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539篇
海洋学   52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分子地质微生物学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物在诸如海洋、湖泊、土壤、冰川、洞穴等许多生态系统的地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上对一些单个生态系统的地质微生物研究进展及微生物类脂物碳同位素组成与碳循环的关系等已部分地进行了总结。从分子水平上总结了地质微生物研究进展,着重从核酸(16S rRNA、DNA)和类脂物(磷脂酸、藿醇)两大方面评述了分子地质微生物学的研究,重点剖析了地质历史时期的甲烷氧化细菌、绿硫细菌、蓝细菌等一些重要微生物类群的类脂物分子标志化合物特征,揭示了当今分子地质微生物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方法及其发展动态,指出单体稳定同位素研究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结合将使分子地质微生物学研究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992.
藏北高原海陆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重点报道了藏北高原双湖地区早侏罗世海相油页岩和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陆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差异.在两套油页岩中均检出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但二者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明显不同.这种不同是在有机质演化程度差异的基础上,主要由原始生物输入和沉积环境差异造成的.海相油页岩正构烷烃具有低碳数优势, nC15、nC16或 nC17为主峰碳,无明显的奇偶碳数分布, Pr/Ph比值显示,多数海相油页岩具有姥鲛烷优势,缺乏β-胡萝卜烷,伽马蜡烷含量较低,海相油页岩原始有机母质构成中,既有丰富的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还有一定比例的陆生高等植物混合输入的特点,属贫氧-缺氧、弱氧化-弱还原沉积环境,进一步证明了早托尔期这种富碳缺氧黑色油页岩是一次全球性海平面上升事件的产物.陆相油页岩正构烷烃具有高碳数优势,主峰碳数为 nC23或 nC29,奇碳数优势突出, Pr/Ph比值显示,陆相油页岩具有强烈植烷优势,β-胡萝卜烷含量相对较高,伽马蜡烷 /αβ C30霍烷比值为 0.31~ 0.60,陆相油页岩原始有机母质构成中,既有高含量的高等陆生植物,还有一定数量低等水生生物混合输入,且在剖面序列中有由早期 C3型陆生高等植物向晚期 C4型转变,特别是剖面顶部油页岩中具有丛粒藻 Botryococus输入的特点,从而导致罕见的重δ13C异常,属缺氧、强还原湖泊沉积环境,反映了晚中新世湖泊演化历史中生态系统的转型和更新这一重要事件.古湖泊演化早期具有水体盐度分层,以出现高含量的β-胡萝卜烷和伽马蜡烷为标志,为咸水湖,晚期湖平面上升,湖泊水体盐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93.
羌资11、12井是羌塘盆地揭示隆鄂尼-昂达尔错古油藏展布规律的资料井。对这2口钻井揭示的含油岩层进行取样分析,结合前人该区石油地质调查报告中羌资2井布曲组、夏里组及曲色组烃源岩的分析数据,从类异戊二烯烃、甾烷、萜烷等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方面进行油-岩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羌资11、12井揭示的原油为同一种类型,但11井原油生物降解程度强于12井。各原油的母质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各原油的母质形成于还原-弱还原、盐度值不高的咸水环境。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烃、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与羌资2井布曲组泥晶灰岩与夏里组和曲色组烃源岩之间具有较好的亲缘性。结合南羌塘地区烃源岩有机碳资料,油源可能主要来自于曲色组,混入了部分夏里组及布曲组的油源,具有混源的特征。该研究结果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从医学地质学角度看,在日本地质污染的地方如何使用地下水资源,我们面临许多问题.本文讨论了地质污染学(geo-pollution science)作为医学地质学中一门学科的概念以及在受二苯亚砷酸污染的地方成功使用农业地下水的案例.  相似文献   
995.
