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9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以相应引物 PCR扩增了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 I亚基基因 (COI)片段 ,PCR产物经 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克隆、测序 ,得到 70 9bp的碱基序列 ,其 A,T,G,C含量分别为 34.4 1% ,2 7.93% ,2 0 .0 3%和 17.6 3%。并比较它与珠江流域中华绒螯蟹 COI序列和日本绒螯蟹 COI序列的差异 ,发现黄河口中华绒螯蟹与珠江流域中华绒螯蟹 COI序列完全相同 ,而与日本绒螯蟹差异非常明显 ,70 9或 6 5 8(不计引物 )位点中核苷酸差异数为 32 ,核苷酸差异率为 4 .5 1%或 4 .86 % (不计引物 ) ,其中 2 5个位点为转换 ,7个位点为颠换。作者倾向于支持存在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 ,或它们为同一种的两个地理亚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92.
崇通盆地第四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俊林  黄定华 《地球科学》1990,15(5):473-480
  相似文献   
93.
The Rhinocerotida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important families in the Pleistocene mammalian fauna of South China. Since the last century, most of the Pleistocene rhinocerotid fossils were prematurely assigned to Rhinoceros sinensis, which has resulted in confusion of taxonomy for decades, especially in South China. The Yanjinggou area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of China, where the neotype of R. sinensis came from, has yielded abundant rhinocerotid fossils and is a key area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recently discovered juvenile skull from a karstic fissure in this area can be referred to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Fischer, 1814), which is the first confirmed non-Rhinoceros rhinocerotid from the area. This new finding indicates that non-Rhinoceros fossils might have been mixed in AMNH collection from Yanjinggou and thus the diagnosis of Rhinoceros sinensis needs re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Stephanorhinus ?kirchbergensis is also detected in Granger’s collection based on our reobservation. The coexistence of Rhinoceros, Dicerorhinus and Stephanorhinus shows the higher diversity of Pleistocene rhinocerotids in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盐度23下青蛤(Cyclina sinensis)鳃、斧足、外套膜和内脏团中Na+/K+-ATPase的活性差异,并以活性高的鳃组织为对象,对青蛤实施了低盐(23→16)和高盐(23→36)突变的胁迫,监测了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盐度23下青蛤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盐度突降胁迫下,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于前16 d逐渐升高,第17d起显著升高(p<0.05),第18 d达到峰值,于第20 d回落,但仍高于起始水平;在盐度骤升胁迫下,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于前13d逐渐降低,第14 d起显著降低(p<0.05),于第15 d达到最低值,继而回升至平稳水平,但仍低于起始水平。青蛤不同盐度胁迫下其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响应方式不同,低盐时活性增加,而高盐时活性下降;此外,青蛤在盐度胁迫下对自身渗透压的调节则需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95.
在早春利用水泥池塑料大棚,采取控温控光,充气、移植水草(喜旱莲子草)、控制水质及合理投饵等强化培育技术,将长江水系中华绒整蟹大眼幼体培育成“早豆蟹”,使蟹苗当年养成商品蟹,改革河蟹两年养成的传统生产模式。经过两年的研究,在1287.2m2试验池中共培育出“早豆蟹”183万只,平均每平方米700多只。成活率达60%,投入产出比为1:2.5,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6.
中华鳖气单胞菌疖疮病的可溶性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健康鳖与患疖疮病病鳖4种组织和血浆的可溶性蛋白质。结果表明,中华鳖组织和血浆的蛋白质电泳图谱存在组织特异性;病鳖与健康鳖的蛋白质分离谱带上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谱带的增多.  相似文献   
97.
中华绒螯蟹幼蟹维生素C营养需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每100g等氮、等能纯化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800,1 000mg维生素C(Vc)多聚磷酸酯(LAPP),用这样配制成的试验饲料饲喂已淡化5d的河蟹大眼幼体及后续幼蟹25d,探讨Vc对大眼幼体和幼蟹生长、存活、蜕壳频率及抗逆性的影响,同时探明幼蟹对Vc的适宜需求量,结果表明,饲料Vc添加量为100~400mg/100g时,可以保证幼蟹正常生长、存活和蜕皮,尤其以投喂添加Vc200mg/100g(C2组)和400mg/100g(C3组)饲料的Ⅲ期幼蟹增重率、存活率和平均蜕皮频率较高,其中C2组(上述各指标值)分别为516.18%,62.83%,2.58,C3组分别为458.89%,66.17%,2.61;饲料中缺少Vc时(如C0组),Ⅲ期幼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和平均蜕皮频率最低,分别为265.31%,26.67%和2.26.饲料中Vc的添加量达到800mg/100g(C4)和1 000mg/100g(C5)时,幼蟹的蜕皮反而受到抑制,平均蜕皮频率降低,蜕皮周期延长,且存活率降低,到Ⅲ期幼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和平均蜕皮频率在C4组分别为355.7%,31.33%,2.39,在C5组分别为307.53%,28.56%,2.19.此外,各处理组幼蟹对抗逆性影响的试验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饲料中添加Vc能提高幼蟹的耐低氧能力和耐pH突变能力,而对耐盐度突变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为保持幼蟹良好生产性能,饲料中添加的Vc?  相似文献   
98.
金刚  李钟杰 《湖泊科学》1999,11(2):172-176
本文对池塘育成的一秋龄成熟中华绒螯蟹生殖行为的观察表明,其具有生殖洄游习性,当年10月是其活动高峰期,而湖泊放流育成的早熟河蟹其活动高峰在当年10月及翌年3月,在湖泊淡水水体中少数个体有交配的行为,翌年3月份发现部分雌蟹的纳精囊内有精液。  相似文献   
99.
在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崇明试验基地池塘养殖中发现 ,中华绒螯蟹辽河种群性早熟个体最初捕捉日期为 8月 15日 ,而长江种群为 8月 2 0日 ,二者相差 5d .此后性早熟个体的捕捉数量逐渐上升 ,10月份达高峰期 ,11月份显著下降 .在性早熟蟹群体中 ,辽河种群的性腺发育略领先于长江种群 ,而体重显著低于长江种群 (P <0 .0 1) ;雌、雄性早熟蟹不存在显著的体重差异 ,但雌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雄性个体数量 .  相似文献   
100.
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ka以来古气候演化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起自然发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肝胰腺中,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HQ010516A-1至HQ010516A-6)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进行了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等方面的检验.同时择代表菌株(HQ010516A-1)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另外,以代表菌株(HQ010516A-1)对健康蟹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了该菌株在所检病例的病原学意义;用37种抗菌类药物对3株菌所做的药敏试验,结果均表现对头孢噻肟等29种药物呈现敏感或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6-40 mm)、对头孢唑啉等3种药物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0-12 mm)、对青霉素G等5种药物耐药(无抑菌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