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1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531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417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1675篇
海洋学   38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78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冻土覆盖率高的小流域的径流形成受温度因素控制明显,普通水文模型不适用,而常规冻土水文模型因需要较多的气象观测要素而难以应用。考虑冻土流域产流机制,利用青藏高原腹地风火山小流域2017—2018年逐日降水、气温、径流观测数据,以降水、气温为输入,径流为输出,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建立了适用于小流域尺度的冻土水文模型,并利用2019年观测数据进行验证。模型得益于LSTM特殊的细胞状态和门结构能够学习、反映活动层冻融过程和土壤含水量变化,具有一定的冻土水文学意义,能很好地模拟冻土区径流过程。模型训练期R2、NSE均为0.93,RMSE为0.63 m3·s-1,验证期R2、NSE分别为0.81、0.77,RMSE为0.69 m3·s-1。同时,为了验证模型可靠性,将模型应用于邻近的沱沱河流域,模型训练期(1990—2009年)R2、NSE均为0.73,验证期(2010—2019年)R2、NSE分别为0.66、0.64,模拟结果较好。考虑到未来气候变化,通过模型对风火山流域径流进行了预测:降水每增加10%,年径流增加约12%;气温每升高0.5 ℃,年径流增加约1%;春季融化期、秋季冻结期径流增幅明显,而由于蒸发加剧、活动层加深,径流在8月出现了减少。模型经训练后依靠降水、气温作为输入能较好地模拟、预测青藏高原冻土区小流域径流,为缺少土壤温度、水分等观测数据的冻土小流域径流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并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2.
<正>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了系统阐述。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要深刻理解,提高认识,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积极主动创造性地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入思考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问题,与时俱进抓好各项气象工作。1认真领会贯彻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凝聚新常态下气象事业发展新动力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23.
长江破碎带的研究过程及最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南京市及其附近区域(活动断层探测目标区范围)所开展的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槽探、钻探,以及第四纪地层划分、新年代学测试数据等多学科资料,综合评价了长江破碎带的最新活动年代、活动性质、断层相关参数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方面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924.
2004年塔里木河流域平原的年平均气温特高,山区偏高.平原与山区年降水量均正常略偏多,流域内春夏季0℃层高度偏低.2004年塔里木河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24.0×108m3,属平水年.天山南坡的河流水量偏丰,阿克苏河偏多15.9%,为丰水年;开都河-孔雀河偏多4.2%,为平略偏丰水年.而喀喇昆仑山及昆仑山北坡的河流水量均少于多年均值,如叶尔羌河偏少10.8%,为偏枯水年;和田河偏少17.9%,为枯水年.四条源流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开都河-孔雀河入塔里木河总水量为27.02×108m3,占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2.1%,叶尔羌河全年无水输入塔里木河.2004年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段阿拉尔-英巴扎耗水量为19.19×108m3,是干流最大的耗水区段;中游段英巴扎-恰拉耗水量为7.530×108m3,为治理前的30.3%,是输水堤工程竣工和加强管理的效益.2004年4月22日至6月25日,实施了第6次从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历时65 d从博斯腾湖调出水量1.600×108m3,大西海子水库泄洪闸向下游输水量1.020×108m3,水头再次到达台特玛湖,多年来的调水已使下游河段两岸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25.
南京长江三桥是我国首座主塔采用钢结构形式的特大型斜拉桥,主梁为正交异性板流线型扁平式钢箱梁。文章介绍了钢箱粱安装的精度要求,以及分步骤建立施工控制网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不同梁段施工测量的技术和方法,结果表明成桥后的钢箱梁线型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26.
有幸观看了在无锡市举行的2011江苏省初中地理优质课大赛。其中,徐州市徐瑾老师的课(获大赛一等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借此机会,我想用一、二、三、四、五、六、七来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927.
鄱阳湖流域水文变化特征成因及旱涝规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郭华  张奇  王艳君 《地理学报》2012,67(5):699-709
本研究分析了1960-2008年鄱阳湖流域的气候和水文变化特征,用水量和能量平衡关系解释和印证了这些特征,并由此揭示了鄱阳湖流域水文变化特征的成因及干旱和洪涝发生的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正常或偏湿年份鄱阳湖流域6月份容纳水量能力已达到饱和,若6-7月降水量超出正常年份,则流域超饱和,洪涝发生.长江中上游降水量7月份的异常偏多会对鄱阳湖流域的洪涝起触发和强化作用.2)鄱阳湖流域7-10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特别是7-8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一倍以上,所以若4-6月流域降水量少于平均年同期量的20%以上,则累积效应使秋旱发生.当初冬(11月)降水偏少时,秋旱可持续到来年的初春,形成严重的春旱.长江中上游降水量对鄱阳湖流域的春旱没有直接影响,但7-8月降水量偏少时则对秋旱起重要的强化作用.3)长江对鄱阳湖流域的水文过程和旱涝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主要在7-8月的“长江与鄱阳湖耦合作用”时期和9-10月的“弱长江作用”期.  相似文献   
928.
黄河入海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岩  王红  任立良 《地理研究》2012,31(11):1981-1990
黄河入海径流是黄河水循环的重要分量,涉及整个流域,它的变化是流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综合体现。以黄河入海口利津水文站1963~2009年实测径流量年均值为基础,采用随机水文学方法,对入海径流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合流域内7个径流来源区的78个气象站同时段月均降水和气温数据及流域内取水量和水利工程等资料,探讨了不同径流来源区的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入海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入海实测径流量呈显着下降趋势,且存在1968年、1985年、1996年与2002年这四个突变点;入海天然径流量同样呈显着下降趋势,只有1985年一个突变点。唐乃亥以上区间的降水量、兰州至龙门区间的气温以及龙门至三门峡区间的降水和气温是引起入海天然径流量变化主要因素;气温因素的季节性变化对入海天然径流量也有影响,其中夏季降水与冬季气温是重要的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入海径流量的影响不断加强,且在耗水量、水土保持及水利工程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取水量、降水、气温对黄河入海实测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2.2%、39.2%、18.6%.  相似文献   
929.
长江沿岸28个城市的低碳化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沿岸上、中、下游28个地级以上城市可视为我国东、中、西部城市的缩影,因此,沿江城市的低碳化发展水平客观上反映着中国低碳城市整体发育程度与区域差异。在分析、理解低碳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低碳指数概念,并从时空路径对长江沿岸28个城市的低碳指数进行聚类分析与评价。认为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应该以不影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根本前提,低碳城市发展应该以平均相对量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不同城市可根据构成低碳指数的3个分项指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提高城市综合低碳指数。  相似文献   
930.
王库  丁洪 《福建地理》2012,(3):20-25
以福州市晋安河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采集区内地表径流样品,通过分析径流水样中全氮、全磷浓度,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分析了地表径流中全氮、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氮是地表径流的主要污染物质,全磷除少部分地段超标外,总体上不构成污染;全氮、全磷的半方差函数用球状模型拟合的最好,其空间分布表现为各向同性;地表径流中全氮污染主要集中于管理条件落后的居民区、餐饮业集中的娱乐场所以及非城市主干道路.地表径流中的全磷主要分布在餐饮业集中区域及管理落后的住宅小区.福州城市地表径流的氮磷污染主要来自于居民的日常生活排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