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0颗依巴谷(Hipparcos)卫星所观测的碳星作了近红外JHK测光,由近红外观测结果估算了其在K波段的热改正BCK和视热星等mbpl以及有效温度Te,结合依巴谷卫星所得视差,得到其中一些星的绝对热星等Mbol。  相似文献   
2.
平仲良 《海洋与湖沼》1997,28(1):104-108,T001
对海洋上卫星测得的近红外波辐射反映的信息进行理论分析,表明卫星近红外波段图像上反映的海况信息,1996年11月5日陆地卫星TM6图像显示胶州湾海表温度的波状分布,TM2,TM3,TM4波段彩色合成图像显示胶州湾的悬浮泥沙含量分布和泥沙运动。TM4图像显示在海洋波动和风力作用下的海况,并用实测潮汐资料,气象信息解译胶州湾海况,在胶州湾中,西部,悬浮泥沙含量较高,而TM4波段辐射值较低,图像阴暗,较高  相似文献   
3.
龙梅  裴世桥 《岩矿测试》2004,23(1):6-10
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的多变量校正方式,建立了应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学方法无损快速测定各种地质样品中有机质的模型.设计了多重散射光校正、标准正常变量转换及导数光谱,扣除额外基线和重叠信号的影响,分离出与有机质含量有关的光谱信息.大多数地质样品的有机质近红外反射光谱估算结果与化学法符合.  相似文献   
4.
HEIFE绿洲区太阳总辐射和地表反射率的分光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灏 《高原气象》1993,12(2):156-161
太阳辐射的分光测量在许多研究和应用领域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HEIFE临泽子站进行的太阳总辐射和反射辐射的分光观测资料,研究了黑河绿洲区太阳总辐射和地表反射率的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太阳总辐射的光谱能量分布中,紫外和可见光部分的比倒偏小,近红外部分则偏太.在其从冬到夏的季节变化中紫外和可见光部分是由小到大,近红外部分剐是由大到小。在其日变化中0.5μm以下波段是中午大早晚小;0.7μm以上波段是中午小,早晚大;0.5-0.7μm波段的日变化不明显。紫外波段的相对日变化幅度最大.地表反射率的光谱特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变化特征与地表植被状况有关.各波段地表反射率的日变化型有一定的季节差异,其中波长小于0.7μm部分较为明显,并与地表植被状况有关.在裸露地表各波段反射率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中,近红外波段随太阳高度角增加而增大,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则随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减小.全波段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增大主要是近红外波段的贡献.这是裸露地表光谱反射率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
Sagnac型干涉成像光谱仪研制及干涉成像光谱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锡哲  向阳  禹秉熙 《遥感学报》2002,6(3):193-197
空间调制干涉成像(傅里叶变换)光谱仪(SMIFTS)是一种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的空间遥感器。依据应用要求和信噪比方程设计并研制了Sagnac型干涉成像(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原理样机。用该样机进行了实验室干涉成像光谱实验,获取了较为清晰的可见光、近红外谱段干涉成像图像。对其中各像元的干涉图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提取出了光谱特征明显的成像光谱图像和与被测图样光谱特征相符的像元光谱。由实测光谱辐射亮度曲线反演计算出的光谱反射曲线与标准仪器测得的图样光谱反射特性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对应相似。  相似文献   
6.
用神舟三号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反演大气水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3月中国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所携带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获取了一批940nm波段的遥感数据。本文用其中的部分资料做了反演水汽的试验,给出一些结果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ALOS光学影像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进行了震害信息提取。由于本次地震造成了大范围的山体滑坡,我们尝试利用震前和震后获取的ALOS/AVNIR-2影像进行滑坡区域信息提取。首先利用分级方法提取植被和水体信息,对植被和水体进行掩膜之后通过基于像元的分类将裸地信息从震前和震后的影像中提取出来,两幅影像中裸地信息的差异则被认为是滑坡。同时在被滑坡阻塞的河流地区,水平面的上升情况也被提取出来。除此以外本文利用由SRTM获得的DEM数据对坡度和滑坡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We carried out near-infrared imaging observations of the Ori A-W region using the Italian 1.5m TIRGO infrared telescope at Gornergrat. A group of infrared objects is visible on the K band image, including an IRAS source (IRS 1). From its IRAS flux density the IRAS luminosity is derived to be 45L⊙, which shows that IRS 1 is a low-mass protostar. By superimpo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VLA H2O maser on the K image, we can identify the less evolved object IRS 1 as the excitation source of the H2O maser, within a projected distance of 470AU. This would be evidence that the maser effec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youngest phase of stellar evolution. The first probable HH object candidate in the Ori A-W region is discovered from the H2 S(1) 1-0 observation. Comparing the position of the H2O maser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molecular hydrogen emission in the region, we suggest that the observed H2O maser could be tracing the circumstellar disk of IRS 1.  相似文献   
9.
血流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生理参数,实时测量脑部、骨骼肌及乳腺等组织的血流对疾病诊断治疗及手术、重症监护有重要意义。近红外漫射光相关谱(DCS)是新兴的组织血流测量技术,利用DCS技术进行血流测量时,每个距离的光源-探测器(S-D)均含有不同程度的表层组织和深层组织的混合信号,其中表层信号对提取深层组织的血流有较大影响。本文结合N阶线性算法(NL算法)和独立成分分析算法(ICA)对DCS技术获取的近距离和远距离光学信号进行分离处理。计算机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较好地分离出表层和深层组织的血流信号,对今后DCS技术在临床的血流测量应用有重要潜力。   相似文献   
10.
房敏  姚永强 《天文学报》2004,45(1):1-15
给出恒星形成区GGD12-15的宽波段JHK和窄波段H2v=1-0S(1)近红外成像观测.观测图像揭示了致密的年轻红外星团和与红外源成协的红外星云,并发现了以H2发射结表征的星团外流活动.大多数红外点源在光学波段不可见;对76颗红外点源的JHK′测光结果显示,有32颗具有红外超,其中5颗表现原恒星特征,表明分子云中的恒星形成活动很活跃.以B8光谱型作为大质量星分界,由色星等图估计出大质量星所占星团比例为-10%~26%.GGD12—15星团的K′星等分布的峰值位于15.0mag,并在13.0mag-16.0mag平坦分布;[H—K′]色分布的峰值出现在-0.7mag,在此以上更红的星团成分占70%.在GGD12-15区新发现的氢分子发射结集中在星团中心领域,其空间分布明显与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相关;有5个发射结位于分子外流的中心区域,暗示其激发可能与分子外流同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