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180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是我国的主要经济褐藻,从海带中制备的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但鲜有基于组学的研究报道。本文采用RNA高通量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转录组学技术以及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靶向定量蛋白组学方法,探究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作用于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后对巨噬细胞功能和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褐藻多糖硫酸酯(100μg/mL)作用于RAW 264.7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反应、先天性免疫应答等生物过程以及TNF、NF-κB、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也可促进RAW 264.7细胞膜蛋白A类清道夫受体(SR-A)中SCARA3和Toll样受体中TLR4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褐藻多糖硫酸酯作用后SR-A和TLR4的表达量进行蛋白水平的验证,SR-A和TLR4的表达量均有升高,证实了组学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褐藻多糖硫酸酯开发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功能食品或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2.
为了探究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α-CA1和α-CA2是否具有催化CO2的可逆水合反应和酯酶活性,作者通过原核表达得到这两种α-CA的可溶性的异源重组蛋白。分别用电极法和酯酶活性检测法来检测重组α-CA1(rα-CA1)和rα-CA2的水合酶活性和酯酶活性,结果发现,rα-CA1的水合酶活性(1.52±0.120 U/mg)几乎是rα-CA2(0.54±0.046 U/mg)的3倍,表明rα-CA1催化CO2的水合能力明显大于rα-CA2。而两者的酯酶活性并没有显著的差别(rα-CA1比活力:0.697±0.176 U/g,rα-CA2比活力:0.743±0.129 U/g),说明催化乙酸对硝基苯酯(p-NPA)生成对硝基苯酚(p-NP)的能力是没有显著差别的。实验结果证实这2个α-CA为功能蛋白,可能参与海带无机碳吸收和储存过程,因此,本研究为海带无机碳吸收和储存机制的解析提供了生物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3.
选取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典型火电厂周边广泛分布的3类生物结皮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工矿区生物结皮富集大气降尘重金属对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影响深度,在对比分析富集大气降尘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重金属含量变化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冗余分析方法探讨了生物结皮各层次土壤酶活性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沿藻结皮—混生结皮—藓结皮的演替方向,结皮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及全磷(TP)含量显著提升,土壤容重和pH降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不显著。(2)3类生物结皮对源自大气降尘的重金属元素均具有显著的表层富集作用,富集量藓结皮>混生结皮>藻结皮;结皮层重金属污染程度高于下层土壤。(3)4种土壤酶活性沿藻结皮—混生结皮—藓结皮的演替方向呈现一致的规律性,表现为藓结皮>混生结皮>藻结皮。(4)部分重金属元素Zn、Pb、Cd和土壤理化性质如容重、pH、SOC、TN等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但相较于重金属元素,土壤理化性质对酶活性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4.
采用现场测定、磷脂脂肪酸(PLFA)法及基质脱氢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4种不同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池塘的水质、沉积物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末期,凡纳滨对虾淡水混养和海水混养池塘水质较好,海水集约化池塘水质最差;其中海水集约化池塘沉积物基质中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都很高,真菌、G+菌的相对含量则很低。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与脲酶、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性、总PLFA、B/F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而与Gram+/Gram-、pH、18:1ω9C/T、单不饱和/支链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第二主成分主要与脱氢酶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8),四种池塘在PCA图中分散开,说明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环境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5.
采用均匀设计从海带中热水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以粗多糖提取率(Yw)、岩藻糖提取率(Yf)和硫酸根提取率(Ys)为评价指标,并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综合考虑各试验因素对以上三个指标的影响.利用Minitab软件分析加权值Y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再通过回归方程优化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工艺参数.建立了加权值Y与提取温度(X1)、提取时间(X2)和液料比(X3)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即Y=65.2+0.555x1+1.73x2+0.587x3+0.0236x12+0.0939x32-0.110x1x2.优化后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6.
中国对虾酚氧化酶的部分生物化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海捕中国对虾(Penacus chinensis)为材料,运用离心、凝胶过滤柱层析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的方法从对虾血淋巴中部分纯化出酚氧化酶。实验又以L-DOPAC为底物,分析各种因子对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约为6.0,最适温度为40℃,Cu^2 能强烈抑制酚氧化酶的活性,而Mg^2 则能促进其活性,表明酚氧化酶可能是一种金属酶。  相似文献   
117.
土壤营养元素赋存状态和微生物活性是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的关键质量指标,温室气体N2O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因子。研究了雨季贵阳不同演替阶段森林表层土壤(0~10cm)微生物生物量(SMB)、反硝化酶活性(DEA)、无机氮(N)库和N转化特征,并与玉米地、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土壤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对土壤水分条件响应强烈,土壤有效N的增加有助于微生物群落的增长,土壤N转化速率越快,微生物N同化作用越低。人为干扰(火烧和农业活动)会增加或降低土壤SMB、增加潜在的气态N流失。总的来说,不同演替阶段土壤SMB、DEA和土壤N库均有显著差异,随植被恢复土壤SMB呈上升趋势,温室气体N2O的排放量呈下降趋势,气态N流失形态从N2O转变为N2,N循环过程趋于优化,表明自发演替是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的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118.
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纳豆菌发酵食品的最佳工艺,利用纳豆菌发酵大豆和海带,以发酵物中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和纳豆激酶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54 h、接种量1%、料水比(m/v)1︰4、配料比(大豆︰海带)2︰1时发酵产物中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0.041%);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3%、料水比(m/V)1︰2,配料比(大豆︰海带)3︰1时发酵产物中纳豆激酶活性最高(可达1426.53IU/g)。  相似文献   
119.
The ion-transport enzyme activities were studied in the nauplii 1–2, zoea 1–3, mysis 1–3, and postlarva 1–7 of the shrimps Marsupenaeus japonicus and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ATPase, Na+-K+-ATPase, and V-ATPase (V-type H+-ATPase) activities increased during the early development for both the species, from zero in nauplii to stable levels after zoea stage.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the latter speci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former species after zoea stage (F>F 0.05). The contributions of Na+-K+-ATPase, V-ATPase and HCO3 -ATPase to the total ATPase activity of the two species varied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accounted for 40%–70%, 22%–46% and 2%–13% in M. japonicus from zoea to postlarva stage, whilst the shares of them were 42%–69%, 28%–44% and 2.5%–22%, respectively in F.chinensi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e possible culture of the two species with varying water quality, especially the salinity and pH.  相似文献   
120.
马晓飞  楚新正  马倩 《干旱区地理》2015,38(6):1190-1201
冻融作用对酶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为深入了解荒漠优势种梭梭群落冬季土壤生态过程,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对土壤冻融期、冻结期、融冻期和生长季的艾比湖典型样地进行野外实地观测、采样和室内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冻融阶段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融冻期 >冻结期 >冻融期 >生长季,土壤pH值,生长季 >融冻期 >冻融期 >冻结期,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以浅层土表现最为显著(P <0.05),不同冻融阶段各土层pH值差异性较大,冻融期、冻结期和生长季表层土壤pH值较大,融冻期浅层土壤pH值较大。(2)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波动状况相似,分别在融冻期和生长季呈现波峰和波谷,不同土层间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差异性较小,以冻融期和生长季表现最为显著(P <0.05)。(3)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在融冻期含量最大,冻融期次之,蔗糖酶在冻结期活性最大,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以融冻期最大,除此之外,各冻融阶段细菌和放线菌占主导,真菌含量相对较少。(4)冻融循环次数分布于冻融期和融冻期,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致使融冻期土壤各因子大于冻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