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本文研究了由匀变速扩展的圆盘形断层所辐射的远场位移。通过Jacobi椭圆函数和Legendre范式的第一、第二、第三种非完全椭圆积分等特殊函数,给出了该问题的普遍形式的闭合解析解。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普遍情形。与已往工作比较具有以下不同之处: 1.设破裂速度为V(t) V(t)=V0+at (a=常数)其中V0是初始破裂速度,V0=0即初速度为零的特殊情形;a是破裂加速度;a>0、a=0及a<0分别对应于加速破裂、匀速破裂及减速破裂的特殊情形。 2.破裂是从半径R1开始的。即可以有初始裂纹存在。从而扩展的瞬时半径ζ(t)为 ζ(t)=R1+V0t+1/2at2.R1=0,相应于从中心开始扩展的情形。 3.震源函数假设具有下述形式: S(ζ,t)=D0[1-(ζ/R2n]g(t). (n=0,1,2,……)其中,D0是圆盘中心最终错距,R2是最终破裂半径,g(t)是震源时间函数。n=0时得到震源空间函数为均匀分布情形。n=2时得到该裂纹问题静态解的一级近似的情形。 最后,作为例子,给出了整个破裂过程(起始-加速-匀速-减速-停止)所引起的远场位移公式。 本文第一部分只讨论R1=0,n=0的情形,其他内容将在第二部分中讨论。  相似文献   
22.
分析研究了1997年11月8日玛尼7.5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及远场前兆,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地震中南侧形成了一个Ms≥5地震空间;整个藏北地震带ML≥4.0地震活动减弱;在震中东侧940km处的青海德令哈地应力和距震中600km处的格尔木水温出现了短临异常,还对该地震发生的背景和震后调整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3.
地下流体远场地震效应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绚敏  林伟 《地震》1995,(1):59-64
本文通过对5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事例的研究得到,地下流体的远场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与近场效应相似,远场效应也显示出复杂性,同时远场效应与近场效应无明显差异,这就给地震预报,尤其判断未来震中,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有必要开展地震综合预报和地下流体地震综合观测。  相似文献   
24.
设计近场地震和远场地震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孟潭  鄢家全 《地震学报》1995,17(3):370-374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明确规定了要按近震或远震考虑场地的地震环境;并针对1977年版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提出了确定近场地震和远场地震的方法.由于新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是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编制的,原有的确定近震和远震的方法已经不适宜.本文考虑到近场地震和远场地震的实质,根据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基本思路,推荐了一种新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较为妥切地解决GBJ11-89规范与1990年版地震区划图之间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25.
李东升  周蕙兰 《地震学报》1993,15(3):269-275
将震源附近的特殊地壳构造区简化为二类模型.它们具有异常的密度、波速和一定的几何尺度.依据双力偶点源模型下远场垂直向 P 和 SH 波位移公式和由本文模型推导的反射系数、辐射花样和走时差计算式,分别计算了远场 P 和 SH 波理论图.结果表明,若近源特殊构造的密度、波速值小于地壳平均值(模型Ⅰ),则它对远场地震图的影响可以忽略;反之,若特殊构造介质参数值大于震源区平均值(模型Ⅱ).则它在一定情况下对远场地震图有较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以往的工作中均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26.
本文第一部分已讨论在以下两条假设下的匀变速扩展的圆盘形断层的远场辐射理论: 1.破裂是从中心开始的;2.均匀位错分布(n=0)。 本部分将讨论更一般的情形,第一部分中的结果可以从本部分的普遍公式中作为特殊情形过渡得到。  相似文献   
27.
本文提出华东地区以地震地质确定性方法为场地工程勘察估算最大水平加速度的具体步骤,并指出如何考虑远、近场地震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使提出的场地地震动参数更加合理,从而达到提高重大工程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28.
青新交界8.1级地震与远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11月14日在青新交界发生8.1级地震的空间分布及地震序列进行了简述,利用远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信息的映震能力,对8.1级地震前后地电阻率变化特征作了初步探讨与研究,利用远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观测结果,为地震的前期预测预报提供了一定时的可靠判据。  相似文献   
29.
通过云南区域数字测震台网对2004年12月26日Ms 8.7印尼大震的波形记录,着重考查了大地震面波在到达云南26个台站后的1小时传播过程中对云南及周边地区产生的远场动态触发效应,发现在面波作用的短短1小时内,云南的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地震即刻触发现象,并对这些现象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地下流体的远场异常及其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车用太  谷元珠  鱼金子  刘五洲 《地震》2002,22(4):106-113
简要介绍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 8. 1级地震前在河北、陕西、四川、青海、新疆等距震中几百至几千公里之外记录到的地下流体的远场异常(场兆或远兆), 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地震孕育的理论与地震预测的科学思路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