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256篇
海洋学   38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4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山东地质》2008,(7):129-130
济南 6月18日,济南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济南市农业、水文局、黄河河务局等部门的专家对槐荫区沿黄地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建设规模大,新增耕地面积大,符合规划设计标准,一致通过验收。沿黄地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西至吴家堡镇西张庄村,东至美里湖办事处刘七沟村,项目总规模219.84hm^2,项目总投资1133.87万元,土地开发整理后,  相似文献   
24.
利用建立的平面二维非恒定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在上游来流为100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过程情况下,就初步拟定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方案之一的孤柏嘴线路3 0km隧洞工程方案,穿黄隧洞束窄河道对河段水流流态、泥沙运动及河床变形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该洪水过程情况下,穿黄隧洞束窄河道对河段水沙运动特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5.
HHT方法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之初步探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详细介绍了一种新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处理方法-HHT,讨论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简单介绍了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并利用HHT处理了地震工程中常用El Centro地震记录,得到了该记录的振幅-频率-时间分布特性,并将得到的边际谱与傅立叶谱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26.
兰州地区冬季非尘暴降尘通量初步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黄土高原上冬季非尘暴条件下的大气粉尘,主要由来自黄土物源区的远源粉尘和黄土高原本身的近源粉尘共同组成。它们各自的贡献如何,以往的研究均未做过明确的讨论。由于前者的浓度及其相应的降尘通量在较小空间内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而后者则往往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可以通过对某个小区域内不同地点降尘通量的比较和分析来推断其贡献的大小。若各点的通量均很接近,则当地的大气粉尘应以远源输入为主,而来源于本地的近源粉尘贡献很小,或者近源的大气粉尘在空间上的分布也是很均匀的;若各点的通量相差悬殊,则表明本地来源的粉尘对总降尘通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由各观测点中的最小降尘通量还可以近似了解远源.  相似文献   
27.
对下扬子与华南边界结合带东延问题的地球物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江山-绍兴、铅山-宜春等断裂带作为华南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这种认识目前已基本为大家所接受.但是,这条边界结合带向东延伸入海之后的位置与去向一直是多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黄、东海研究区的地球物理数据(空间重力数据、布格重力数据和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利用方向导数等处理方法,对研究区的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场进行了分析,划分出不同的区块.结合研究区的磁力与地质资料,利用各种成图、成像技术,形成一系列分析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华南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认为:该结合带的位置有可能比传统认识中自长江口至大黑山群岛的位置更向南一些,在杭州湾-长崎、对马海峡一线,并呈现向北略微凸出的弓形.边界结合带在深度上属于深大断裂带,一直可以追索到上地幔的顶部.与中朝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相比较,本条结合带的踪迹不是十分清晰.表明加里东运动之后,该结合带的运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8.
岳中明  程德虎 《岩土力学》1997,18(A08):208-212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盾构法隧洞设计情况,包括隧洞衬砌结构计算分析,隧洞纵向沉降变形分析,隧洞防水设计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9.
与时俱进,发展中国大地构造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黄汲清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深远影响。它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奠基之作和经典著作 ,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论点已为实践所证实 ,并为国内外地质界所认同。这部著作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过去 ,而且对一些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科学预测 ,为后人指出了研究的方向。它是一部你什么时候读都有味道 ,都会受到新的启发的著作。黄汲清的学术思想是民主的、开放的 ,与时俱进的。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 ,他运用阿尔冈活动论的思想 ,阐述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动力演化过程。之后 ,他又吸收了裴伟深断裂的思想 ,深入研究了中国的深断裂。 2 0世纪 70年代 ,他指导他的学生将多旋回思想与板块构造结合 ,在中国大地构造图上首次详细标绘了中国境内的板块缝合带 ,从全球动力学角度 ,将他 1 94 5年提出的亚洲三种构造型式发展为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黄汲清的研究始终是从东亚地质的实际情况出发 ,他曾多次指出 :中国是全球构造研究中的一块宝地 ,中国人应该为世界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0.
辽宁北票发现一新的无尾两栖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一具保存有皮肤印痕的完整骨骼化石,描述了采自辽宁北票黄半吉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义县组下部的一新的无尾两栖类,并确立其为一新属、新种—孟氏大连蟾(Dalianbatrachus mengigen.et.sp.nov.)。该化石以其尾杆骨较长,超过荐前椎的总长度,胫腓骨与股骨等长和跗节长小于胫腓骨长的一半而区别于其它两栖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