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10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为促进我国海洋种业和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概述国外海洋种业的发展态势和我国海洋种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海洋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传统育种技术积淀深厚,基础研究加速产业技术变革以及跨国企业加快布局全球海洋育种版图;我国海洋种业在基础研究、育种技术体系和产业发展基础等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7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迅猛发展,是近些年来生命科学最为突出的特征。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植物品种改良与鉴定以及人类疾病诊断与治疗等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还很少。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竞相研究和发展与水产养殖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中竞争的热点在于开发新的优良养殖种类,通过生殖和遗传操作培育优良高产抗逆的良种以及寻找检测和防治病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因此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水产养殖品种改良和疾病防治就很有发展潜力。本文拟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育种、种质鉴定、病原体检测以及疾病防治中的应…  相似文献   
73.
74.
太平洋牡蛎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太平洋牡蛎多倍体产生的途径、诱导方法、诱导结果、诱导机制、倍性鉴别方法、繁殖、生长、生理指标、抗逆性和口味等。提出:6-DMAP诱导牡蛎三倍体的技术前景广阔;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方法是产生三倍体的最好途径;四倍体是生物方法产生三倍体的中间材料,可以存活,应加大力度地研究和开发;三倍体的性腺能够发育,并可产生具有繁殖力的配子;在良好的环境里,四倍体的生长和抗逆性较二倍体优势;在繁殖季节,三  相似文献   
75.
海洋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是当前世界海洋农牧化技术发展的主流。然而,从环境、生态、生物多样性、人体遗传与健康角度考虑,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性控制。从国际经验来看,基因、转基因产品的产业化有较大的推广阻力。离不开市场化运营、政策引导和国家投资。与传统产品相比,在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同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基因技术产品发展政策、生产与控制规程以及相关标准势在必趋。  相似文献   
76.
海带配子体克隆的培养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隆技术在当前是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之一,对遗传育种、生物工程研究及 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有关海带配子体克隆研究进展以及在种质资源和苗种生产中的 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7.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后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技术因其所具有的 高效性和可靠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也为动植物育种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它可用于标记 辅助选择、品种鉴定、亲本选择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加速育种工作的发展,缩短育种 进程。目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 育种中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积累了大量经验。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 究进展,并对海洋动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8.
本研究以一株分离筛选到的产间苯三酚的海洋生境假单胞菌LBF-96为基础,通过传统紫外诱变以及紫外微波复合诱变选育间苯三酚高产菌株,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结果显示:经紫外照射60 s、微波辐照20 s复合诱变获得了一株间苯三酚高产菌YLM96-01,利用肉桂醛显色法测得其间苯三酚产量为0.599 g/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159%,且产间苯三酚时间提前,降低了发酵培养的成本;经传代培养显示突变株YLM96-01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培养条件后,突变株YLM96-01间苯三酚的产量提高为0.784 g/L,比优化前提高31%。通过紫外微波复合诱变选育出的间苯三酚高产菌YLM96-01,具有潜在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采用不同地理种群体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的方法,进行了自繁和杂交子一代生长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80日龄时的杂交子一代在各项指标都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0.24%-13.50%),LS在这5个性状中都高于zL.100日龄时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杂种优势有所下降,杂种优势率在-0.88%-4.13%之间,甲长表现出杂种劣势.120日龄时杂交子一代的杂种优势范围为-1.91%-4.37%,甲长、甲宽表现出杂种劣势.可见不同杂交组合、不同性状、不同时间表现出的杂种优势有显著差异.AN0vA分析表明:80日龄、100日龄、120日龄时,5个生长性状在群体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4个杂交子一代在生长性状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可见种内群体间杂交是培育三疣梭子蟹优良新品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0.
龙须菜是一种重要的产琼胶海洋红藻,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从1950年代即开始栽培,目前龙须菜/江蓠在中国大型栽培海藻中产量占第二位,2018年产量超过30万t干品,栽培面积达到90 km~2。目前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栽培龙须菜品种有龙须菜"981"、"2007"和"鲁龙1号"三个。龙须菜栽培不仅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也具有较好生态价值。本文介绍了龙须菜人工栽培的技术进步历史、产业分布与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新品种特性与应用,梳理了龙须菜琼胶合成途径研究和诱变育种技术进展,并对龙须菜栽培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