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26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61.
大亚湾真鲷资源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在大亚湾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真鲷群体的分析表明,真鲷生殖群体约每年10月至翌年2月入湾产卵,主要分布于湾口至湾中岛礁的周围水域,群体的优势体长为450-600mm(56.9%)、优势体重为1500-3500g(59.8%),年龄组成以3—6龄鱼为主(66.7%);成鱼和鱼苗产量自1986年以来急剧减少,至1999年鱼苗年产量仅为1986年的0.9%,表明大亚湾的真鲷资源严重衰竭。  相似文献   
562.
采用RAPD技术对鮸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ides)野生种群及人工繁育群体进行了DNA多态性检测。共采用4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其中35个引物在野生种群和人工繁育群体中都扩增出230个RAPD位点。野生种群和人工繁育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P分别为16.5%和15.7%;群体相似系数S为0.954和0.967;Shannon信息指数H0为0.113和0.104;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85和0.083;而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为0.022。所得结果表明两群体间具有非常相近的亲缘关系,且遗传多样性水平都比较贫乏。  相似文献   
563.
2006年3月25~26日,由厦门市政府和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办公室主办、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承办的“中国厦门中华白海豚国际研讨会暨五缘湾中华白海豚救护基地论证会”在厦门召开,会议顺利圆满,取得了预期的成果。研讨会的主题为“人与海豚”,致力于为世界各地中华白海豚保护的科  相似文献   
564.
主要介绍了山东省沿海地区野生花卉的种类、分布状况,园林用途及开花结果日期,为把这些野生花卉引进城市园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5.
野生对虾与养殖对虾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生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脂肪酸的组成类似于其他的海洋动物,即雌、雄虾的肝胰脏和肌肉中,棕榈酸(16:0)和n-3族高不饱和脂肪酸(如20:5n-3和22:6n-3)占优势。野生虾体内含有的脂肪酸种类,尤其是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多于养殖虾。野生虾肝胰脏中主要脂肪酸为16:0(20.0~22.5%),18:0(2.5~2.9%),18:1 n-9(12.3~14.0%),18:2 n-6(2.4~2.6%),20:5 n-3(6.1~6.6%)和22:6 n-3(7.1~7.5%)。肌肉中的主要脂肪酸种类大致与肝胰脏中相同。养殖虾中除了18:2 n-6(6.3~13.0%)高于和16:l(3.6~4.2%)低于野生虾外,其余的基本类似。野生虾比养殖虾有较高水平的n-3族和较低水平的n-6族不饱和脂肪酸,且野生虾n-3/n-6族脂肪酸的比率同样大于养殖虾。  相似文献   
566.
本文研究1988年4—5月采自广东省惠东县稔山、宝安县西乡、湛江市新墟和民安的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 sinensis Lecépède四个群体样品,在标准体长—体重的关系、年龄组成、性别组成和性腺发育状况等生物学性状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第一背鳍棘数、第二背鳍和臀鳍的鳍条数等可数性状分布稳定,群体间变异不显著。长度测量的形态量度经逐步判别函数分析和主因子分析也表明,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形态特征分化不明显,而且没有间断性。  相似文献   
567.
潮间带文蛤的群体组成主要是当年贝、1龄贝和2龄贝。其中又以壳长10mm以下的稚、幼贝为主要群体。文蛤在潮间带多分布于中、低潮区,而且随着潮区往下推移,分布个体有增大的趋势。文蛤多发生于潮间带,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往潮下带移动。文蛤的移动可分为长距离主动移动、短距离主动移动和被动移动.  相似文献   
568.
莱州群体花鲈渔业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莱州群体花鲈的调查资料为基础,较系统地报告了该群体的形态异质性、群体组成、年龄生长、性成熟与繁殖力、饵料食性以及洄游分布等生物学特征,从而不仅为中日花鲈的物种鉴定、种群划分提供基础资料,并为该鱼的人工增养殖及资源保护提供渔业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9.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海洋生物资源,以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而居海产八珍之首。由于资源的过度采捕、日益增加的养殖活动及海区环境污染等,可能会使皱纹盘鲍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到其适合度。为了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完善皱纹盘鲍苗种繁育技术工艺,对我国近海皱纹盘鲍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异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等位基因酶电泳技术是研究海洋贝类遗传结构与变异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世界上已有近百种海洋贝类的遗传结构和变异得到研究(张国范,1992;张国范等, 1993),皱纹盘鲍日本分布区不同群体遗传结构和变异研究也有相关报道(Fu jino et al., 1978)。本文作者采用等位基因酶电泳技术,随机选取了24个等位基因位点,对皱纹盘鲍我国分布区内四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异进行研究,为我国皱纹盘鲍种质资源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70.
对威海、舟山、福州、厦门、北海 5个沿海野生群体的中国花鲈的肌肉进行了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它们都富含蛋白质 ,且必需的氨基酸种类齐全 ,配比合理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 ;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具有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趋势 ,总脂质含量反之 ;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也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趋势 ,南方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北方则反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