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共轭伸展褶劈理夹角的定量解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地质学者先后在浙、皖、赣、湘的“板溪群”及震旦系中发现了古生代的生物化石。因此,再次将“板溪群”是否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江南古陆是否存在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是否需要重新厘定等问题提了出来。1993 年笔者于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内的“双桥山群”岩块中,首次发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1996 年又在该混杂岩带多处的“双桥山群”岩块和“下震旦统志棠组”中找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还首次在“登山群拔竹坑组”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几丁虫化石。经数年野外多次观察和对室内化石鉴定、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以及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所发现的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及其岩石组合是一套洋盆深水相沉积;登山群拔竹坑组,是早古生代的一套浅水陆棚 深水陆棚 半深海相沉积。结合同行学者在邻区“板溪群”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笔者认为:“板溪群”不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岩带,江南古陆是不存在的,华南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还经历了一次洋盆演化过程,现在的构造格局是印支运动奠定的  相似文献   
102.
金山金矿成矿年龄测定及华南加里东成金期的讨论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金山金矿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金属床,属于变质细碎屑岩型,产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中,矿石由超糜棱岩型及石英脉型组成。对于其形成时代有晋宁期,燕山期,晋宁期+燕山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等多种观点。  相似文献   
103.
皖南地区前南华纪浅变质岩系是江南造山带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对本区前南华纪浅变质地层——环沙组和牛屋组所进行的沉积地质学研究,可识别出浊积岩相和深海—半深海相沉积,两者均属活动类型沉积建造。进一步的沉积相序研究表明,环沙组沉积环境总体反映出浅—深—浅—深的沉积变化,牛屋组沉积环境总体反映出由深变浅的沉积变化。对发育于环沙组和牛屋组上段的小型斜层理进行测量,经水平校正后两者古流向都指向北,证明其物源都来自南方。沉积岩骨架颗粒统计结果表明,环沙组物源构造属性为岩浆弧,牛屋组上段物源构造属性为再旋回造山带。结合侵入牛屋组下段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推测环沙组沉积于弧后盆地,牛屋组下段沉积于边缘海盆地,牛屋组上段沉积于周缘前陆盆地。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江南造山带东段本区相应时段的大地构造演化格局。  相似文献   
104.
The Neoproterozoic Jiangnan orog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the Precambrian tectonic evolution of South China. The tectonic nature of the Ne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basins is still controversial, due to poor understanding of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s and the lack of geochronological data. Here, we present sedimentological, provenance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from the Heshangzhen Group in the eastern Jiangnan orogen. Sedimentolog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uojiamen Formation was deposited in a submarine fan, and the overlying Hongchicun Formation was deposited in front of a fan delta. The youngest detrital zircons constrain the lower Luojiamen and Hongchicun formations with ages of 827.3 ± 8.4 Ma and 825 ± 12 Ma, respectively. The sandstones of the Luojiamen Form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 number of intermediate to felsic volcanic grains, suggesting a volcanic arc source. In contrast, quartz and sedimentary lithic grains increase in the Hongchicun Formation, showing a new input from a collisional orogenic source. Detrital zircon from six sandstone samples in the Luojiamen and Hongchicun formations yield similar age spectra of 930–820 Ma with a peak at ca. 845–860 Ma, with one main cluster at 930–820 Ma. Detrital zircons of 930–845 Ma show a positive value of εHf(t)(+2.4 to +11, mean +7.6),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volcanic arc of the nearby Shuangxiwu Group. There are a minor group of zircons with U-Pb ages ranging from 820 Ma to 845 Ma from the middle part of the Luojiamen Formation and Hongchicun Formation, with εHf(t) values between-20 to +2.4,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uangqiaoshan Group. within light of the bidirectional paleocurrents in the Luojiamen Formation,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zircons of 820–845 Ma were recycled from the Shuangqiaoshan Group, which is derived from a continental arc to the northwest. Our data suggests that the Luojiamen Formation was formed in an inter-arc basin, while the Hongchicun Formation was formed in an accretionary wedge-top basin. When juxtaposed with the conglomeratic characteristics at the bottom of the Luojiamen Form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unconformity represented by the ‘Shen Gong Movement' reflects the rapid erosion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island arc volcanic material. The disconformity between the Luojiamen and Hongchicun formations is the imprint of transition from inter-arc basin to accretionary wedge-top basin,which represents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Shuangxiwu arc and the Yangtze Plate.  相似文献   
105.
