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561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400篇
地质学   346篇
海洋学   142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师成 《海洋学报》1993,15(5):118-119
本文用光镜(TLM)、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采自南海的中断条纹藻的壳面、环面、间插带和假隔片的微细结构,揭示了在光镜下无法分辨的中断条纹藻细胞壁的壳整结构。  相似文献   
102.
以小新月菱形藻为实验对象,从化学角度研究了加入高浓度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次性加入不同浓度NO时,1.4μmol/L NO对微藻生长有促进作用;7,14,28和42μmol/L的NO对微藻生长起抑制作用,并且NO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2)每天一次加入不同浓度NO时,1.4~42μmol/L的NO对微藻生长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微藻生长周期缩短。藻的生长曲线由S型变成峰型;加入42μmol/L NO,在100 h内完全抑制了微藻的生长。(3)通过进一步检测外加NO在藻液中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采用2种不同加入方式时,1.4μmol/L NO对藻生长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这是由于NO的不断衰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3.
报导了从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nouye)越冬亲虾血淋巴内分离的盾纤毛目纤毛虫一新亚种,隶属于嗜污科(Philasteridae)拟阿脑虫属(Paranophrys),系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ys carcini)一新地理亚种,定名为旋毛蟹栖拟阿脑虫,新亚种(Paranophrys carcini spiralis subsp.nov.)。本工作对该亚种做了蛋白银染色、银浸法、孚尔根染色,以显示其银线系、纤毛下器及细胞核器,并结合扫描电镜对虫体形态作了观察与鉴定。文内对该亚种的形态学作了描述并列表比较了所在属诸种主要性状特征以及本新亚种与相似种在形态特征上的主要差别,以确定新亚种的成立。  相似文献   
104.
不同氮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毒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尿素、氯化铵、酵母浸出粉和硝酸钠等氮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生长及毒素产生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微小亚历山大藻对不同氮源利用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氮饥饿条件下,加入硝酸钠和酵母浸出粉能显著促进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生长;高浓度的氯化铵在加入后对微小亚历山大藻有一定的毒性效应,表现为生长停滞,但毒性效应在5 d后消失,并得到与添加硝酸钠及酵母浸出粉相似的增长速率0.21 d-1;添加尿素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四种氮源中,尿素对微小亚历山大藻毒素产生的刺激作用也最弱,在稳定期每个细胞藻细胞毒素含量维持在6.00~8.00 fmol;添加硝酸钠、氯化铵和酵母浸出粉的藻细胞在稳定期毒素含量分别达到11.85,12.86和14.64 fmol.硝酸钠和氯化铵刺激藻毒素产生的效果比酵母浸出粉更为直接.四种含氮营养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毒素组成的影响都很小.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硫酸铵分部沉淀与凝胶过滤的方法,进行藓羽藻Rubisco的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藓羽藻Rubisco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呈两条清晰条带,分别为Rubisco大亚基与小亚基;与菠菜相比,藓羽藻Rubisco大亚基分子量与菠菜基本相同,而小亚基较之稍大一些。藓羽藻Rubisco活力测定结果表明,Rubisco分离过程中用硫酸铵分部沉淀后活力降低许多,分离后活力有所上升,但仍比粗提液活力弱;在Rubisco活力测定过程中,藓羽藻Rubisco的活化温度与其它物种Rubisco活化的温度不同,在低温下活化效果较好。这些结果说明Rubisco的酶活力受硫酸铵的影响而且藓羽藻Rubisco相对陆地高等植物结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6.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BSR的地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多道地震反射资料分析,在冲绳海槽南部和中部发现了拟海底反射层(BSR)现象。通过对海底异常反射层的振幅特征、速度异常和AVO属性分析,说明该BSR可能反映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并发现冲绳海槽断层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7.
氮浓度对四株海洋绿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NaNO3作为氮源,分别作了氮浓度的五个水平对2属(小球藻属、裂丝藻属)的四株绿藻的生长率、总脂含量及主要脂肪酸组成的影响。C19、C97和C102的脂肪含量随N浓度的改变而有较大变化,其中C102在1.6m mol/L时脂肪含量达到最大值(24.8%)。C95的脂肪含量随氮浓度变化不大。同时,由氮浓度引起的平均生长率μ与总脂含量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四株绿藻的EPA(20∶5n-3)和PUFAs(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含量随培养基中氮浓度的改变有较大变化但因种而异。C95和C97均在中等氮浓度时EPA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8%和27.4%。C19和C102在高氮浓度(40mmol/L)获得EPA的最大值,分别为25.7%和26.6%。  相似文献   
108.
应用遗传神经网格方法分析赤潮监测数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的原理,探讨了应用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研究辽东湾海域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赤潮与某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计算了各环境因子对丹麦细柱藻赤潮的贡献,结果表明,温度,盐度,DIN的变化对研究海域丹麦细柱藻种群密度的增长有比较重要的影响,DIN是营养限制因子,遗传神经网络是分析赤潮监测数据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9.
高尚德  吴以平 《海洋学报》1995,17(4):112-117
研究了不同浓度(0.2、0.4、0.6、0.8、1.0μg/dm3)的三苯基氯化锡(TPTC)和三丁基氯化锡(TBTC)在不同温度(18、20、22、26、28℃)下,培养不同时间(12、24h)对扁藻(Platymonassp.)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zhanjiangensis)呼吸作用的影响,指出温度越高,2种有机锡的毒性越大;培养时间不同,2种藻呼吸速率发生不同的变化;扁藻对有机锡的耐受力大于金藻。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自拟通窍祛瘀汤治疗外伤性气滞血瘀型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外伤性气滞血瘀型脑内血肿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窍祛瘀汤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观察2组血肿吸收、水肿吸收、神经功能缺失(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1%(48/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37/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肿体积、水肿体积、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外伤性气滞血瘀型脑内血肿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自拟通窍祛瘀汤治疗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中医证候,促进血肿和水肿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