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测定了大黄鱼C3(L.c-C3)和C4(L.c-C4)基因的c DNA全序列。结果表明,L.c-C3和L.cC4序列全长分别为4962bp和5088bp,分别编码1653和1695个氨基酸,N端信号肽序列分别为23和19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分析表明大黄鱼C3和C4与已报道的补体C3、C4同样都具有在功能上比较重要的残基以及保守的硫酯区。分子进化分析表明,L.c-C3和L.c-C4分别与鮸鱼C3、C4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c-C3和L.c-C4在健康大黄鱼的肝脏、脾脏、肠、鳃、心脏、脑、肌肉和胃这8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肝脏的表达量最高。在大黄鱼胚胎不同发育时期(从2细胞期到初生仔鱼)中,L.c-C3在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变化,而L.c-C4的表达量有明显升高。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侵染的大黄鱼肝脏和脾脏中,L.c-C3和L.c-C4的m RNA表达量均明显上调。该结果表明,大黄鱼肝组织C3和C4基因表达变化与溶藻弧菌的侵染密切相关,揭示了C3和C4在大黄鱼抗细菌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湖泊沉积物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阿哈湖和百花湖沉积物孔隙水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在0.32-1.71mg/ml和0.22-1.38mg/ml之间,氨基酸含量分别在1.15-5.01μg/ml(以含N量计)和1.41-4.16μg/ml之间。两湖沉积物氨基酸含量逐渐增高,表明扩散作用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蛋白质在沉积物各层中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说明它的分解比较有限。沉积物孔隙水中氨基酸含量和微生物活动有关,氨基酸在27cm以后的阿哈湖沉积物中明显积累,可能指示微生物活动的减弱。  相似文献   
93.
Parartemia is a genus of brine shrimp endemic to Australia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more widespread and economically importantArtemia sp. The expression of a multimeric haemoglobin molecule inArtemia is well documented but inParartemia only trace levels of a possible haemoglobin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DNA sequence of a domain of a haemoglobin molecule inParartemia. The derived amino acid sequence suggests that the possible date of divergence about 85 million years ago of the two genera predates the divergence of the C and T polymers ofArtemia haemoglobin. This date would correlate with the physical and temporal isolation of Australia in the late Mesozoic.  相似文献   
94.
The major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studying estuarine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POM) are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materials (e.g. detrital and living matter, algal and bacterial matter…) each type contributing a specific role in the ecosystem. The study of the activity of the 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 (ETS) is proposed as a tool for resolving these problems. Results obtained in our laboratory with cultures of planktonic algae and bacteria provided us with numer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TS activity and various organic components such as chlorophyll, carbon and protein. 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ETS activity/chlorophyll = 2.6, carbon/ETS activity = 17.3, protein/ETS activity = 9.6 in algae; carbon/ETS activity = 5.9, protein/ETS activity = 7.7 in bacteria (ETS activity expressed in /i2h−1 at 20°C; chlorophyll, carbon and protein in μg). Such data can be applied in field studies to characterize the living algal and bacterial matter and, by difference, the detrital organic matter. We report here a study of the Loire estuary as an example.  相似文献   
95.
病程相关蛋白(PR)广泛参与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采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从东方百合(Lilium)杂交品种索邦中克隆了PR1基因,并命名为LhSorPR1。LhSorPR1基因cDNA全长870 bp,5’非翻译区和3’非翻译区的长度分别为47 bp和274 bp。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549 bp,编码182个氨基酸。成熟的LhSorPR1蛋白(不含信号肽)分子量为18.19 kDa,等电点为5.69。采用同源建模方式构建的LhSorPR1蛋白三维结构与其模板番茄PR1蛋白p14a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说明百合PR1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其他植物中的PR1蛋白具有较强的保守性。构建pCold Ⅱ-LhSorPR1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成功表达。使用免疫印迹方法对表达的LhSorPR1重组蛋白进行了验证,并对带有His标签的重组蛋白成功进行了纯化。  相似文献   
96.
