肉蛋白质纺丝原液的最佳蛋白质浓度为3.0—5.0%,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鱼肉蛋白质纺丝原液流变行为符合Casson方程。在纺丝原液中添加1—5%卡拉胶可改进纺丝原液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119.
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PCC7820中克隆了生物钟基因kaiB,并将其克隆入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两个质粒pGADT7和pGBKT7中。经测序验证后,将重组质粒pGADT7-kaiB和pGBKT7-kaiB转化酵母菌AH109进行自激活性和自身相互作用的检测和验证。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生物钟蛋白KaiB无自激活性,KaiB蛋白自身能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可用KaiB蛋白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文库钓取与KaiB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  相似文献   
120.
金属硫蛋白对某些重金属离子有解毒作用已有不少研究。这类蛋白质相继在哺乳动物、鸟类、鱼类、软体动物组织以及链孢霉、酵母等微生物中发现。它是铁蛋白以外金属含量最高的蛋白质,也是半胱氨酸含量最高的蛋白。用生物方法测定这类蛋白质解毒重金属离子的作用已有报道,而用啤酒酵母发酵液解毒重金属,并用紫露草微核技术测定解毒作用的生物效应还是首次。本文报道这项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