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10篇
海洋学   261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邵慧敏  王聪  汪辉  刘天中 《海洋科学》2018,42(2):118-123
利用代谢物组学技术有助于更为深入地了解不分枝丝状微藻黄丝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比较了3种黄丝藻细胞破碎方法(冻融法、超声破碎法、液氮研磨法)以及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3种黄丝藻代谢物提取系统(冷甲醇、热乙醇、甲醇/氯仿法),以期为黄丝藻细胞的代谢组学分析奠定基础。结果显示:液氮研磨法处理下的黄丝藻细胞破碎效果最佳;根据提取到的代谢物的种类角度出发,冷甲醇法的提取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2种提取方法。在黄丝藻细胞中共检测到40种代谢物,包括9种氨基酸、17种有机酸、12种糖类和2种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492.
文章旨在对中国南海软珊瑚来源真菌Eupenicillium sp. DX-SER3 (KC871024)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利用硅胶层析柱、正反相中压层析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对该菌株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参考文献数据对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得到5个已知化合物: 烟曲霉酸、β-腺苷、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N-acyltryptamine和对羟基苯甲醛。其中, 烟曲霉酸在该菌株中产量很高, 预示着该菌株具有开发成该类化合物的工程菌株的潜力。文章还探讨了烟曲霉酸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潜力, 发现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93.
中型浮游动物因摄食微型浮游动物,释放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这种营养级联效应会增加浮游植物丰度和降低中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从而弱化浮游生物网营养传递过程中的下行控制作用。本研究在实验室模拟了食物链中肋骨条藻-裸甲藻-双毛纺锤水蚤的营养传递过程,发现在中肋骨条藻低生物量时,双毛纺锤水蚤偏好于选择摄食裸甲藻;高生物量时,双毛纺锤水蚤偏好选择摄食中肋骨条藻。营养传递过程中存在正的级联效应(0.018~0.12 d^-1),级联效应的大小与裸甲藻的摄食率和双毛纺锤水蚤对裸甲藻的摄食选择指数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双毛纺锤水蚤对中肋骨条藻的直接摄食死亡率大于营养级联效应,从而导致中肋骨条藻生物量的降低。因此,营养级联效应对中型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的影响要弱于中型浮游动物的直接摄食作用。  相似文献   
494.
本研究从红树林沉积物样品中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ms-2,通过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DNA基因片段比对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ms-2。对其产酶性质进行研究表明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为胞外酶而非膜锚定酶,该酶具有良好的嗜热性,且在弱酸条件下酶活性较高,最适宜温度和pH分别为65℃和6. 0,在此条件下最高酶活性为0. 655 7 U/cm3;另外,在浓度为1 mmol/dm3Cu2+、Mg2+、Zn2+、Fe3+和Mn2+条件下,Cu2+对酶活性无显著影响,Mg2+、Zn2+、Fe3+和Mn2+对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Mn2+的抑制最为明显,酶活性下降了29. 96%。由于产业应用中酶解纤维素时通常需要在55~60℃的温度下进行,研究获得的嗜热纤维素酶不仅适合这样的温度环境,还能维持较高的酶活性水平,并且对Cu2+、Mg2+、Zn2+、Fe3+较不敏感,有利于产业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495.
石磺精子利用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交配、产卵的石磺Onchidium sp.进行观察取样,对样本进行常规生物学数据测定,并对解剖个体的两性腺、两性管、受精囊和支囊用Bouin's液固定、切片.通过切片观察,了解石磺精子的形态、发生、运输过程与储藏情况以及受精规律.切片观察表明,精子在两性腺内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一系列形态变化之后暴发性增殖,充盈两性管的收集小管.精子储存存在着"高位储存规律",即在水平方向上处于相对高位处的支囊是异体精子的储存场所,而处于相对低位处的两性管的收集小管与受精囊是自体精子的储存场所;精子通过内部的恋矢和外部的精沟运输到头部的雄性附属腺处,并由其加工成精液,最后通过阴茎刺入对方个体的交配活动完成精子在个体间的运输.精子主要在受精囊里与卵子发生受精作用,未及时受精的精子或卵子在受精囊内会发生自融.同时发现繁殖盛期的石磺个体普遍偏小,符合"性别分配理论"的观点;且第一次交配能开启雌性功能的发展,之后发生雌雄功能转变的交配(S1×L2 ).石磺交配时间一般为1-5h,个别有长达4d的连续交配现象.数理分析认为受精囊的重量与交配时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22,P<0.01),而充当雄性功能的个体重与交配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6,P<0.01).  相似文献   
496.
