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2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542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417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1678篇
海洋学   38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78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殷瑞兰  沈泰 《水科学进展》2004,15(6):745-751
通过对长江洪水的致灾性、河道边界条件及其孕灾性、承载体易损性的分析,论述了长江中游为我国洪灾高危险区的必然性。分析了人类对河流的治理,使河道稳定性增加,减少了洪灾的风险,但是长江中游的局部河段却发生洪水位增高的趋势,又增加了洪灾风险,该区域高危险的基本特性犹存。研究了三峡运行后,长江中下游出现新的防洪形势:一方面三峡水库巨大的防洪库容拦蓄洪水,大大减少了中下游的洪灾,另一方面因河道的强冲刷,使河势变化剧烈、横向摆动增强,局部河段岸壁失稳,又增加防洪压力。同时因总体水面比降趋平,洪灾风险有向下游转移的趋势。未来长江中游仍为洪灾高危险区,仍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72.
沁河流域近十几年来水资源量偏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红陈红莉  何宏谋 《水文》2004,24(1):32-34,21
对沁河流域各项人类活动影响的水资源量进行了还原计算,通过采用产流关系变化趋势分析、相似典型年(段)对比分析以及典型区域对比分析,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沁河流域水资源量偏枯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实测年径流量偏枯的原因除农业灌溉、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地下水开采等影响外,主要是降水持续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973.
降水空间不均匀性对径流过程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通过子流域和网格2种空间离散方式,采用传统的子流域法、雨量插值子流域法、逐个网格法3种雨量数据输入处理方法,分别作日流量模拟与洪水过程模拟,模拟过程与实测水文过程相比较表明:日模中3种雨量处理方法计算精度相当,次模中逐个网格法优于传统子流域法和雨量插值子流域法;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考虑得越充分,水文过程模拟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974.
冠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书银  黄启海  于海景 《地下水》2004,26(3):165-166,184
通过对冠县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的对策及建议,对今后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5.
采用均匀设计来安排遗传算子组合进行数值实验,研究了遗传算子对神经网络径流预报精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输入模式对最终种群中个体的分布影响不明显,不同算子组合对其影响则明显得多。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采用不同算子组合优化神经网络初始权重径流预报精度差别较大,对未归一网络的优化效果较归一网络好,同时采用数据归一输入模式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初始权重未产生叠加效果。  相似文献   
976.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茗、黄河水量的49茗、澜沧江水量的15茗来自这一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相似文献   
977.
武汉沿长江、汉江Cd高值带成因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1999—2000年第一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在武汉市辖区的沿江(长江、汉江)冲积成因土壤中发现了重金属元素Cd的高值带,长江和汉江冲积土中Cd含量分别为0.33×10-6和0.27×10-6。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和汉江冲积成因土壤的化学组成有明显的差异;②两江冲积物化学组成分别受扬子陆块和秦岭造山带表壳岩系化学组成的制约;③两构造单元表壳岩系相对富Cd岩石的风化产物是两江沿江冲积成因土壤Cd高值带的主要来源之一;④沿江冲积成因土壤中Cd的富集与其表生地球化学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978.
南京新济洲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新济洲湿地为例,研究了长江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恢复工程方案。新济洲湿地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江宁区段,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该湿地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新济洲湿地的野外研究,分析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从湿地生境、生物、结构与功能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的总体构想,研究了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与可持续利用模式。新济洲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栖息地、基底、水体和土壤的恢复;湿地生物恢复途径有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外来物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结构与功能恢复内容包括生态序列重建,生态系统、湿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有景观建设、功能区建设、生态定位站、血吸虫防治、植被移植、防护林和河道整治等;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包括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979.
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网络资源检索出相关专业论文,选取了其中的150多篇为研究基础,并参考了部分专著,在回顾以长江三峡为特定区域的地理研究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三峡区域地理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古代、近代、现代,每个阶段各具特色。然后以1990年以来的相关文献为重点,概括了该阶段地理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这一时段的主要研究特点:(1)研究视角的空间宏观性;(2)研究目标的应用性;(3)研究方法的综合性;(4)研究领域的多元性;(5)研究成果分布的脉冲性;(6)研究主体的地方性。并在此基础上就长江三峡区域地理研究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综合研究方面的未来趋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0.
过去,一般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教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更应该是学生学的过程。从信息理论的角度来看,课堂,应该是学生不断获取、处理知识信息的地方;也是学生从获取、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获取、处理能力的地方。而在地理课的课堂上,学生还要学会用地理科学的原理,去分析、处理信息。以下以初中地理“长江”一课为例,谈谈我对于上述认识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