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9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857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919篇
地球物理   251篇
地质学   391篇
海洋学   89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23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81.
In order to reveal transpiration rates of wetland plants and its relationships to micro- meterological factors in a mountain valley wetland, relative humidity, air temperature, leaf temperature, soil temperature, photo flux density and transpiration rates were measured once two hours in a Carex meyeriana wetland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 valley in dry (July) and wet (September) of 2003,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ndency of "decreasing after increasing" was obvious in wet season. However, a relatively stable trend was observed for the transpiration in dry season.. Generally, the photon flux density of Carex meyeriana was higher in wet season than that in dry season. However, the variabilities of leaf temperature, ai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were similar in both seasons. Higher transpiration rates of Carex meyeriana leaves were observed in July (varied from 40 to 150 mol.m^-2.s^-1) compared to those (varied from 7 to 14 mol.m^-2.s^-1) in September. Transpiration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ir temperature (P〈0.01), leaf temperature (P〈0.01), and wind speed (P〈0.05), but cor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e humidity and photo flux density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相似文献   
982.
利用二维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速度及其机制分解形式,分析了长江口1997年洪季观测资料,从实践上认识悬沙、盐度和水体长期输运的分离程度.观测站资料的计算分析表明:最大浑浊带附近,二维悬沙和水体长期输运速度平均夹角为36.0°、速度量值平均相差29.9%,悬沙和水体长期输运具有明显的分离特征;盐度锋面附近,二维盐度和水体长期输运速度的平均夹角为43.6°、速度大小平均相差27.8%,盐度和水体长期输运具有明显的分离特征.  相似文献   
983.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热通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方国 《海洋科学》2009,33(7):37-42
基于第三版本HOAPs (Hamburg Ocean Atmosphere Parameters and Fluxes from Satellite Data)海表面温度、潜热通量、感热通量、海表面空气比湿以及海表面风场5个参量的18 a(1988~2005年)逐月平均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异常潜热和感热通量场在西北太平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造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EOF的分析结果表明,异常潜热通量场主要体现为第一第二两个模态的变化,第一模态显示整个海域呈同相变化且在时间上呈准年周期变化,第二模态则描述了分别位于10°N,25°N和40°N的3个极值中心并伴随多年振荡,由因子载荷分布可知热带太平洋是第二模态的行为中心,因此该模态可能与ENSO事件相关.异常感热通量场则主要表现为第一模态的变化,在时间上呈准年周期变化并伴随有多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奇异值分解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异常海表面风场是异常潜热和感热通量场时空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84.
以胶州湾海泊河口和李村河口为对象,研究了其沉积物中的汞向海水的释放.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沉积物汞向海水释放,平衡时海泊河口和李村河口沉积物汞的释放量分别为 0.070 5 ~ 0.117 μg/g 和 0.056 5 ~ 0.093 5 μg/g;汞的释放通量在前 2 h 最大,随后逐渐减小,通量与温度呈指数正相关.通过对汞释放的热力学分析,汞释放的反应热大于零,分别为 9.92 kJ·mol-1 和 9.98 kJ·mol-1,说明汞的释放是一个吸热过程;汞的释放是一个熵增过程;两个实验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分别为 2.34 ~ 3.22 kJ·mol-1和 1.19 ~ 2.20 kJ·mol-1,而且温度越高,ΔG0 越小,越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985.
热带西太平洋潜流模拟:(Ⅱ)潜流结构与输运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积分30 a的准全球HYCOM(HYbrid Coordinate Occan Model)模式结果,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潜流结构与输运及其季节变化.在年平均状态下,新几内亚沿岸潜流流核位于约175 m、2.8°S附近,最大流速超过45 cm/s,约110 km宽;棉兰老潜流流核位于离岸处,约400~800 m深度、127.5°~128.5°E范围,最大速度超过3 cm/s.在季节时间尺度上,新几内亚沿岸潜流流核位置比较稳定,海流强度与体积输运表现出夏秋季强、冬春季弱的季节变化特征;棉兰老潜流流核位置、流速强度都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化特征,棉兰老潜流的体积输运约2.5~11.5Sv,其季节变化规律不够明显,2~7月份,体积输运较弱,8~1月份,体积输运较强.  相似文献   
986.
研究海底沉积物一海水界面污染物迁移规律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原位无扰动采样技术获取该界面水样,经过实验室分析计算得出污染通量.文中介绍了用于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通量监测的自动采样技术,通过测量通量舱在海底沉积物上隔离海水中的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能实现痕量重金属等污染通量的实时、现场、自动采样和监测.  相似文献   
987.
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中,受生物地球化学因素制约的甲烷通量是控制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和含量的关键。我们将通过非保压岩心和保压岩心数据进行说明,这些数据分别来自孟加拉海两个海盆:克里希纳河-哥达瓦里河盆地(K—G)和印度东南部近海的Mahanadi盆地(水深9001170m),以及位于安达曼海(水深1600m)的1个站位和卡斯卡底古陆(水深890m)的水合物脊上的2个站位。以上所有站位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证据,但每个站位水合物的含量、分布和含水合物沉积物的结构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88.
深海沉积物蕴藏了丰富的古海洋环境变化信息.利用沉积物中的某种替代指标,有效地恢复古海洋环境变化历史是海洋地球化学家和古海洋学家致力研究的课题.海洋系统中Ba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与古海洋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深海沉积物中Ba元素的丰度和变化特征能够很好地揭示古海洋环境变化信息.根据海洋系统中Ba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系统归纳了深海沉积物中Ba的来源、富集相态及其在早期成岩过程中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物中Ba元素丰度变化特征与古生产力和沉积物中甲烷释放通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9.
南黄海海面大气长波辐射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了"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在南黄海区获得的海-气通量观测资料,对一些常用的计算海面大气长波辐射通量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Clark和Josey各自提出的经验公式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利用Bignami和Bunker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的海面大气长波辐射通量值与实测资料则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出现差别的原因可能与不同经验公式所选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0.
用2006年夏~2007年秋在北部湾获得的船测气象资料,由块体公式计算了海-气通量.结果表明:北部湾春、夏季节获得热通量,而秋、冬季节失去热通量.春季通过湍流交换造成的热通量对海面热平衡的贡献最小,其次是夏季、冬季和秋季.在年平均尺度上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分别占净辐射通量的7.4%和77.4%,15.2%的净辐射热量通过海洋过程消耗掉.感热通量随海-气温差的加大而增大,而与风速之间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海-气温差增加1 ℃,感热通量增加6.7~12.7 W/m2;较大的感热通量(>30 W/m2)容易出现在5~10 m/s风速条件下.潜热通量与风速和相对湿度呈明显的相关关系:风速增加1 m/s,潜热通量增加约18 W/m2,而相对湿度下降1%会导致6 W/m2潜热通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