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7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594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425篇
地球物理   288篇
地质学   1648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91.
A Statistical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Climatic Trend Turning Point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 two-phase trend model is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turning-point signals of evolution trend in long-term series of a climatic element. Based on nonlinear fitting, the revised model brings out more evident improvement of the linear model proposed by Solow et al. (1987). Both theoretical deduction and case calculation show that our version can search the turning point and period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 In particular it is fit for computer exploring the turning points in long-range records from stations covering a large area, thus avoiding subjective judgement by a usual drawing method.  相似文献   
192.
肋木是欧亚大陆早一中三叠世最标志的一属植物,在华南以往的地质文献中尚未报道过。本文描述了首次发现于桑植县一带中三叠世巴东组下段的一种肋木化石即湖南肋木(新种)。根据这个种的孢子囊近似凹入的盘形等特征,认为它是一种适应在水体中漂浮的滨海潮坪植物。此外,文中对肋木的地质、地理分布也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并提出其确切的地质时限为印度期一安尼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3.
选用中国185个常规气象观测站,从建站~2000年历年沙尘暴日数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异常的响应。结果表明:虽然单个沙尘暴过程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但年沙尘暴日数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在空间上有5个自然尘源区,即河西走廊、南疆盆地南缘、阿拉善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浑善达克沙地等沙尘暴高发区。比较近50年来中国沙尘暴日数的年代际变化,总体趋势在减少,20世纪90年代是近5个年代中最少的。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沙尘暴日数有明显的回升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沙尘暴与春季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关系密切,当春季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呈EOF1模态时,当年中国北方沙尘暴日数明显较常年偏多。  相似文献   
194.
中国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中国早、中、晚寒武世和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诸文的继续。在笔者等的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区(主要是蒙兴地区、昆仑秦岭地区、西藏地区、海南岛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地质资料,编制出了中国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图,并撰写出本文。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研究程度较高,其岩相古地理图和文字论述都是定量的。其他地区的研究程度较低,其岩相古地理图和相应的文字论述则是定性的和概略性的。中国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的基本格局仍和早奥陶世的一样为“两槽和三台相间分布”。两槽即天山北山蒙辽吉槽地和昆仑秦岭槽地,三台即准噶尔蒙兴台地、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台地和西藏华南台地。但是这些古地理单元及其次级古地理单元的特征却与早奥陶世的有所不同或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5.
The results of the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n bulk sediment fromthree cores collected in Albano crater lake (Central Italy) are reported, andthe main markers of the pala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last 26ka are discussed. The sediment of Lago Albano consists of greysilt and mud, and is made of volcanogenic, calcareous, siliceous and organicmaterial. Some tephra layers provide a chron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sequence. The 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sediments are strongly impacted by theAlban Hills volcanism (Roman volcanic area), but there are also strong changesof organic/inorganic matter ratios, owing to variations in biologicalproductivity and terrigeous supply from the catchment. Six chemostratigraphiczones record the main steps of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cold and dry climate ofGlacial Maximum to the warmer and more humid Holocene climate. The most usefulgeochemical indices are: biogenic silica, CO2, Br and organiccontent (OM) for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Al, Y, CIA (Chemical Index ofAlteration), Al/Rb, Ti/Zr and Y/Al ratios for terrigenous clasticmaterial; OM/Al ratio for organic/terrigenous ratio; S/Fe andMo/Fe ratios and Authigenic U for redox diagenetic conditions of the lakesediment. The geochemical records agree rather well with those of thelithological and paleomagnetic studies, and despite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are less detailed than those acquired by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remains, thepala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inferred is consistent. A comparison of thechemostratigraphic results of Lago Albano with those obtained on coevalsediments from Central and Southern Italy lakes supports the role of the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as important complement to more sophisticatedtechniques in the pala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s.  相似文献   
196.
描述了发现于合川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三种似木贼植物化石,即Equisetites flus Harris,E.1ateralis(Phillips)和E.columnaris(Brongn.)Phillips。标本保存良好,依据植物和双壳类化石的分布关系,提出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同时,分析了东岳庙段的岩相特征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97.
透视伊拉克的地缘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共和国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结合部,是广大中东干旱缺水地区中的一块最大的绿洲,自古以来就是中东的心脏,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近代,伊拉克发现了丰富的石油,更使之成为世界列强的争夺之地。2003年3月20日上午10时35分,在全球各国无数人的关注之下,伊拉克战争全面打响了。本文从政治地理的角度对伊拉克的位置、民族宗教与地缘政治的关系,以及未来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供关心伊拉克战争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8.
我国北方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利用地闪定位仪(DF)探测了我国大兴安岭(东北地区)和北京地区的雷电活动。文中详细分析了地闪的空间分布,并讨论了不同地区各雷电参量的时间变化规律。两地区雷电活动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均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可能与本地区的天气背景及地理特征有密切的联系。要较深入地了解上述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将雷电活动与天气因子的给合讨论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99.
吉林延边安图县海沟地区的海沟岩群系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建的特殊岩石地层单位(Speciallithostrati-graphicunits),由3个岩组构成:团结岩组为碎屑岩夹大理岩;东方红岩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凝灰质砂岩;四岔子岩组为一套含铁岩系,主要由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组成。三者的接触关系均为断层接触,而且四周为元古代、早古生代的花岗岩所侵吞,属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残留的的构造岩片堆积产物,其时代为中元古代。这个岩组的建立,对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中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陆缘裂谷的形成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以及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0.
位于藏东-滇西高原构造急剧转折地段的独龙江地区,其花岗岩体内系统垂向取样的9个花岗闪长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在4~6.8Ma之间.裂变径迹分析显示样品应处于剥露的部分退火带,其表观年龄主体表现为冷却年龄,部分具混合年龄特征.热史分析揭示出岩体至少记录了自晚中新世以来的3个显著冷却阶段.早期的时限可推至约13~8Ma,中、晚期的时限分别在约5.5Ma和2.8Ma,基本可以与区域上的不整合相对应.依据冷却史推导的各阶段剥蚀速率分别为0.10~0.12mm/a,0.26~0.3mm/a和0.85~1.02mm/a,可以与藏东-滇西高原周缘及邻区的盆地沉积记录相对应.研究结果为探讨藏东-滇西高原晚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抬升-伸展变形提供了定量的参照时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