湘西王村剖面寒武系花桥组浊积岩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湘西王村地区的寒武系代表江南斜坡相沉积序列,传统的下寒武统划分为杷榔组、清虚洞组;中寒武统划分为敖溪组、花桥组(下部);上寒武统划分为花桥组(上部)、追屯组。其中,花桥组中浊流沉积发育,可识别出7次规模较大的浊流活动期,第一期浊积岩包括69个浊积序列,分别归属于11个副层序;第二期浊积岩包括37个浊积序列,分别归属于7个副层序。每个副层序的下部表现为近源浊积岩,上部表现为远源浊积岩,所代表的海水深度变化由浅变深。第一期浊流活动发生在海平面上升时期,形成三级层序的海侵体系域;第二期浊流活动发生在海平面较低、斜坡较陡时期,形成三级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江南斜坡带中—上寒武世浊积岩频繁出现反映台地边缘深大断裂周期性活动强,断裂两盘升降差异运动显著。  相似文献   
106.
冬季亚洲中强震与夏季我国东部主雨带的准同纬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4~2003年50年亚洲中强震与我国地温资料,分析了冬季震中纬度—震涡中心纬度—冬季我国东部强地热涡中心纬度—夏季我国东部主雨带纬度4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冬季中强震与夏季主雨带之间具有较好的准同纬性. 这是每年汛期降水预报的一个指标. 文中也讨论了应用此预报指标时的一些特例.  相似文献   
107.
用均生函数预测模型预报降水的若干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均生函数的处理原则,对目前常用的均生函数逐步筛选模型,主成分模型进行预报试验,提出带逐步筛选的主成分模型,并用变化幅度较大的降水序列对三种模型进行若干预测试验,结果表明,逐步筛选的主成分模型优于主成分模型,在对不同预报步长的预测试验中也表明,逐步筛选的主成分模型在预测效果以及模型的稳定性方面都是较好的。  相似文献   
108.
周洁 《地质学报》2014,88(1):53-62
旌德岩体是江南造山带东部一个典型的高Sr/Y岩体。锆石的原位U-Pb定年表明,该岩体侵位于141±1Ma。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岩体中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斜长石为奥长石、中长石。全岩地球化学表明,高的SiO2(66.01% ~ 70.87%),Al2O3(14.91% ~16.24%),全碱(K2O+Na2O = 6.64% ~ 8.01%),K2O/Na2O变化范围在0.78~1.04,Sr(189×10-6 ~ 452×10-6),和LREE;低的HREE和HFSE含量,Eu有轻微的负异常到弱的正异常(δEu=0.81~1.18)。岩体具有高的Sr/Y(23 ~ 66)值和(La/Yb)N(13 ~ 58)值,且MgO、Cr、Ni含量较低。相对较高的εNd(t)=‒12.92~‒6.28,二阶段模式年龄 tDM2 = 1.4~1.9Ga,岩体中发育有岩浆混合成因的暗色包体,指示有幔源岩浆参与。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岩浆底侵到壳幔过渡带附近,导致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旌德岩体,且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9.
董学发 《江苏地质》2014,38(3):347-351
造山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在我国主要造山带都有分布,但在华南地区的江南造山带却少有人研究.通过与典型造山型金矿进行对比,认为浙江璜山金矿在成矿构造环境、赋矿地体变质特征、成矿时间与构造变形、峰期变质时间的关系、成矿元素富集特点以及成矿流体特征上,均与造山型金矿类似,所以确认璜山金矿为典型造山型金矿.璜山造山型金矿的确认对江南造山带区域找矿、璜山金矿深部找矿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而且对江南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了约束.  相似文献   
110.
江西庐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的东段北侧,出露前震旦纪星子群和双桥群变质岩,最近在双桥山群地层中发现了一套枕状构造发育的细碧岩-角斑岩组合。通过对细碧岩-角斑岩组合和与其紧密共生的英安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组合具有洋岛型玄武岩的特点,形成环境为陆壳基础上的弧后小洋盆;英安岩中SHRIMP锆石U-Pb测年得到表面年龄介于830~850Ma,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840±7)Ma。因此,皖南(歙县)缝合带有可能呈近东西向一直延伸到赣北的庐山地区,而江南造山带至少在830~850Ma期间仍未关闭;同时也证明双桥山群是中、下扬子地块"一盖多底"中基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