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2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542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417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1678篇
海洋学   38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78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61.
962.
安徽沿江煤田的煤变质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沿江煤田的煤变质程度与远离长江的宣泾煤田的变质程度差异较大,前者绝大部分为高变质的无烟煤,而后者则为烟煤。这种现象明显地受长江剪切地带的控制,是一多种因素的叠加结果。  相似文献   
963.
近500年长江中游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64.
长江三峡及邻区板内中强地震的孕震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研究长江三峡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和现今地壳重力场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板内中强地震的孕震动力学过程,探讨了整体上相对稳定的长江三峡及邻区孕育和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动力学机制,并提出了该区板内中强地震预测的动力学标志。  相似文献   
965.
长江武汉江段水体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形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立军  李岫霞 《地理学报》1994,49(4):353-362
本文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同步研究了稀土元素在长江武汉江段水-悬浮物-沉积物中的地理含量分布及其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河水中溶解态含量极微,而悬浮态含量较高变幅较大。沉积物与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含量相近,其含量高低与粒级大小呈负相关,与矿物组成密切相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Eu亏损型。各元素赋存形态均以结晶态为主,各形态所占比例的排序为结晶态≥有机硫化物态>铁锰氧化物态>碳酸盐态≥可交换态。各稀土元素相对比较,5种形态的分配比例有一定差异,中稀土Eu、Sm、Tb较轻,重稀土的结晶态所占比例低,而其它形态则相反。  相似文献   
966.
长江芦家河浅滩段石泓大开挖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长江芦家河浅滩段将出现局部坡陡流急的航道问题,石泓大开挖为解决此问题的方案之一.采用全沙动床模型实验方法,研究了石泓大开挖方案实施后对改善航道条件、对本河段及上游河段河势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等.研究表明:石泓大开挖方案将改善本河段的航行条件;也将使本河段枯水期的主、支汊易位;改变松滋河的分流特性;与此同时石泓大开挖方案将加剧上游水位的下降,并可能因此影响葛洲坝船闸的正常运行;挖槽中推移质泥沙的回淤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7.
苏通大桥跨江EDM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布设的高程控制网中,采用了EDM三角高程测量进行精密跨江高程传递.本文对此次三角高程测量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968.
多波束测量系统在长江潜坝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叙述多波束测量系统在长江水下工程中的应用实践和体会,说明多波束测量系统和单波束等常规测量仪器相比,具有测深点多、测量迅速快捷、全覆盖等优点。  相似文献   
969.
基于小波分析的组合随机模型及其在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文圣  李跃清  向红莲 《高原气象》2004,23(Z1):146-149
提出了一种随机组合预测模型利用Mallat算法对水文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分解,得到对应尺度下的概貌(低频)分量和细节(高频)分量;分别对概貌分量和细节分量建立随机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的叠加即为原水文变量的预测.将该模型用于黄河三门峡站年径流预测中,并与传统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组合模型充分利用了现有信息,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970.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河水,长江桥,治不好,修不了”。那时候,万里长江自宜宾以下至人海口的江面上不见一桥,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7年建起了长江上第一座现代桥梁——武汉长江大桥,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此后,又于1959年、1969年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