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Intensity forecasting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aspects of tropical cyclone(TC) forecasting. This work examines the impact of assimilating high-resolution all-sky infrared radiance observations from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GOES-13 on the convection-permitting initialization and prediction of Hurricane Joaquin(2015) with an ensemble Kalman filter(EnKF)based on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 model. Given that almost all operational global and regional models struggled to capture Hu...  相似文献   
132.
应用1949~2005年热带气旋(台风)年鉴资料,对西太平洋以及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西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个数和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个数有略为减少的趋势,而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有显著增强趋势.2005年西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数偏少,但其中登陆我国的强热带气旋比例却明显偏高.对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大尺度环流条件的分析表明,前期南亚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台风期副高偏强、东亚夏季风偏弱、水平风垂直切变等因子不利于热带气旋生成;而西太平洋西部异常的水汽输送、弱风垂直切变、海表面温度异常以及中低纬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等则可能是导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强度异常偏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3.
应用1979—2005年的台风资料和NCEP/DOE AMIP-Ⅱ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生成于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的热带气旋(MTTC)活动特征及季风槽强弱对MTTC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79—2005年5—10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TC)共有672个,年平均24.9个,其中MTTC为491个,占73.1%,占登陆中国TC频数的79.2%。②27年间MTTC年频数经历了正常期(1979—1987年)—多台期(1988—1994年)—少台期(1995—2005年)3个阶段;具有准4年和准2年的变化周期,1994年为MTTC频数由多台向少台转换的转折点。③MTTC频数异常年份,MTTC生成起止日期和生成位置有明显差异:MTTC异常偏少(多)年,MTTC活动起始日期较晚(早),且5—10月皆不活跃(活跃),MTTC生成海区范围较小(大)。④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度和位置异常与MTTC活动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4.
利用TOVS资料分析了2000年几个热带气旋的结构,发现与经典概念模型所描述的结构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在水平结构上,非对称结构呈多样性,高度场的低层低值中心(或高层高值中心)与温度场的高值中心并不一定重合;(2)在垂直结构上,高度场的低层低值距平与高层高值距平的配置也呈多样性,特别是存在上、下层距平中心倾斜,或高层只是处于高压区的边缘,不存在明显的高值距平中心与热带气旋相对应.还参照TOVS中的热带气旋结构,进行了修订热带气旋数值预报模式系统中人造台风模型(台风BOGUS)结构的研究,发现修订后的台风BOGUS 能够更好地与环境场协调,并且能对热带气旋的路径预报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一方面说明了台风BOGUS的结构对其路径预报有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利用TOVS资料中的热带气旋结构能改善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这也为台风BOGUS的修订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5.
广东热带气旋年际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利用《台风年鉴》资料,分析了1951-1999年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的年频数和初旋登陆日期的气候规律。除了利用一般的统计方法以外,还利用近年来分析时间序列比较新的方法,即小波分析。通过对MHAT和MORLET两个小波函数进行分析,分析比较了两个不同小波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的变换结果,分析指出MORLET小波的方差能够比较好的显示出主要的周期,周期-时间序列图可以体现出在各个时段的主要影响周期,MORLET的周期-时间序列图与原序列相比,有较小的飘移现象:MHAT小波虽然没有这种飘移现象,但是其方差的高频部分掩盖了主要周期,使得主要周期与MORLET小波相比方差没有那么明显。同时对放大因子a的两种不同取法做了比较,发现利用a取为2的指数的方法选取a比一般连续的选取a在方差上更能体现主要的周期。年频数的初旋日期的周期分析发现周期分析提取的主要周期与小波变换后得到的主要周期类似。  相似文献   
136.
A tropical cyclone-marine mixed layer model including air-sea interaction is established to conductnumerical experiment with the effects of SST on the cyclone's intensity,Evidence suggests that withair-sea interaction involved,SST rise causes a drop of central pressure of the storm and SST impact onthe intensity is weaker in the coupling case.Moreover,study is undertaken of the intensity variationof another tropical cyclone moving in the cyclone's cold-tail sector,with the results in good agreementwith the observational fact.  相似文献   
137.
利用1949—2009年热带气旋降水资料分析了全国热带气旋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区热带气旋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大致呈现东南—西北向的梯度分布,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最大,西北内陆地区最小。另外,地形对降水的空间分布也有影响,例如东南沿海和山脉迎风坡的地形作用尤为显著。此外,比较不同年份的热带气旋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随经纬度的变化趋势,降水最大中心位置等。热带气旋降水具有比较明显的年代变化和显著的年际震荡。年代变化表现为20世纪50—60年代为大幅增加的过程,60—80年代降水总量基本维持,80年代后期降水呈现明显的震荡趋势。  相似文献   
138.
热带气旋风雨影响范围人机交互识别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新近开发并投入业务使用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风雨影响范围人机交互识别业务系统。该系统收集各省逐时逐分观测风雨资料建立TC影响地面风雨数据库,并充分利用M 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综合显示多气象要素功能和交互划定区域功能确定TC影响范围,然后使用计算机图形学中区域内外射线判别法由程序挑选出影响范围内站点,再检索风雨资料数据库相应丰富数据,生成TC影响时大风和降水报表文件,以供TC过程影响分析和台风年鉴编撰。该系统克服了以往主观专家分离法耗时耗力的缺点,又避免了客观分离法的较大误差,大大提高了台风年鉴编撰工作效率和业务自动化水平,还可为台风大风降雨气候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9.
台风暴雨PP预报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和文  严明良  范淦清 《气象》1997,23(4):48-50
在总结以往台风暴雨预报经验的基础上,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建立了江苏省台风暴雨PP预报方程,利用T63模式产品试验报检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价值,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0.
西北太平洋TC高频源地与GMS-SST暖水区及ITCZ的匹配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GMS高精度遥感海表温度(SST)反演资料、外逸长波辐射(OLR)反演资料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源地及频数数据,分析了GMS-SST、赤道辐合带(ITCZ)、TC源地及频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TC源地、发生频数以及强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均具有趋暖性。GMS-SST大于等于28℃的阈值条件为西北太平洋TC发生和维持的必要条件。并且存在10°N高频收缩轴,其与由GMS-SST大于等于28℃所定义的西北太平洋暖水区,GMS-OLR小于等于240 W.m-2定义的ITCZ的时空分布及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即存在TC高频源地—GMS-SST暖水区—ITCZ三者间的匹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