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海洋学   278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241.
卤虫卵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娟儿 《台湾海峡》1996,15(A00):36-39
卤虫卵质量关系到育苗的成败。本文介绍了评定卤虫卵质量的某些最 基本因素:营养价值,孵化 质量,无节幼体的大小。  相似文献   
242.
松嫩平原菹草资源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菹草是松嫩平原湖泊,水库等渔业水域较重要的资源植物。本文根据1984-1992年试验研究的部分成果,初步报道了该平原区渔业水域菹草资源现状和菹草型渔业水体生态系统特点,探讨了菹草的渔业经济价值,并提出菹草资源的渔业合理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43.
以夏季北极海域的优势微藻-微单胞藻(Micromonas sp.,CMPP2099)及其关联菌群为切入点,对这两个重要生态学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实验选择两种不同生长状态的微单胞藻(指数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并针对微单胞藻的这两种生长状态,添加外源细菌(单一外源细菌和自然外源细菌)作为实验组。研究发现,无论添加细菌与否,都不会对微单胞藻的生长产生影响,微单胞藻均保持着正常稳定的生长状态,且微单胞藻能够促进细菌的增长。稳定生长期实验组的细菌数量明显高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菌数量。微单胞藻由于其不具胶体形成的细胞特性,在藻菌共生中并没有发现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大量存在。添加外源细菌对培养液中的微单胞藻生长、细菌的数量、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EP)和溶解游离氨基酸(dissovled free amino acid,DFAA)的浓度并无影响,而仅仅由于其所在状态不同存在着差异。该研究初次开展的北极中心海域优势藻种及关联菌群之间关系研究,对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微食物环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在极地海域中的微食物环-优势浮游植物-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生态协作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4.
采用实验生态的方法研究了饵料密度、温度和盐度对波纹巴非蛤面盘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密度为3×10~4个/m L是波纹巴非蛤面盘幼虫培育的最佳饵料密度;面盘幼虫培育的适宜温度为24~30℃,最适为27~30℃;适宜盐度为27~33,最适为30。实验结果可为建立波纹巴非蛤人工育苗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45.
低盐度海水和饵料对虾夷马粪海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46.
不同饵料及添加剂对中国对虾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续两年春季中国对虾育苗期间,采用几种不同的饵料-人工饵料为主、活饵料和两种强化饵料分别培育中国对虾幼体,以存活率、体长、体重、抗感染力的缺氧耐受力等指标检验育苗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饵料为主的喂养方式各项指标均显著劣于活饵料;强化与未强化的活饵料效果相近;强化的人工饵料在体长和耐缺氧方面显著优于人工饵料,存活率略低于后者,增重和抗感染方面与后者相近。  相似文献   
247.
东海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徐兆礼  晁敏  陈亚瞿 《海洋学报》2004,26(3):93-101
根据1997~2000年东海海域23°30'~33°00'N,118°30'~128°00'E分别进行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区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及饵料生物量的数量变动,时空分布及与鱼渔场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季总生物量均值为65.32mg/m3,其中秋季大于夏季大于春季大于冬季;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均值为40.9mg/m3,约占总生物量的60%,其中秋季大于夏季大于冬季大于春季.总生物量与饵料生物量平面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高生物量(250~500mg/m3)区分布范围极小,一般占总调查面积的1%~4%.东海北部近海125°00'E以西,29°30'N以北水域生物量季节变化最明显.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平面分布取决于甲壳动物丰度的分布.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与鳀鱼中心渔场及其仔、稚鱼高密集区分布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春季鳀鱼中心渔场(>100kg/h1)和仔、稚鱼高密集区(≥100尾/网)位于东海中南部(28°00'~29°30'N)饵料浮游动物最高生物量(100~250mg/m3)密集区内或边缘水域.  相似文献   
248.
饵料微藻培育系统内海洋弧菌生长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林伟  陈騳  刘秀云 《海洋与湖沼》2000,31(4):398-403
于1995年1-3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进行饵料微藻培育系统内海洋弧菌生长特点的研究。选取来自对虾对扇贝体内4株弧菌,研究其在4种饵料微藻培育系统内的生长特点,同时进行无菌海水内弧菌菌株生长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实验(弧菌菌株生长良好)相比,处于生长指数后期至静止期的微藻培育系统能够强烈排斥弧菌。处于生长初期的微藻培育系统排斥弧菌的能力相对较弱,随着藻细胞密度的增加而增强。长期培养的微藻培养  相似文献   
249.
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对饵料选择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外,对鲍类的摄食选择性研究较多,例如:Harada等1982,1983,1984,1987,1991,1992,1996年在日本利用吸引指数(Attractionindex)对盘鲍(Haliotisdiscus)摄食行为的研究;Taniguchi等1992年对皱纹盘鲍(H.discushannai)的摄食选择性研究等;McShane等1994年和Fleming1995年在澳大利亚对澳洲桔红鲍(H,rubra)摄食选择性的研究[1,2];Leighton,Boolootain1963年和Vian…  相似文献   
2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