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88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邱晨辉 《地理教学》2013,(14):22+61
正"转基因技术推广应用速度之快创造了近代农业科技史上的奇迹,这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在中国科协今天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说。黄大昉给出的第一组数据是转基因育种技术发展17年以来,相应农作物面积情况。根据国际农业生物  相似文献   
42.
张英伟  刘炜 《海洋科学》2012,36(1):132-138
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日趋枯竭、全球性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开发绿色、清洁的生物燃料代替传统石化燃料,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在生物燃料的众多原料中,微藻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含油量高、生长周期短、油脂面积产率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替代石油的生物质资源[1]。  相似文献   
43.
以一种分离自北极冰川融水的淡水微藻(Chlorella sp.)为实验材料,设置两个不同强度UV-B(45μw/cm2、76μw/cm2)照射处理、每4小时取样检测,对其生化组分进行分析,了解微藻对UV-B辐射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小球藻经辐射处理后,其生化成分发生变化:(1)在较低强度的UV-B(45μw/cm2)辐射下,叶绿素a(Chla)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先升后降,且在4h时有最大值;高强度UV-B(76μw/cm2)辐射下,Chla和Car含量随辐射时间延长基本呈下降趋势。(2)超氧阴离子(O2?ˉ)和丙二醛(MDA)含量基本随辐照时间的延长和辐照强度的增大提高,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虽随辐照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直到12h是才表现为明显的提高。(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UV-B处理下,随辐照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在高UV-B辐射下,SOD活性先升后降,CAT活性上下波动。(4)UV-B辐射使小球藻脂肪酸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些结果表明:UV-B,尤其是高强度或较高剂量的UV-B会对北极冰川微藻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干燥胁迫对几种单胞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种单胞藻(新月菱形藻、盐藻和小球藻)肿离海水后在室内晾干不同时间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晾干3h,对盐藻和小球藻影响不大,晾干6 ̄9h,失水超过50%复水后,盐藻就停止生长,小球藻就逐渐死亡。新月菱形藻和两种绿藻有很大不同,晾干3h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晾干6 ̄9h对其生长有轻微抵制作用;室内自然光下晾干经暗中晾干有较大的损害。三种藻以干燥胁迫的耐受力不同,新月菱形藻最大,其次是盐藻,小球  相似文献   
45.
小球藻对5种常用基因工程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于1996年以本实验室培养的随圆小球藻为材料,就其对G418,潮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卡好霉素等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球藻对氯霉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对潮霉素较为敏感,100μg/ml即0.190mmol/L的用量可抑制固体培养中小球藻的生长;对G418则高度敏感,30μg/ml即0.043mmol/L的G418即可完全抑制固体培养中小藻 的生长,15μg/ml即0.022  相似文献   
46.
云南抚仙湖流域废弃磷矿区水污染现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为了探讨不同形态磷酸盐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藻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形态的磷酸盐:磷酸氢二钾(K2HPO4),焦磷酸钠(Na4P2O7)和一聚磷酸钠(Na5P3O10)作为BG-11培养基中的添加磷源.从两种藻的生长趋势可以看出,在K2HPO4培养基中小球藻在生长初期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微囊藻,当小球藻的生长到达静止期时,微囊藻的生长速度便超过了小球藻且其藻密度也高于小球藻;而在焦磷酸钠和二三聚磷酸钠培养基中,小球藻的生长速度要显著高于微囊藻.同时微囊藻和小球藻在K2HPO4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则始终高于另两种磷酸盐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藻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曲线也显示,小球藻的磷利用能力要高于微囊藻.由此可见,小球藻对磷的吸收利用能力高于微囊藻,从而表明铜绿微囊藻成为水华优势种并不是取决于其对磷酸盐的吸收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47.
转基因植物释放的潜在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基因植物的大量释放有可能对自然环境中原有生物产生潜在的生态风险。国内外都开展了转基因植物生态学效应的实验研究。综合研究成果,转基因植物的大规模释放,可能使转入的外源基因流向其近缘物种,产生更加难以控制的杂草;也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威胁许多非靶标有益生物的生存与繁衍;也可能促使目标害虫的抗性进化;也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抗病毒转基因植物中,可能发生病毒重组而产生新的病毒。因此,应尽快构建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对转基因植物释放的潜在生态学影响进行长期的监测监控研究。  相似文献   
48.
基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海带不育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需要,构建海带不育系,利用其不能形成生殖组织或生殖细胞的特点,将其作为海带遗传转化技术的安全载体.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氢氧化钠对不同生长时期小球藻液的絮凝效果,比较了絮凝沉降法和溶气气浮法的采收效果,并初步优化了气浮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在小球藻液中添加氢氧化钠能够取得很好的絮凝效果,添加700 mg/L氢氧化钠,沉降30 min即能达到90%的沉降采收率;同等氢氧化钠添加量下,溶气气浮法的采收效果要优于絮凝沉降法;确定的气浮采收最佳操作参数: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藻液的最佳氢氧化钠添加量分别为350 mg/L和600 mg/L,溶气水进水流速为60 L/h,溶气水/藻液体积比为25%。絮凝沉降法中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的小球藻液采收效果相差不大,而溶气气浮法中同等采收条件下指数生长期的采收率高于稳定期,其采收浓缩倍数也略高于稳定期。  相似文献   
50.
初级生产者藻类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底广西龙江重金属Cd~(2+)污染对其下游水体中水生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彩响,为了解Cd~(2+)对岩溶水体中藻类碳汇效应的影响,针对广西龙江重金属Cd~(2+)污染,文章通过室内封闭培养体系研究了在0、10、20、40μmol/L不同Cd~(2+)浓度胁迫下,小球藻对岩溶水中游离CO_2、HCO_3和Ca~(2+)的利用情况以及体系中pH和生物量的相应变化。结果表明:当Cd~(2+)浓度在0~10μmol/L时,小球藻对岩溶水中Ca~(2+)和HCO_3~-的利用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当Cd~(2+)浓度在10~40μmol/L时,对小球藻利用Ca~(2+)和HCO_3~-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Cd~(2+)浓度高于40μmol/L时,小球藻将不能利用岩溶水中Ca~(2+)和HCO_3~-同时pH漂移实验表明:当Cd~(2+)浓度在0~20μmol/L时,小球藻能同时利用岩溶水中游离CO_2和HCO_3~-进行光合作用;Cd~(2+)浓度为10μmol/L时,体系中藻细胞生物量与空白对照组基本相同;当Cd~(2+)浓度在20~40μmol/L时,小球藻只能利用岩溶水中游离CO_2进行光合作用;当Cd~(2+)浓度为20μmol/L时,藻细胞生物量为空白对照组的一半;当Cd~(2+)浓度为40μmol/L时,小球藻生物量仅为20μmol/L时的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