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An analysis method for transient groundwater flow during slug tests performed in vertical cutoff walls is presented.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evaluating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vertical cutoff walls is derived by applying the method of images to the previously developed analytical solution that is exclusively applicable to an infinite aquifer. Two distinct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considered to account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vertical cutoff wall: the wall‐soil formation interfaces with or without the existence of filter cakes, that is, constant‐head boundary and no‐flux boundary conditions. A series of type curves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 partially penetrated well within an aquifer. The constant‐head boundary condition provides faster hydraulic head recovery than the aquifer case. On the other hand, the no‐flux boundary condition leads to a delayed hydraulic head recovery. The greater the shape factor and well offset from the center of the cutoff wall, and the smaller the width of the cutoff wall, the greater the effect of the boundary condition observed in the type curves. This result show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idering proper boundary conditions at the vertical cutoff wall in analyzing slug test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2.
商丹断裂带是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与中秦岭海西造山带的分界断裂,在空间上由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带、断陷-走滑地堑断裂带及其所夹持的岩块、岩片、褶皱所组成的大型复杂断裂带。其演化历史至少经历晋宁期海沟俯冲;加里东期陆内俯冲-碰撞;海西—印支期陆内俯冲;燕山期的逆冲-推覆和喜山期断块-走滑的复杂演化过程,而形成今日所见的复杂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63.
GVAD技术及其在新一代天气雷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瑞义  杨洪平  赵坤  李锐锋 《气象》2018,44(4):511-517
天气雷达中VAD技术可求取雷达站上空水平风垂直廓线,梯度VAD技术(简称GVAD技术)为克服传统VAD技术受速度模糊影响较大而被提出。文中首先从理论上对GVAD技术进行模拟分析,再将其应用于新一代天气雷达实际探测的台风与大范围强降水速度模糊个例,分析其应用效果。理论模拟表明,GVAD技术较传统VAD技术可有效克服速度模糊对反演水平风垂直廓线的影响,加入的模拟噪声,也通过低通滤波方法有效抑制;在两次实际应用个例中,GVAD技术可较好克服速度模糊影响,但方位径向速度中的小波动或者噪声会在径向速度方位梯度中放大,尽管利用低通滤波进行了平滑,但其对反演水平风精度有较大影响,尤其影响水平风速反演精度,在个例中GVAD技术反演风速较传统VAD技术平均偏弱2~3m·s~(-1),模拟部分方位缺失并不影响GVAD技术的反演精度。需进一步研究减少新一代天气雷达径向速度资料中小波动或者噪声对GVAD技术应用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垂直指向法标定是双偏振雷达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标定有效方法的一种,可以订正ZDR测量误差,提高雷达数据的质量。本文基于双发双收模式的X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系统,通过分析雷达硬件系统和垂直指向法标定的数据,诊断了观测数值的一些质量问题,初步判断是方位旋转关节损坏而导致ZDR的数值在某一固定区域上出现较大偏差。更换新的方位旋转关节后,对比处理问题前后的垂直指向标定数据证明能有效解决此问题。最后,经过多次试验分析表明,当垂直指向法标定在回波强度为25.5~30.5dB之间的中等范围稳定的层状云降水情况下使用时,其标定的数据能有效订正系统ZDR偏移量。  相似文献   
65.
Landsat 8 OLI影像已成为重要的数据源,但受云及云影的影响较大,降低了数据的可用性,因此,快速识别云及云影,为后续的数据恢复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通过构建云指数(CI)、归一化暗像元指数(NDPI)和比值阴影指数(RSI),采用阈值法和方位角搜索法,以两景Landsat 8 OLI影像(一景试验影像,另一景验证影像)为例进行云及云影检测。每类随机选取200个样点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CI可快速区分OLI影像中的云区与非云区,厚云样本点正确识别率达到99%;NDP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构建的比值阴影指数RSI放大了水体、云影与其他阴影间的差异,更便于区分;方位搜索合理设置搜索方位角和搜索距离,简化了云影与云的相对关系模型,可准确区分水体与云影,两者的正确识别率都超过93%,弥补了阈值法的局限性。本方法可行快捷,为OLI影像的后续应用提供了基础,可有效提高其利用精度。  相似文献   
66.
Onhydraulicfallsoftwo-layerflow¥XuZhaoting;LouShunli;TianJiweiandSamuelShanpnShen(InstituteofPhysicalDeeanopaphyandPhysicaloc...  相似文献   
67.
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卫星过顶预报方法,该方法采用MSGP对卫星轨道递推,相对于高精度的轨道递推方法,在精度上不仅可以满足预报的要求,而且速度比较快。在卫星俯仰角和方位角的计算模型中,针对岁差、章动和极移的影响相对于卫星位置是二阶小量,因此在坐标系转换过程中忽略岁差、章动和极移的影响。还进一步论述了两种不同方式的轨道递推方法之间的结果差异,并就轨道递推精度对预报时间和卫星俯仰角、方位角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最后,我们根据对比STK软件的仿真结果,验证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8.
采用VAP(Velocity Azimuth Processing)方法反演多普勒雷达风矢量场,在利用各个距离圈径向速度随方位角分布的廓线推算风向和风速的设计中,要求基数据速度资料中没有明显的脉动.介绍了在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设计中,直接将方格法的速度资料处理过程融入到方格法风场反演的过程中,利用距离方格内保持中尺度特性的特点,不改变原始资料的同时保证风场反演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9.
定位定向技术是深海作业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基于激光陀螺提出了一种用于深海作业的高精度定位定向系统研究方案,建立了一套相应的系统分析方法,对该方案的姿态、速度、位置误差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分析。进行了72 h静态定位定向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俯仰角和横滚角误差小于0.006°,航向角误差小于0.035°,速度误差小于0.9m?s–1,定位误差小于29.9 km。实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采用动力调谐陀螺的定位定向系统相比,本系统具有精度高和可靠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0.
本文利用神经网络的技术手段,针对Sentinel-1A二级波模式数据提出一种用于海浪有效波高(Hs)反演的模型——N_N模型。该模型在基于ERS2 SAR波模数据开发的双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经度、纬度、方位向截断波长(λ_c)、图像偏斜(skewness,skew)、图像峰度(kurtosis,kurt)、卫星平台距目标物的距离与卫星飞行速度之比(β)等其他参数信息,根据不同输入参数的组合,建立了14个模型用于Hs反演,旨在分析各参数对有效波高反演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14个N_N模型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随着λ_c、β参数的加入,N_N模型性能均大幅上升,且λ_c参数对模型性能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相关系数提升0.06左右,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下降0.12m左右。另外,skew与kurt的加入也使N_N模型性能有所改善,RMSE下降0.03m左右,相关系数提升0.01左右。其中,N_N10模型效果最佳且性能最稳定,与欧洲中程天气预测中心(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数据对比,相关系数(CORR)达到0.905,散射指数(Scattering Index,SI)与RMSE最低,分别为18.74%、0.502m,与独立测量的浮标数据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