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360篇
海洋学   489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971.
目的:探讨中药辟瘟线香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实验室、居家客厅和居家卫生间,采用平板暴露法,于熏香前后进行空气采样,37℃培养48 h后计算沉降菌总数、空气中自然菌消亡率。结果:艾草本辟瘟线香、苍降辟瘟香熏香前后沉降菌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草本辟瘟线香、苍降辟瘟香空气中自然菌消亡率与市售化学线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草本辟瘟线香熏香沉降菌总数0 h与1 、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自然菌消亡率峰值达86.2%,继续熏香至4 h消亡率为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草本辟瘟线香和苍降辟瘟香杀菌作用强,效果维持长,简便易行,可作为空气抑菌剂,适合在家庭、学校、办公室等地方进行空气净化使用。  相似文献   
972.
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是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主要致病菌。核酸适配体,因其亲和力高、特异性好等多个优点,在微生物检测等多个领域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以变形假单胞菌为靶目标,采用SELEX筛选方法,从高频序列中筛选获得了变形假单胞菌的5个核酸适配体,测定了这些核酸适配体对变形假单胞菌的亲和特异性及其亲和常数(Kd)和最大亲和力(Am),并对其二级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5个核酸适配体对变形假单胞菌的亲和力是其他非目标菌(嗜水气单胞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大肠杆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10倍以上,体现出了较好的亲和特异性。测定了5个核酸适配体(#1、#2、#3、#4、#5)的Kd和Am,相应的Kd值分别为(25.77±6.11)、(7.14±1.86)、(19.59±3.01)、(83.22±22.45)、(34.31±8.76) nmol/L,Am值分别为(789.23±38.46)、(1392.27±58.03)、(3012.50±106.19)、(1457.99±171.32)、(1070.91±70.16) nmol/...  相似文献   
973.
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种群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Quantitative PCR)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洱海、青海湖、尕海1、尕海2、小柴旦湖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多样性及丰度。研究结果显示,5个盐湖沉积物中dsrB(编码亚硫酸还原酶β亚基,为硫酸盐还原菌所共有)基因的丰度为每克沉积物1.71×108~1.55×109拷贝,与盐度无明显相关性;所获得的dsrB基因序列分属于3个科:Desulfobacter-aceae,Desulfobulbaceae和Peptococcaceae。其中,Desulfobacteraceae科是主要类群。硫酸盐还原菌多样性(DGGE结果)与盐度呈现出负相关性。故在所研究的盐湖中,盐度可能不是影响硫酸盐还原菌种群分布的唯一因素,可能还受其它未知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4.
中国南海东沙一带冷泉发育,但目前国内外对深海冷泉区微生物研究甚少,特别是缺乏利用高通量测序的记录。对东沙深海冷泉区973-5站位(该站位水深约3 000 m)长约935 cm的重力岩心进行了高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站位微生物细胞丰度为5.3×108~34.0×108个/g,随深度变深而增加,其变化趋势与甲烷含量变化可对比,与粒度、有机碳的变化也具有相关性。测序结果显示,岩心中主要古菌类群是MBGB(39.9%)、C3(15.8%)以及ANME-1(12.0%),随着深度的变化群落组成有所改变。硫酸盐-甲烷界面(SMI,760 cm)上下出现了大量的MBGB和ANME-1类群,pH也不断增加,暗示了这一区域存在不断增强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岩心底部出现了一定量的ANME-1和ANME-2类群,暗示除了在SMI附近甲烷氧化和硫酸盐还原反应强烈,其下部可能还有水合物的分解与甲烷的上涌,为ANME类群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与东沙海区其他站位相比,973-5站位的甲烷通量较高,但没有发现产甲烷菌,推测该区沉积物中高浓度的甲烷来源为周边浅部或深部断裂系统运移供给。  相似文献   
975.
本研究以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明胶作为包埋材料,活性炭作为吸附剂,采用吸附-包埋法固定化漆酶,研究了游离漆酶和固定化漆酶的酶学性质,探讨了氧化还原介体类型及浓度、盐度对固定化漆酶降解四环素的影响,考察了四环素可能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与游离漆酶相比,固定化酶对pH和温度的变化表现出出色的适应能力,制备的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60℃培养3 h后保留了其初始催化活性的76.31%,而游离漆酶仅保留不到20%的活性;4℃储存30 d固定化酶保留了51.41%的相对活性,表明固定化酶具有优异的储存稳定性。漆酶-SA系统在去除四环素(Tetracycline, TC)方面表现的更加优越,在3 mmol·L-1丁香醛(Syringaldehyde, SA)存在的条件下,固定化漆酶对四环素的去除率为91.69%;盐度影响漆酶处理四环素的效果,但在30的盐度条件下,固定化酶能达到接近90%的TC去除率,满足水质净化的需要,漆酶催化氧化四环素的最佳pH为7。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降解产物,认为氧化、脱氢、脱甲基是漆酶氧化四环素的主要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976.