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义  董建芳  张宇 《岩矿测试》2010,29(5):513-517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地下水中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等2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对吹扫捕集条件、气相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实际水样进行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3~0.28μg/L,基体加标回收率为88.8%~111.0%,精密度(RSD,n=7)为2.21%~5.31%。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满足地下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96.
陶文靖  黄勤  李胜生 《岩矿测试》2010,29(5):543-546
采用顶空自动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地下水分析测试中可能存在的2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确认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卤代烃、苯系物和氯苯类均可以定性确认,各组分定量分析的检出限为0.03~0.13μg/L,精密度为1.98%~11.59%,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4.5%~127.2%。同时优化了进样过程中的样品转移方式、进样器温箱加热温度和振摇时间。方法满足中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和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997.
辽河西部凹陷油气十分富集,油气藏类型复杂,油气相态多样发育,不同构造带油气运移特征存在差异。本文主要根据原油中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浓度和相关参数,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发育特征,结合油气相态及物性分布特征,探讨了辽河西部凹陷油气运移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央隆起带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浓度高、异构化参数变化小,油气包裹体主要呈线状分布,在切穿矿物加大边的裂隙中,油气运移通道以走滑形成的东西向雁列式或帚状断裂为主,运移动力主要为流体异常压力;斜坡带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浓度及其相关异构化参数变化明显,油气包裹体多分布在石英与长石颗粒次生加大边中,呈群体面状分布,显示较强荧光特征,油气主要由洼陷带至斜坡带以扇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指状砂体或辫状河道砂体为运移通道,以水动力与浮力推动,远源或近源运移成藏;陡坡带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总浓度以及异构化参数存在变化,以台安大洼断裂带或指状砂体为运移通道、以异常流体压力为动力近源运移成藏;古潜山原油咔唑类化合物总浓度低,参数变化明显,主要以不整合面或基底断裂为运移通道,以异常流体压力为动力近源运移成藏。油气运移聚集时间主要在东营期,自北往南油气成藏时间逐渐变晚,与沙三段、沙四段生烃期较为匹配。  相似文献   
998.
羌塘盆地胜利河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藏北羌塘盆地胜利河地区2008年新发现的油页岩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和GC—MS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油页岩具有较高C29ααα20S/ααα(20S+20R)(0.38~0.44)、C29αββ/(ααα+αββ)(0.37~0.47)和C3122S/(22S+22R)(0.52~0.59)比值,表明其有机质已进入生油阶段。分析的油页岩样品具有较高的C27甾烷含量(32.82%~43.6%)和较高4 甲基甾烷/规则甾烷(0.04~0.22)、甾/藿(0.80~1.04)比值,显示浮游植物为主的生物母源对油页岩的贡献。此外,油页岩具有较高的γ 蜡烷指数(0.34~0.50)、C35升藿烷指数(0.076~0.102)和较低的Pr/Ph比值(0.32~0.49),表明胜利河地区油页岩沉积期水体处于相对闭塞还原和盐度较高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99.
李忠煜 《西北地质》2010,43(2):162-162
吹扫捕集浓缩仪-气相-质谱联用仪P&TGC—MSTRACEDSQ是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实验测试中心于2006年引进的。吹扫捕集浓缩仪作为一种前处理设备,主要处理那些需要由气相色谱(GC)或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挥发性有机物质(VOC)分析的样品。其工作原理为:  相似文献   
1000.
1IntroductionDissolvedorganicmatter (DOM)isamixtureoforganicsubstancesconsistingmainlyofhighmolecularweightpolymericcompounds (KenandLee,1 974) .Itplaysanimportantroleincarboncyclingandbiogeochemicalmobilizationoftracemetalsandorganiccompoundsintheaquaticenvi ronment (BeffleandLeppard ,1 995) .InrecentyearsmanyresearchershavepaidattentiontothesecomplexesbasedontheMWDofDOM ,sincethefateandtransportoftracechemicalsareinfluencedbyitsmolecularsize (Chiouetal.,1 986) .Themolecularweightorfr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