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5篇
  免费   1064篇
  国内免费   1156篇
测绘学   744篇
大气科学   2084篇
地球物理   649篇
地质学   1909篇
海洋学   510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419篇
自然地理   1325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利用条件植被指数评价西藏植被对气象干旱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0—2014年4—10月西藏气象站遥感干旱指数 (条件植被指数,VCI) 和气象干旱指数 (标准降水指数,SPI) 之间的相关性,评估植被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特征,通过分析气候环境要素对响应特征的影响并归纳相应规则,获取西藏地区植被对气象干旱有明显响应的区域分布。结果显示:VCI与12周时间尺度的SPI具有较强相关性,说明西藏地区植被生长对降水的响应大约滞后12周;植被对气象干旱响应不敏感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极度干燥或极度湿润、土地覆盖类型为森林、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值过小、多年NDVI变化标准差过小、有降水之外的其他水源补给等;基于对区域气候环境要素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西藏中部偏南地区植被对气象干旱有明显响应,主要包括拉萨地区、山南地区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那曲地区中部和西南部、阿里地区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132.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与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承德市各县区初霜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南北县区初霜出现时间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在对117个初霜环流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初霜预报的天气概念模型;筛选因子,分县区确立了预报指标;采用概率、指标、数值预报产品相结合的方法及概率区间取值法建立了分县区初霜预报模型;检验表明,该模型对于中重度初霜冻预报准确率可达95%以上,对轻度初霜的预报准确率可达68%以上,无漏报出现。  相似文献   
133.
通过对武川县2004—2014年间的气温、风速、湿度和日照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以体感指数、风效指数和温湿指数为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重点对武川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进行了时间维度分析和划分,形成武川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天数及分布月份定量评价,为今后武川县旅游业的开发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34.
山东半岛三个旅游城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山东半岛(烟台、青岛和威海市区为代表)2005—2015年夏半年(4—9月)最高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气候概况。通过这3种气象要素计算出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而得到影响旅游气候的舒适度:得出山东半岛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小,在夏半年除4月份外,其他月份舒适度相差不大,其中6月份舒适度最好。山东半岛旅游气候舒适度较好,并且相差不大,其中烟台市和威海市相对湿度和舒适天数要优于青岛市。  相似文献   
135.
从球坐标(Spherical coordinate)非地转、正压水平无辐散大气运动微扰方程出发,推导出球面Rossby波方程,证明球面Rossby波的物理机制仍然是绝对涡度守恒与卢效应,但基本气流以涡度形式参与了卢效应。因球面Rossby波偏微分方程不存在经向-纬向传播的"双向简谐波(传统Rossby波)"解,则将它做经向-纬向求导分离,从而得到关于球面经向风扰动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及与之相应的仅作纬向传播的简谐波解,但待解的二阶偏微分方程不归于数理方程中的任何特殊函数,即证明不存在以连带Legendre函数为通解的Haurwitz波。采用传统Rossby波两个通解,当作球面Rossby波两类特解,做诊断分析表明,传统Rossby波正确反映球面Rossby波的(β-平面近似)"线性部分",但球面Rossby波及其纬向波速和群速都带有地球曲率性,并且存在奇点,其中,球面谐波扰动Rossby波仍然保持槽与脊纬向对称性,但"正弦扰动"与"余弦扰动"Rossby波有一定差别,而球面指数扰动Rossby波槽与脊不具备纬向对称性,后者可以解释东、西风带槽与脊一般为纬向非对称,还可以解释台风的纬向非对称结构。  相似文献   
136.
基于CMIP5模式的中国气候变化敏感性预估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MIP5提供的26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的温度和降水数据为基础,采用区域气候变化指数(Regional Climate Change Index,RCCI)分析中国的不同区域对21世纪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种排放情景(RCP 2.6、RCP 4.5、RCP 8.5)下,21世纪全期,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分布在西藏地区,其次为我国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气候变化敏感性最低的区域分布在我国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一带,且高排放情景对应更高的气候变化敏感性。对RCCI指数贡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对中国气候变化敏感性贡献的大小依次为Δσ_TΔσ_pΔRRWAF。冬夏两季温度变化的大值区与RCCI指数的大致区分布一致,RCCI大小的分布很大程度上由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决定。而夏季降水变化的大值区主要出现在西藏地区、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冬季降水变化的大值区则主要出现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以及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37.
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研究降水变化特征的指标,根据若尔盖及其临近地区8个气象站41a的气象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区域年、月不同时间尺度的SPI值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1a以来若尔盖及其临近地区降水有持续减少的现象,而且1990年前后降水变化的特点是不一致的。1990年之前,降水为正位相,年际变化明显;1990年之后,降水为负位相,年际变化减弱。若尔盖湿地每个月SPI指数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线形趋势有增加也有减弱,但都没有通过90%的显著性检验。其中,6个月(1月、3月、4月、5月、7月和8月)趋势平稳,3个月(2月、10月和11月)有上升趋势,3个月(6月、9月和12月)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8.
硫酸参与的长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速率与大气CO2消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的岩石化学风化过程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流域水化学碳汇通量估算大多是基于碳酸的风化作用。而实际上,硫酸和碳酸一样,也参与了流域碳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从而对全球碳循环过程产生影响。长江流域水体近几年出现酸化现象,大部分河段SO42-和Ca2+含量增高,其对应的岩石风化过程和大气CO2消耗速率也发生变化。文章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2013年不同季节的离子组成进行监测,利用水化学平衡法和Galy估算模型,对长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速率和CO2消耗通量进行了估算,对硫酸参与下的长江流域岩石风化和碳循环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体离子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风化和碳酸盐岩风化。其中碳酸盐岩风化对河水离子贡献率为92%。在硅酸盐岩广泛分布的赣江流域,碳酸盐岩风化离子贡献也达85%。分析表明,硫酸参与了长江流域的岩石风化过程,对水体中离子产生一定影响。硫酸的参与加快了碳酸盐岩的化学风化速率,平均提高约30%,但是使流域大气CO2消耗速率降低。在不考虑蒸发岩溶蚀作用下,平均从516×103 mol/km2·a降至356×103 mol/km2·a,降低约31%。在各支流中,硫酸对乌江流域碳酸盐岩的风化和碳循环的影响最大,而对雅砻江的影响最小,这与乌江流域的含煤地层、矿床硫化物及大气酸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   
139.
高翔  徐柱 《测绘通报》2016,(1):115-120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河网分级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河段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估,并利用树结构实现河网的拓扑关系;之后基于河段重要性指数筛选河网主干,并利用主干抽离算法对河网进行逐层遍历;最后基于遍历结果完成河网地层次划分。试验表明,新方法在算法性能和分级结果上均优于传统方法,因此,新方法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河网分级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0.
利用湖北、湖南、贵州三省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从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地3个研究区中随机各选取50个镇,测算其景观指数和生态服务价值,然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区的景观格局存在差异,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地形的差异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和需求引起的;2不同生态区景观格局与生态价值的相关程度不同,平原区景观格局与单位面积生态价值的回归,入选变量多,联系更密切,相关程度高;3景观格局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价值,而生态价值间接反映了景观格局的优劣。人类活动剧烈会导致对生态的干扰增强,景观格局的局部集聚与蔓延,使景观脱离自然原生形态,但不一定导致生态服务功能的下降,该扰动也可是正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