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5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513篇
测绘学   196篇
大气科学   739篇
地球物理   316篇
地质学   796篇
海洋学   598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106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现状特征,历史上发展特点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人口发展情况,并对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作了动态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前广州市中心区和郊区人口密度都在增加,但市中心区增加较快,而改革开放以来在广州市总人口较速增长的情况下,内部人口变动日趋明显,中心区人口密度在减少,外围区人口密度在增加,认为广州市的人口分布正从年龄阶段转向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92.
该文分析中国历史环境演变及其对中国经济生产的影响。现今中国的环境特点,是2000多年环境变迁的继续。在今日环境状况下,经济生产需要新的发展方略与环境改造。  相似文献   
93.
灰色预测模型在径流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基于灰色系统的建模理论,利用河西地区有关河流的径流观测资料,建立了一个GM(1,1)残差序列周期修正径流预测模型,并用于春旱缺水期3~6月河流来水量的长期预报,经生产部门验证,准确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4.
95.
对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该剖面中划分出2个孢粉组合:①双束松粉属-无口器粉属-杉粉属-栎粉属-瘤面海金砂孢属组合,时代为早渐新世;②双束松粉属-拟桦粉属-栎粉属-藜粉属-瘤面海金沙孢属组合,属中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剖面的层位位于朱儿庄剖面之上,整个窑街地区的红层剖面属始新统-中渐新统;窑街地区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中渐新世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较温暖湿润。区域对比分析表明,从渐新世早期中国东、西部植被开始出现差异并逐渐加大,该时期也许是中国新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6.
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个实用的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分类方案,详细论述了各类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的相态、组成和均一温度特征。在同一油气藏,均一温度越高,油相包裹体中的气态烃和挥发份的含量也越高。依据油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变化及其与同生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关系可以研究油气藏在充填过程中油气组成,特别是气态烃和挥发份含量的演变。进而可以研究油气藏的油源--生油岩的类型和热演化程度。本文评述了依据油相包裹体和同生水溶液包裹体PVT相图推断其捕获温度和压力范围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最后讨论了各类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的成因机制及其在油气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气候与地形演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建  刘泽纯 《地质论评》1996,42(2):166-173
从孢粉植物分异及演变,干旱碎屑及膏盐沉积分布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气候与地形的演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盆地西部新生代两个极端干燥气候期(膏盐发育期)分别出现在始新世至渐新世及上新世至第四纪。前者与老第三纪行星环流控制下的副热带干燥带有关,而后者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有关。早第三纪盆地西部及周围地区的地势不象以前所认为的那么低平。在第三纪,昆仑山比祁连山低。晚新生代盆地向北推移了7-11个纬距。  相似文献   
98.
中国西部地区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序列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湖泊、山地冰川、黄土与古土壤序列、泥炭及沙漠演变等多种地质记录的综合对比分析,重建和恢复了我国酉部地区全新世以来的自然环境演变序列及特征。全新世期间我国西部地区环境演变存在着以水热配置关系不同为突出特征的两种不同的演变模式:即以新疆北部地区为代表的西风型和以青海湖及青藏高原为代表的季风型模式。其成因同区域性特征及大气环流形势密切相关。并划分出我国西部地区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时间界线,即距今12ka或10ka、9ka、3ka和0.5ka。众多地质记录间良好的对比关系对于深入理解我国西部全新世气候环境的演变过程,预测其变化趋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较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必须重视区域平衡。笔者采用耕地增加量、增加百分率、损失率等多指标及顺序模型法研究中国耕地数量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0.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10~8.5kaB.P.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增暖后进入全新世暖期。8.5~8.0kaB.P.和4~3.5kaB.P.暖期的开始与结束事件中降水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300~500a;暖期盛期时的年均温较现代高2~3℃,降水多100mm左右;暖期中存在多次短期寒冷事件,年均温最冷时较现代低3℃以上。3.5kaB.P.以来冷干趋势之上叠加着大致由300a稳定与500a波动构成的约800a的周期性变化。全新世暖期原始农业文化的阶段性发展与暖期内环境波动相对应;暖期结束时发生了由农业向牧业文化转换的事件;暖期以后的冷干期为农牧交错文化时期,农业经济随冷干程度的变化而兴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