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438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8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0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51.
Relative sea level variations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Arabian Gulf have been estimated in the past using no more than 10 to 15 years of observations. In this study, we have almost doubled the period to 28.7 years by examining all available tide gauge data in the area and constructing a mean gauge time-series from seven coastal tide gauges. We found for the period 1979–2007 a relative sea level rise of 2.2 ± 0.5 mm/year. Using the subsidence observed at 6 GPS stations within a radius of 100 km of the tide gauges as an indication of the vertical land motion, the corresponding absolute sea level rise is 1.5 ± 0.8 mm/year that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global estimate of 1.9 ± 0.1 mm/year (Church and White, 2011) for the same studied perio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temporal correlations we conclude that previous published results underestimate the true sea level rate uncertainty in this area by a factor of 5–10.  相似文献   
952.
应用漂流浮标,结合卫星高度计资料和示踪粒子法,研究了中国南海中尺度涡的输运能力。从浮标漂流轨迹和对应的流场分布可知在真实海洋中存在涡对物质的输运,陷入反气旋涡的漂流浮标跟随涡旋顺时针打转4圈,以圆弧形轨迹运动至海南岛以东。进一步通过示踪粒子法进行长期模拟得出涡内物质会以和涡相同的旋转方向旋转前进,在忽略水平方向上的混合对示踪粒子轨迹影响的情况下,在第55天,93%的质点(153个)将跟随涡旋运动,7%的质点(11个)会在中途与涡旋分离,运动中涡会不断把内部物质甩向涡的外缘,质点会从涡最边缘速度由大转小处脱离涡旋,但是大多数质点会跟随涡旋在其边缘以圆弧形轨迹向前运动,并最终稳定在涡旋的最边缘。  相似文献   
953.
由三维射线追踪微分方程推出掩星三维直角坐标射线追踪的矩阵方程,对实现射线追踪的具体步骤进行讨论。采用NeQuick 作背景模拟夜间和白天的掩星电离层三频载波相位延迟观测数据,采用双频绝对TEC反演法对白天模拟数据进行反演,并比较3种不同频率组合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附加相位延迟等精度观测条件下,L1 L5组合获得的反演结果与模式值最为吻合。  相似文献   
954.
基于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的发展,我们利用具有北斗、GLONASS和GPS三系统信号接收功能的接收机观测的数据,结合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的反演算法,提取出GNSS三系统观测的电离层TEC;同时,将GNSS三系统获取的TEC应用到电离层TEC地图、行进式扰动、不规则体结构和电离层的太阳耀斑响应等方面的研究中,这也是首次使用三种GNSS系统数据对电离层进行联合探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了北斗系统的GNSS三系统在研究中国地区电离层TEC地图、周日变化、逐日变化,行进式扰动以及电离层的实时监测等方面较单系统的GPS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55.
陆态网络GNSS连续站分区解算方案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伟  武艳强  章力博  朱爽  孟宪纲 《地震》2014,34(4):136-142
针对陆态网络GNSS连续站分区设计了三种方案,其中方案1(区域方案)将测站按区域划分为6个子网,每个子网包含55个测站;方案2(大网方案)分为3个测站全国分布的子网,每个子网包含100 个测站;方案3(小网方案)分为8个测站全国分布的子网,每个子网包含55个测站。按照上述三种方案分别处理了陆态网络2010年第110天至2013年第103天的观测数据,从测站时间序列、点位水平速度场、两点间基线长度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三种方案解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的方案解算结果存在差异但差异量值较小。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和计算耗时等因素,讨论了陆态网络GNSS连续站分区方案的选取。  相似文献   
956.
北京GNSS连续观测台网孔径较小,不同的建设和管理单位执行着不同的规范,城市人 为活动强烈引起较多干扰,给观测数据的使用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对北京GNSS连续观测台网 数据做了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原始数据的高水平解算,设备、超差、迁址的改正,逐站消除E 分量线性趋势变化等。在全部可用1:个连续站E分量上,日本9. 0级地震前呈下锯齿波异常 (缓慢西移)、临震阶跃回升(快速东移)、震后n形恢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震过程,这个过 程在以往的GNSS观测中很少见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尤其是临震快速东 移,他不受人为设定的正常值大小影响,具有明显的预报和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957.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Euler vectors based on GNSS horizontal movement field, the number of estimated parameters can affect Euler vector results. This issue is analyzed through theoretical deduction and practical example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of Euler vectors in different solving models is deduced. Meanwhile, based on GNSS horizontal movement field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2004 to 2007, two common models ( RRM and REHSM) are used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solving models on Euler vectors and the follow-up stud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difference in a block's entire rotation can reach 2. 6mm/a, and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erefore, the results of horizontal movement are different using different kinematic block models, and thi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in the analysis of crustal horizontal movement.  相似文献   
958.
海啸造成的灾害与损失并非都与淹没有关,特别是港口中海啸诱导的强流会对船只及海事设施产生重要的影响及损害.由于海啸流观测数据稀缺及海啸诱导涡流机制的不确定性,过去60年海啸科学主要集中于对海啸波特征及淹没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海啸流模拟及验证工作开展较少,导致对海啸流基本特征及其造成灾害现象的曲解.开展海啸诱导的涡流研究及预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及紧迫.考虑快速海啸预警需要,综合对比海啸诱导涡流的物理框架及模型方法,探索兼顾效率与计算精度的海啸流模拟方法是本文的核心工作及出发点.通过分析浅层湍流相干结构(TCS)产生的主要物理耗散机制,确定了考虑2D水平耗散机制的非线性浅水方程可用于海啸涡流的模拟分析.基于高精、高分辨率有限体积模型Geoclaw建立了三个精细化的港口海啸流模型,模型分辨率为5m.利用基于海啸浮标反演的海啸源模型作为初始条件,模拟分析了日本东北地震海啸在远场的海啸波流特征.海啸波流特征模拟结果与观测吻合较好,结果可信.对比发现:波驱动的自由表面流,小的位相或波幅误差就会导致大的流速误差,流的模拟和预报相对波幅来说更具挑战性.研究了海啸波流能量在港池中的分布特征,得到:港池入口及防波堤两端常被强流控制,具有极高的危险性;相对于波幅的空间变化,海啸流具有更强的空间敏感性;所建立的高分辨率海啸模型模拟再现了日本海啸在近场的涡旋结构,给出了与观测基本一致的涡流特征.最后,引入海啸流危险等级标准,分析了港口海啸流危险性等级分布、船只疏散的安全深度及回港的时间周期.针对港口、海湾同时考虑海啸波流特征的海啸预警与评估对于港口应急管理者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9.
探讨利用双观测值的3种消电离层组合方式,并列出双频和三频模式下的所有消电离层组合观测值。在此基础上,以定位中误差和整周模糊度中误差作为评价指标,提出最优消电离层组合集的选取方法。计算表明,双频模式下16个独立组合集效果均等价,且在高于0.02 m伪距噪声的情况下无法获得单历元双差模糊度固定解;三频模式下2 196个独立组合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最优组合集在不高于0.6 m伪距噪声的情况下可获得单历元双差模糊度固定解。并且,所选最优组合集优于TCAR/CIR和矩阵变换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0.
针对流动形变监测现有的水准、GNSS、重力等观测手段,设计并开发出一套具有从流动监测任务的设计、管理与实施,到数据资料检查验收以及数据资料综合查询等功能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电子地图和列表方式来设计测量任务,作业小组通过短信向管理系统报告作业状况,系统记录每个测量任务的实施过程,从而形成观测历史。利用该系统可为任务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历史资料,提高流动监测业务的效率和数据资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