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技术,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对南海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β-羟基-24-亚甲基胆甾-5-烯-7-酮(1),孕甾烯醇酮(2),cembrene A(3),epoxycembrane A(4),4,8,12-trimethyl-1-(1-methylethenyl)-3,7-cyclotetradecadien-10-one(5),(3E,7E,11E)-11,12-dihydroxy-1-isopropyl-4,8,12-trimethyicyclotetradeca-1,3,7-triene(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和十九烷-2-酮(8).化合物5和8为首次从珊瑚动物中分离得到,6为首次从短指软珊瑚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4显示较强的卤虫致死活性.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是该短指软珊瑚中的重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97.
湘潭南天化工厂的甲胺磷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湘江及下游的湖泊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利用解磷微生物去除江河湖泊中的甲胺磷污染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作者从被该厂甲胺磷废水污染的湖泊中分离细菌样品,以甲胺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经过定向筛选,得到一株可高效降解甲胺磷的菌株HN001.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此菌株对甲胺磷的降解率在48h和96h分别为49.24%和98.20%.对其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测试,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巨大芽孢杆菌的表型特征非常相似.为了进一步确定HN001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分子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菌株HN001与巨大芽孢杆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结果,菌株HN001可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498.
辽宁地区木化石丰富,现已发现早侏罗世松柏类硅化木材 5属 8种,其中包括 2个新种, 2个修订种, 3个已知种及 1个未定种,即: Protophyllocladoxylon chaoyangense Zhang et Zheng sp. nov.,P. franconicum Vogellehner, Protosciadopityoxylon liaoxiense Zhang et Zheng sp. nov., P. jeholense (Ogura) Zhang et Zheng comb. nov., Sciadopityoxylon heizyoense(Shimakura) Zhang et Zheng comb. nov., Protocedroxylon dibneri (Shilkina) Shilkina et Chudajb., Xenoxylon latiporosum Gothan, X.? sp.。本文对新种作了描述,对前人鉴定有误的属种进行了修订,并概述了 5个产地木材化石组合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499.
鸭毛藻内生真菌Hypocreales sp.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采自大连近海的红藻鸭毛藻(Symphyocladia latiuscula)中分离到一株肉座菌目真菌(Hypocreales sp.),对其发酵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TLC)以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并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舍物:双酚A(1);邻羟基苯甲酸(2);吲哚甲酸(3);吲哚乙酸(4);N-乙酰色胺(5);(22E,24R)-麦角甾-7,9,22三烯-3β-醇(6);过氧化麦角甾醇(7);(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8);(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β-甲氧基-3β,5α-二醇(9);啤酒甾醇(10)。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作为天然产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00.
红树林海洋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PLM4)的发酵液对人喉癌细胞Hep-2、肝癌细胞BEL-7404和舌癌细胞TCA8123的生长抑制活性分别为63.6%、59.2%和61.5%。PLM4发酵液经乙醇沉淀和凝胶柱层析纯化可得到多糖纯品。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其分子量和纯度,硫酸-咔唑法、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氯化钡明胶比色法、茚三酮反应和气相色谱法等测定其组分。采用红外光谱分析、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等方法研究其结构。结果表明,该多糖分子量为116kd,由己糖醛酸、甘露糖、葡萄糖和丙酮酸组成,其摩尔比为31:19:6:1,不含硫酸、乙酸和蛋白质。平均每100个己糖基中含有约42个1→3糖苷键、42个1→6糖苷键和/或非还原末端基、13.5个1→2糖苷键和2.5个1→4糖苷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