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PCC7820中克隆了生物钟基因kaiB,并将其克隆入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两个质粒pGADT7和pGBKT7中。经测序验证后,将重组质粒pGADT7-kaiB和pGBKT7-kaiB转化酵母菌AH109进行自激活性和自身相互作用的检测和验证。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生物钟蛋白KaiB无自激活性,KaiB蛋白自身能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可用KaiB蛋白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文库钓取与KaiB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究Kappa-卡拉胶对马氏珠母贝肌肉水溶性蛋白稳定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马氏珠母贝肉以及改善水产肌肉蛋白加工特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马氏珠母贝肌肉水溶性蛋白(WSP)为研究对象,采用浊度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不同pH值条件下,热处理前后kappa-卡拉胶对WSP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利用凝胶过滤层析对WSP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及分子质量分布分析。【结果】热处理前后,在酸性条件下(pH<4.0)添加了kappa-卡拉胶的胶体蛋白混合体系(K-WSP)透光率均下降;热处理前,pH4.0~5.0范围内,与WSP对照,K-WSP混合体系透光率上升,而pH> 5.0条件下,kappa-卡拉胶对WSP体系透光率无显著性影响;热处理后,pH 4.0~7.5范围内,与WSP对照,K-WSP混合体系透光率上升,而pH>8.0条件下,kappa-卡拉胶对WSP体系透光率无显著性影响。SDS-PAGE结果显示:热处理前,酸性pH条件下与未添加WSP相比较,K-WSP在35 ku附近条带较多。热处理后,WSP和K-WSP的大分子蛋白组分(200、116 ku)均基本发生了热变性。WSP分离纯化曲线显示出两个组分,分子质量分别分布于200~35 ku和35~14.4 ku。【结论】pH值4.0~5.0条件下,kappa-卡拉胶对WSP的热稳定性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8.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 (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s 1, PRMT1)是PRMT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属于Ⅰ型PRMTs,细胞内超过85%的蛋白质精氨酸的甲基化由其催化。PRMT1通过调节底物的甲基化水平,从而调控蛋白的功能及蛋白参与的细胞活动和生理过程,包括细胞信号转导,DNA损伤修复,转录调控,RNA代谢,蛋白质相互作用等。本文着重讨论PRMT1的结构、底物及其在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凋亡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
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主要类群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其硅质壁的存在使其成为了海洋生物硅的最大贡献者,而且成为海洋碳汇的主要来源。因此,硅质壁形成机制的阐明至关重要。硅酸转运是硅藻硅质壁形成中的关键,阐明其转运机制对建立硅藻代谢途径模型和进一步理解硅藻在海洋生态系统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硅酸转运子(silicon transporters, SITs)是硅藻中参与硅吸收或转运的一类膜蛋白,因其重要性及多样性成为讨论及研究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硅藻中SITs的分子特征、分子机制、功能多样性及进化关系,为SITs转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纳米银广泛用于抗菌材料、医疗设备和其他抗菌产品。在纳米银产品的生产、运输、消费和处置过程中,纳米银将不可避免地释放到自然环境中,而水生生态系统是纳米银在自然界中重要的汇之一。本文以青岛近海为研究对象,采集现场海水进行实验室模拟培养,通过测定(48 h)不同浓度纳米银(0.5、5和50 mg/L)短期暴露下对表层海水中浮游细菌死亡率、蛋白质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氨肽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纳米银对近岸海区浮游细菌生长和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银胁迫下细菌生长和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5),高浓度组在培养4 h后死亡率达到最高值88.20%,随着暴露时间延长,纳米银胁迫组活细菌数量缓慢恢复、死亡率逐渐减小;纳米银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氨肽酶活性的抑制效应分别在培养4和8 h后达到最高,分别为8.58%和32.55%,在培养16 h后,酶活性开始缓慢上升,表现出对纳米银胁迫的适应性;纳米银组的蛋白质含量在培养8 h后达到最低,相比于对照组降低了29.80%,在培养后期同样有所升高,蛋白质含量接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纳米银对青岛近海浮游细菌的生长和活性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不同浓度纳米银对细菌的抑制效应不同,纳米银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P<0.05),具有明显的浓度梯度效应;在培养后期,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氨肽酶活性都有恢复,蛋白质含量上升,细菌死亡率下降,表明细菌对纳米银胁迫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