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229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矛尾复虾虎鱼溃疡病病原创伤弧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8月江苏连云港赣榆县多家虾蟹养殖塘混养的矛尾复虾虎鱼(砂nechogobius hasta)大量死亡.从病鱼深层溃烂组织及肝脏中分离出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对虾虎鱼的半数致死量(LD,0)为1.63×10^6cfu/g。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分析。一方面.分离...  相似文献   
72.
从福建紫金山铜矿矿井水及连城锰废矿坑泥石样中分离到两株具氧化Fe^2+和Mn^2+能力的细菌,分别命名为4-05和11-02,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4-05为假单胞菌属中的一个种.菌株11-02为不动杆菌的一个种.这两株菌的16SrDNA序列已被GenBank数据库收录,序列号分别为FJ805431和FJ8054322.本实验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地下水的微生物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通过PCR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从南极长城站附近表层土壤样品中获得16SrDNA序列特征片段V3区序列进行分离。对其中的主要12条DGGE条带进行胶回收,获得的DNA片段经测序以及计算机比对分析发现,它们分别属于β、γ、δ-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CFB)群细菌、放线细菌(Actinobacteria)、蓝细菌属(Cyanobacteria)、酸杆菌属(Acidobacteria)和绿屈挠菌属(Chlo-roflexi)等系统分类群。南极表层土壤样品中的大部分16S rDNA序列与从其他土壤或沉积物样品中直接获得的序列相似性较高(93%-100%)。  相似文献   
74.
18O/16O and D/H of coexisting feldspar, quartz, and biotite separates of twenty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Ertaibei granite pluton, northern Xinjiang, China are determined. It is shown that the Ertaibei pluton experienced two stages of isotopic exchanges. The second stage of18O/16O and D/H exchanges with meteoric water brought about a marked decrease in the δ18O values of feldspar and biotite from the second group of samples. The D/H of biotite exhibits a higher sensitivity to the meteoric water alteration than its18O/16O. However, the first stage of18O/16O exchange with the18O-rich aqueous fluid derived from the dehydration within the deep crust caused the Δ18OQuartz-Feldspar reversal.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dehydration-melting may have been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anatexis. It is shown that the deep fluid encircled the Ertaibei pluton like an envelope which serves as an effective screen to the surface waters.  相似文献   
75.
传统基于光谱信息的水体提取未能考虑水体形状、纹理、大小、相邻关系等问题,且存在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现象,导致水体提取精度较低。而传统基于分类提取水体方法设计特征过程较为繁琐,且不能挖掘深度信息特征。因此,本文提出改进的U-Net网络语义分割方法,借鉴经典U-Net网络的解编码结构对网络进行改进:① 将VGG网络用于收缩路径以提取特征;② 在扩张路径中对低维特征信息进行加强,将收缩特征金字塔上一层的特征图与下一层对应扩张路径上的特征图进行融合,以提高提取结果分割精度;③ 在分类后处理中引入条件随机场,以将分割结果精细化。在保持相同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的情况下,分别用SegNet、经典U-Net网络和改进的U-Net网络做对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U-Net网络结构在IoU、精准率和Kappa系数指标上均高于SegNet和经典U-Net网络,与SegNet相比,3项指标分别提升了10.5%、12.3%和0.14,与经典U-Net网络结果相比,各个指标分别提升了5.8%、4.4%和0.05。改进的网络水体提取结果较为完整,对小目标水体能够准确提取。改进的U-Net网络能够有效地实现水体提取任务。  相似文献   
76.
