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球物理   190篇
地质学   251篇
海洋学   350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夏炯煜  夏治中 《测绘学报》1993,22(4):249-254
本文阐述武汉人卫站第三代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并介绍了1990年和199年的观测情况。从两年多的观测实践和国外返馈的结果可知:①武汉站第三代卫星激光测距系统能够观测所有带反射镜的激光卫星,具有一定的地影观测能力,单次测距精度为2-4cm;②实现了用微机进行实时跟踪控制;③研制的软件系统可以提高卫星位置预报精度、增强信噪分辨力、以及提高资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2.
应用地震危险性评定专家系统,根据区域地球物理、地质等方面资料,进行了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地震危险性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其结果与传统方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3.
裂隙岩体强度试验单点法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裂隙岩体强度试验的基础上,用大量原位测试数据对裂隙岩体直剪破坏机理和裂隙岩体直剪破坏的基本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试验技术;给出了裂隙岩体直剪破坏时的充分必要条件并加以量化。  相似文献   
994.
铁杂质对金红石晶胞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我国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及人工合成的金红石用X射线衍射法,在室温下进行了系统的晶胞参数测定。将其与化学分析及探针分析结果相对照,说明随着金红石中以类质同象置换形式存在的Fe~(3+)离子增加,晶胞参数也相应逐渐增大。 本工作对1号样品还进行了高温衍射测量,计算出金红石在不同温度下的晶胞参数及金红石晶胞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线性方程。此外,还用激光热膨胀法测定了金红石的热膨胀系数,以资对照。  相似文献   
995.
钝顶螺旋藻质粒的电镜观察及杂交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于1992年6月-1993年4月,对钝顶螺旋藻质粒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及分子杂交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层分子膜展开技术,能够观察到超螺旋以及闭合环形的质粒图象;S6质粒大小的平均值约为2.0kb,与电泳检测的结果稍有出科。斑点杂交结果表明,不同形态藻株S6、F3、F3弯与F3直质粒之间具有一定同源性,与染色体DNA之间均显示同源性。对钝顶螺旋藻质粒的进一步研究将推动其基因工程育种的开展。  相似文献   
996.
胞内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外源DNA,是钝顶螺旋藻/节旋藻(Spirulina/Arthrospira platensis)遗传转化的难点之一。通过用EDTA螯合Mg2 抑制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方法,对外源质粒进行了甲基化修饰。结果表明,修饰后的外源质粒可抵抗限制性内切酶3h的降解,有利于钝顶螺旋藻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997.
大黄鱼溶藻弧菌病细胞病理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患有典型弧菌病症状的养殖大黄鱼(Pseudociaena crocea)的主要组织进行了细胞病理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鱼的肝、肾、脾等组织细胞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坏死现象,严重时整个细胞呈溶解状态。在此基础上对该病的致病机理和致死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胞内多糖IPSⅡA对化疗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注射环磷酰胺构建化疗小鼠模型,再分别注射不同剂量(0.5、1、2μg/g)的IPSⅡA,14d后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免疫器官称质量并且应用炭粒廓清法和溶血素测定法测定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和B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功能。结果发现IPSⅡA能显著改善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减少、胸脾指数降低,还能使单核细胞吞噬功能、B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功能得以恢复和提高,并且存在剂量累积效应。可见IPSⅡA能显著逆转化疗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成为癌症化疗辅助药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对虾球形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对虾进行病毒的检测,发现一种新的球形病毒,这种病毒直径约80~100nm,具有包涵体,形态上有两种电子密度,球形病毒数量较多,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没有发现,主要侵染对虾的肠、鳃、肌肉、肝胰腺等组织;宿主细胞的病理变化表现为内质网水肿,线粒体内嵴肿胀及局部溶解,酶原颗粒和粘蛋白原变性等;球形病毒与杆状病毒混合感染是对虾爆发流行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00.
硒剂量对钝顶螺旋藻的生理生化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进行不同剂量水平的硒处理,以单位生物量S.platensis的加硒量为硒剂量(xSe=CSe/W(S.platensis)),通过每天向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硒,维持螺旋藻生长期的硒剂量为恒定水平(即每天的xSe相同),研究不同硒剂量对S.platensis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除了APX之外基本上随xSe的增大而增大;当xSe不大于0.1时,硒对S.platensis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藻的色素含量与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藻体MDA含量小于或接近于对照组;当xSe不小于0.2时,藻的色素含量与蛋白含量下降,其中,xSe为0.4的实验组的生物量则比对照组下降了21%;藻体MDA含量随xSe的增大而上升.实验结果提示,当xSe不大于0.1时,硒对螺旋藻产生营养作用,而当xSe不小于0.2时硒对螺旋藻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