净化湖泊水体氮污染的固定化硝化-反硝化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李正魁  濮培民 《湖泊科学》2000,12(2):119-123
依据太湖水体氮污染的特点,设计应用低温辐射技术引导玻璃态单体丙烯酸羟乙脂-2-Hydroxyethyl acrylate(HEA)与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14G)制备高分子载体,并使用增殖细胞技术固定化硝化-反硝化菌净化湖水。研究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湖水经过固定化硝化-反硝化菌SBR工艺净化后,总氮下降70%,氨氮下降84%,CO  相似文献   
977.
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方法分析煅烧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TiO2及掺铈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相组成、晶粒大小的影响,煅烧温度升高使晶粒粒径增大并使物相组成发生改变,保温时间增加使晶粒粒径增大以及结晶度增高;利用所制备样品对亚硝酸盐进行光催化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制备条件、光催化剂的晶粒大小、光催化时间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有重要影响,铈的掺入有利于提高亚硝酸盐的降解率,掺铈量在1%~3%范围内,亚硝酸盐的光催化降解率随掺铈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978.
贵州草海湖泊系统碳循环简单模式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分析了贵州草海湖泊系统中的主要含碳物质-湖水DIC、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水生植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其δ^13C值分别为:-3.70‰至-10.60‰,-20.90‰至-21.60%,-16.10‰至-17.40,通过质量平衡计算,建立了草海区域碳循环的简单模式,结果表明:对于草海这样一个水生植物茂盛的浅水富氧湖而言,光合一呼吸作用和有机质的降解对整个湖泊体系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9.
利用河水衰减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在滇池水体中不同条件下的生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滇池自然水体中,LAS和NIS均能生物降解,在试验时间(30d)内,L,AS的降解率达95%以上,NIS的降解率达92%以上,其降解动力学遵从二级动力模型.改变水温、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pH值以及添加营养物质(葡萄糖或磷酸氢二钠)均对LAS和NIS的降解有一定的影响.水温对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影响最大,当水温从20℃增至30℃时,LAS的降解速率从0.73-1增至2.10d-1,NIS降解半衰期从11.5d减至4.4d;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增加,降解半衰期有所增加;表面活性剂在pH 7时的降解性能略优于pH 10时的降解性能;添加葡萄糖抑制LAS和NIS的降解,而添加磷源磷酸氢二钠对其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曝气能促进LAS的降解,但对NIS降解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80.
张怡晅  庞锐  任源鑫  程丹东 《湖泊科学》2022,34(5):1550-1561
城市非点源污染向水生生态系统中输入大量的溶解有机物(DOM),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是广泛分布于自然水体中的一类成分和结构复杂、含有多种高活性化学官能团的大分子聚合物,是DOM的重要组分,对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能量流动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影响. 光化学反应和微生物代谢过程被认为是控制水体CDOM转化、降解和循环的主要影响因素. 然而,对城市化如何影响CDOM组成以及光化学和微生物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城市水体CDOM动态的理解是不足的. 因此,为评估光化学过程和微生物代谢对不同城市水体CDOM降解与转化的贡献,解析不同城市水体CDOM光化学/微生物降解作用机理,本研究在英国伯明翰选择3类具有典型DOM来源的水体样本,通过实验室9 d受控培养实验,对比分析光化学以及微生物影响下CDOM来源和组成的变化. 结果表明:(1)城市河流由于接受上游污水排放及较短的水力滞留时间,含有丰富的芳香性碳,其CDOM光化学活性明显高于湖泊,光化学降解率为16.60%;(2)城市湖泊CDOM受人类活动影响,自生源类荧光成分富集,生物活性高,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CDOM增加了62.16%,而相较于城市湖泊,非城市湖泊由于接受周围景观土壤输入的大量腐殖质类CDOM,光照对其降解转化作用较为明显; (3)光化学过程促进了陆源CDOM中大分子类腐殖质物质降解成为生物活性高的小分子化合物,刺激微生物代谢生成类蛋白质类有机物; 以类蛋白质组分为主导的CDOM在光照过程中被转化为难降解状态,生物活性降低,CDOM微生物代谢过程被抑制. 研究成果为城市水体不同CDOM来源及活性差异特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城市河流的可持续开放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