采用基于16S r DNA克隆文库的非培养方法和传统培养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南极欺骗岛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来自16S r DNA克隆文库的118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细菌来自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3大门的39个操作分离单元(OTU),其中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和变形杆菌门,分别占65.25%和28.81%。放线菌门的主要优势属为鱼孢菌属(Sporichthya)、类诺卡式氏菌属(Nocardioides)、束缚菌属(Conexibacter)、Gaiella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变形杆菌门的主要优势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采用6种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培养和分离,共得到57株菌,来自放线菌门、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4大门的13个OTU,其中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和变形杆菌门,分别占57.89%和31.58%。优势属是放线菌门的节杆菌属(Arthrobacter)、雷夫松氏菌属(Leifsonia)和变形杆菌门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本论文为研究欺骗岛土壤细菌多样性以及有益菌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基于MOD16的汉江流域地表蒸散发时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静  任志远 《地理科学》2017,37(2):274-282
基于MOD16遥感产品,在数据精度验证的基础上,运用GIS统计法、线性趋势法等研究了2000~2014年汉江流域蒸散发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规律及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的蒸散发特征。结果表明: 2000~2014年,潜在蒸散发(PET)多年平均值为1 476 mm,呈东南向西北递减态势;实际蒸散发(ET)多年平均值约654 mm,ET呈东低西高,南高北低态势。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年均PET和ET大小顺序相反。 PET年际变化率为13.63 mm/a,呈弱增加趋势;ET年际变化率为-2.3 mm/a,呈弱减少趋势,表明汉江流域水资源呈减少趋势。PET空间上呈东增西减趋势,ET呈东减西增趋势,东北部具有干旱化倾向。 年内PET和ET呈单峰型。PET在6月最大,ET在7月最大,二者均在12月最小。二者在4~6月差距最大,形成春旱。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PET和ET呈单峰型,植被生长季节ET差距大,林地增长速度最快。PET和ET具有较强的季节性。ET季节性空间差异非常显著,在于林地的植被蒸腾作用对全年ET贡献较大。流域西部山地ET季际增加趋势明显而东部呈减少趋势,整体上冬季年际变化最明显,春季最弱。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初步探讨P16INK4A联合HPV L1壳蛋白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收集69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标本,行P16INK4A、HPV L1壳蛋白检测,分析P16INK4A、HPV L1壳蛋白及P16INK4A联合HPV L1壳蛋白在各级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P16INK4A在LSIL组、HSIL组、SCC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5.5%、85.2%、100.0%。同LSIL组比较,P16INK4A在HSIL组及SCC组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HPV L1壳蛋白在LSIL组、HSIL组、SCC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6%、18.5%、0%,HPV L1壳蛋白在LSIL组中阳性率明显低于HSIL组及SCC组(P<0.01)。随着宫颈病变加重,P16+/L1-阳性率有升高趋势(P<0.01),P16-/L1+阳性率有下降趋势(P<0.01)。LSIL组中P16+/L1-阳性率明显低于HSIL组和SCC组(P<0.01),SCC组P16+/L1-阳性率较HSIL组有明显提高(P<0.05)。LSIL组中P16-/L1+阳性率明显低于HSIL组和SCC组(P<0.01)。P16+/L1-较P16INK4、HPV L1壳蛋白单一检测筛查HSIL+特异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 P16INK4A联合HPV L1壳蛋白有望成为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9.
在三亚天涯海角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了一定量的海洋趋磁细菌,最大丰度可达100个/cm3。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发现该区域趋磁细菌绝大多数为趋磁球菌。磁小体形状单一,皆为棱柱形;磁小体排列方式多样,以链状排列为主,包括单链、双链,也有少数成簇排列。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与X-射线能谱仪(EDXS)结果表明,磁小体成分为Fe3O4。趋磁细菌的铁含量平均为2.05%(0.70%~7.53%)。通过16S r RNA基因文库的构建与测序,在78个阳性克隆中得到了16个趋磁细菌序列,分属9个OTU。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其中8个OTU属于α-变形菌纲,1个OTU属于γ-变形菌纲。在全部9个OTU中,有8个OTU与已知趋磁细菌序列的相似性低于97%,有5个OTU与已知趋磁细菌序列的相似性低于93%,说明该区域存在可观的趋磁细菌资源。  相似文献   
80.
传统的形态鉴定主要依赖于分类者的经验和水平,容易产生分类错误。为提高物种鉴定的准确性,作者采用形态学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广西北海涠洲岛采获的3种珍珠贝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可将3种珍珠贝分别鉴定为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宽珍珠贝(P.loveni)和中国珍珠贝(P.chinensis),但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形态学鉴定为P.loveni的标本应为P.lata。P.loveni和P.lata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种,并非为同物异名。珍珠贝属16S rRNA基因序列的种间遗传距离明显大于种内遗传距离,适宜作为该属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在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中,相同种类的不同个体均形成单系群,并获得很高的支持率。分布于中国沿海的珍珠贝属种类应包括P.lata,是否有P.loveni的分布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