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4篇
  免费   2396篇
  国内免费   4747篇
测绘学   265篇
大气科学   2781篇
地球物理   2182篇
地质学   7036篇
海洋学   3418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975篇
自然地理   391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607篇
  2021年   560篇
  2020年   649篇
  2019年   798篇
  2018年   661篇
  2017年   619篇
  2016年   650篇
  2015年   694篇
  2014年   925篇
  2013年   850篇
  2012年   944篇
  2011年   943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889篇
  2008年   864篇
  2007年   924篇
  2006年   959篇
  2005年   839篇
  2004年   847篇
  2003年   748篇
  2002年   659篇
  2001年   556篇
  2000年   540篇
  1999年   507篇
  1998年   395篇
  1997年   380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64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1979—2019年CN05.1中国区域高分辨率降水格点数据、英国Hadley中心观测海温数据、ERA5逐月大气再分析资料及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华南后汛期期间(7—9月)IOD Modoki事件与华南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关系及可能机理。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华南后汛期降水异常与热带印度洋中部(东和西部)海温异常呈显著正(负)相关关系,表现为印度洋IOD Modoki或印度洋三极子事件的空间分布型。滤除ENSO信号影响后,华南后汛期降水异常仍和IOD Modoki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IOD Modoki正异常对华南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影响有以下途径,一方面,异常水汽从热带印度洋东部向西输送至热带中印度洋后,在北半球受科氏力作用向东输送至华南地区,为华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并且对华南地区降水正异常的主要水汽辐合贡献为平均水汽的水平扰动散度项和扰动引起的平均水汽垂直平流项。另一方面,热带东南印度洋海温负异常,通过Mastuno-Gill响应引起对流层低层自热带东南印度洋至热带中印度洋有东南风异常,增强了70°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在北半球向东输送至西北太平洋,这引起了华南地区对流层低层气旋式环流异常。另外,热带东印度洋对流层低(高)层异常辐散(辐合),华南地区低(高)层异常辐合(辐散)增强了东亚地区的局地Hadley环流,有利于华南地区降水的产生。再者,IOD Modoki引起南亚季风区受异常下沉运动控制,并通过季风-荒漠机制引起副热带北大西洋东部、北非荒漠区及地中海西部周围正涡度异常,激发了沿急流向下游传播的准静止Rossby波,增强了日本海高压异常和华南及邻近地区对流层低层气旋式环流异常。上述原因均有利于华南地区降水的产生,反之亦然。上述结果在数值模式中亦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使用1979—2021年国家气候中心160站(R160)和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 314站(R2314)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利用E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解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两类资料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气因素之间物理联系的表征水平差异,并分析了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R160在我国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站点极为稀疏,导致其各EOF模态对上述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描述失真,中东部地区偏低的空间分辨率会使局地强降水的变化特征信号损失,造成降水的年际变率降低。而R2314主模态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我国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特别是在极端降水频发的江淮地区以及降水受局地地形影响较大的山区,其EOF主模态的空间分布和时间系数演变与ENSO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原雪盖等气候强迫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53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我国南方西南和中东部区域两次持续10 d以上的低温雨雪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中欧亚大陆中高纬东亚大槽均加深,但环流形势有差异。西南过程呈现"北高南低"形势,关键脊区在贝加尔湖,而中东部区域过程"北高南低"和"西高东低"形势共存,关键脊区从乌拉尔山延伸至贝加尔湖。两次过程异常的环流与北大西洋向东传播的波列有关。(2)西南过程关键脊区提前过程3 d发展并东移至贝加尔湖,形成稳定形势;而中东部区域过程关键脊区提前过程一周发展,在开始日达最强。两次过程均伴随蒙古高压东移南压使地面降温,500 hPa关键脊区超前蒙古高压2 d变化。西南过程降温主要受到冷平流和绝热冷却影响,而中东部区域过程主要受到冷平流的影响。(3)西南过程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只受南支槽支配。中东部区域过程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由南支槽和西太平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两次过程水汽正收支主要来自南边界。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北方磷矿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中国北方内生磷灰石、变质及沉积型磷矿成矿特征及典型矿床的研究,建立了各种类型磷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确定了各类型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矿床的共生规律,为开展磷矿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北方磷矿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朝准地台、塔里木准地台边缘深断裂附近和台中隆起带以及天山-兴安、祁连-秦岭、额尔古纳几个地槽褶皱区的中间地带,不同程度地具备中国北方三种主要类型磷矿的成矿条件。研究分析认为中国北方的内生磷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绿岩带型磷矿和古元古代沉积变质磷矿显示一定的找矿潜力,沉积型磷矿一般品位低、规模小。通过归纳,在中国北方划分出磷矿的二级城矿区4个、三级成矿带15个、四级成矿亚带19个。圈定成矿预测区A级2个,B级C级各23个。确定了21处可开展进一步工作的地区。  相似文献   
996.
南海区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现状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3年与2006年对南海区琼州海峡两岸重点岸段(雷州市徐闻县龙塘镇赤坎村岸段、海南省海口市镇海村岸段和新海村岸段)的海岸侵蚀进行了现场监测,测量了侵蚀的长度、宽度和面积。对两年现场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岸侵蚀长度的平均速度为200m/a,宽度的平均速度为20m/a,面积的平均速度为4000m2/a。应用了地质分析、水动力分析、极端海洋气候影响分析等新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海岸侵蚀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北部的滑塌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4年对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北部实测的8条浅地层记录中,我们发现这些测线上都有滑塌构造,并形成了一条平行于陆架转折线的滑塌带,滑塌带呈NNE向展布,平均宽约7.5km,它们是沉积物流从陆坡上部向下移动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8.
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许多学者对其成因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往往只注重地壳浅部和侧向碰撞的研究,而忽视了深部的壳幔相互作用。从地形地貌、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地质事实出发,论述了南海存在着大规模的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单的以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为主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来模拟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指出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是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的主要推动力,对南海的形成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研究区海域的水文泥沙进行现场测验,对比1960-1962年海图、1995年和2001年水下地形图三期地形数据和分析浅地层探测数据等方法,分析了舟山外钓山岛西海岸边坡的水动力、悬浮泥沙及冲淤特征,探讨了海岸边坡发育演变的模式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岩岬角海岸与潮流深槽的边界控制及往复潮流的作用下,舟山外钓山岛西海岸边坡演变是一个"上淤下冲"的模式,即边坡变陡至边坡土体失稳并在不定期外力触发下滑塌堆积坡脚,然后上部重新淤积、下部滑坡体不断被侵蚀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戴燕玉  林茂 《海洋学报》2007,29(3):90-97
在对南黄海和东海毛颚类生态特征的研究数量分布特征后的续篇.重点探讨调查区毛颚类群落性质和群落结构的特征及与海区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区共记录毛颚类28种,种类季节变化不明显,周年共有种达64.3%;但群落优势种则有季节差异与区域差异.毛颚类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年均值分别为1.68和0.64.H'的平面分布表现出外部海区大于近岸海区的分布格局.在群落中存在4个生态类群,其中近海暖温带类群和广盐暖水类群可分别指示黄海水、浙江沿岸流和东海陆架混合水在南黄海和东海这两个海区的相互推移和消长过程.此外,从不同侧面的计算分析也表明,影响群落特征值(H')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和盐度.群落性质是以近岸暖温带低盐种和暖水广布种为主,近岸暖水种和大洋暖水种占一定比例的暖温带-亚热带群落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