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6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本文对华北半叶紫菜丝状体细胞的凋亡过程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对这一过程中细胞超微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丝状体细胞的凋亡过程是由分枝的端部细胞发生老化开始的 ,老化细胞的细胞内壁增厚 ;细胞核内染色质凝缩 ,核膜溶解 ;色素体片层结构变形、溶解 ;红藻淀粉电子密度显著下降 ,逐渐解体 ;胞浆中出现不规则形态的囊泡、髓样结构和结构特殊的小体 ;随着细胞的趋于凋亡 ,核、色素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相继溶解消失 ,细胞结构崩溃 ,细胞内壁明显增厚。细胞中的囊泡和髓样结构参与了细胞内壁的形成。本研究首次报道紫菜中存在细胞凋亡 ,并对丝状体细胞凋亡过程的生物学意义及髓样结构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2.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 ,研究超低温冷冻前后太平洋牡蛎精子形态与超微结构。结果发现 ,受伤精子被膜肿胀、皱褶、破裂 ;顶体变形、囊泡化 ,顶体膜肿胀、局部断裂 ;核膜肿胀、破裂 ,核空泡化 ;线粒体嵴变形、消失 ,基质电子密度降低 ,结构模糊 ;精子鞭毛被膜膨胀 ,鞭毛自精子基部或主、末段断裂。结果表明 ,超低温冷冻和升温解冻 ,对牡蛎精子的膜结构损伤严重 ,导致精子活力和受精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探讨了电镜下牙Ping(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淋巴样组织内颗粒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过程。颗粒细胞经鉴定为嗜酸性颗粒细胞,常存在于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靠近肌肉层的淋巴腔中,以具有大型非均质颗粒为其主要特征。牙Ping肠淋巴样组织内嗜酸性颗粒细胞的变化可分为增长期、成熟期、分泌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嗜酸性颗粒细胞具有明显的外排现象说明肠淋巴样组织是鱼类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4.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晶杆的形态结构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蜡切片法、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的晶杆进行了研究.晶杆分头部和杆部,横切面呈同轴圆环状,无细胞结构,头部边缘呈溶化状态,内含大量的吞噬细胞和嗜曙红颗粒,杆部表面有球状分泌颗粒.晶杆的电子密度较低,偶尔有带状高电子密度区、电子致密颗粒和电子透明小泡.晶杆内含粘蛋白、酸性粘多糖和蛋白质,无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脂酶及酯酶活性.栉孔扇贝的晶杆无贮存食物的功能,大小与贝体的性别无关,长时间暴露的在空气中,晶杆消失  相似文献   
105.
固定化培养对亚心形扁藻生理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材料,研究了2%(W/V)的褐藻胶包埋,用不同浓度的CaCl2(0.5、0.75、1.0、1.5及2.0mol/dm3)处理,在不同培养温度下(25℃、15℃)对细胞的生长、形态、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影响.发现最佳固定化培养条件为CaCl2 0.5mol/dm3,培养温度为25℃.固定北培养的细胞有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15℃条件下比25℃条件下有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固定化培养的亚心形扁藻细胞变大,表面凹凸不平.本文还就固定化培养各个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固定化培养的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6.
刘师成 《海洋学报》1994,16(5):99-105
本文记录了我国海南省西沙群岛的胸隔藻属椭圆组17种硅藻,绝大部分种类都作了LM,TEM和SEM镜下的结构比较,观察了在光镜下无法分辨的结构。其中有1个待定种M.af.cocconeiformis。  相似文献   
107.
三种鲍精子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物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是受精生物学的重要基础,而且由于系统分类的不同其精子的超微结构也伴随着演化,因此,研究和比较分类相似种的精子超微结构,可以作为鉴别种类的辅助依据,同时在动物杂交育种的细胞遗传学分析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罗氏沼虾初级卵母细胞在卵黄形成期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罗氏沼虾初级卵母细胞在卵黄形成期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卵黄形成期早期 ,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和细胞核迅速增大 ,核内核糖体等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活跃地向胞质转移 ,同时滤泡细胞中的营养物质开始进入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内卵黄形成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 ,其合成过程始于卵黄形成期中期 ,并一直延续至后期。在卵黄形成期中期 ,发现滤泡细胞内的线粒体也有类似的卵黄物质合成功能。同时滤泡细胞继续有物质通过指状通道进入初级卵母细胞 ,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卵黄物质。卵黄形成期后期 ,初级卵母细胞核膜逐渐消失 ,随着卵黄粒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大量沉积 ,滤泡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向初级卵母细胞的转移通道变细 ,转移过程也最后停止  相似文献   
109.
牙鲆嗅上皮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显示: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嗅上皮的边缘为非感觉区,内侧为连续的感觉区,属嗅觉鱼类。非感觉区由表皮细胞、粘液细胞及基底细胞等组成,表皮细胞在游离面相互连接形成似指纹状的嵴的结构。感觉区由纤毛感觉细胞、微绒毛感觉细胞、纤毛非感觉细胞、支持细胞及基底细胞等组成。  相似文献   
110.
运用石蜡切片法、透射电镜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的消化盲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消化盲囊的腺上皮由消化(吸收)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消化(吸收)细胞顶端有微绒毛,细胞内有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脂酶和酯酶活性,还含有糖原和脂肪。是进行食物的细胞内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并有储存能量的功能;分泌细胞内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分泌颗粒,具有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含有丰富的RNA和蛋白质,有分泌消化酶的功能;消化盲囊导管上皮细胞顶端有纤毛和微绒毛,细胞内有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脂酶活性,也能分泌消化酶。消化(吸收)细胞浅部的细胞质及其释放到盲囊腔中的胞质团中含铁;各部位不含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