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9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360篇
测绘学   296篇
大气科学   301篇
地球物理   772篇
地质学   779篇
海洋学   234篇
天文学   619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基于复小波变换的SAR图像斑点滤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点噪声的存在使得SAR图像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文中首先介绍了SAR图像斑点噪声模型以及几种常用的SAR斑点噪声抑制方法;然后对小波变换斑点噪声滤波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二元树复小波变换的SAR图像滤波方法.实验比较表明,二元树复小波变换抑制SAR斑点噪声效果明显,较小波变换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2001年9月22-23日南疆西北部山区特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分析,揭示了这场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和各要素场特征。  相似文献   
63.
岩石边坡系统是一典型灰色系统,其变形发展过程可以用灰色预测模型完成。尽管传统GM(1,1)模型预测有很多成功的实例,但是也存在一些预测偏差过大的情况,必须对其进行优化。逐步迭代法GM(1,1)模型不仅收敛速度快,而且与原始数据库序列的凹凸性保护一致。利用自编的计算程序对马步坎边坡预测测点G1沉降和开裂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逐步迭代法GM(1,1)优化模型计算精度较传统GM(1,1)模型和背景构造法GM(1,1)优化模型高,较好地反映了岩石边坡的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64.
裴文中教授是中国冰缘地貌研究的启动者,他在近半个世纪前发表的两篇论文紧跟国际科学研究发展形势,详细阐述了冰缘作用的特点、过程及其对解决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问题的意义。裴老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当时强调了在古冰缘研究中综合分析环境背景的重要性,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冰缘现象,这种在地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于现在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仍然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5.
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台网各子台背景噪声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刘永廷  夏爱国  赵庆 《内陆地震》2002,16(4):366-371
选取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台网中 1 1个子台的背景噪声数字记录 ,计算并分析其背景噪声地动速度均方根值 RMS、有效测量动态范围以及噪声功率谱 ,最后确定出各台址背景噪声相对集中的频段  相似文献   
66.
我国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山地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低山丘陵为这些大江大河支流的发源地,这些区域的水土流失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本文以TM影象为数据源,以GIS为技术支撑,从DEM中获取低山丘陵层,以此为MASK层,提取水土流失及相应的生态环境背景各层,包括土地利用、坡度、年降水、积温、植被等生态背景层,这些背景层是多年数据的平均,然后把水土流失层与环境背景各层分别叠加,分析不同环境背景下水土流失状况,从而为治理水土流失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68.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MLP neural networks trained using the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in mineral-potential mapping isthe paucity of deposit relative to barren training patterns.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random noise is added to the original training patterns in order to create additional synthetic deposit training data. Experiments on the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deposits available for training in the Kalgoorlie Terrane orogenic gold province show that both the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a trained network and the quality of the resultant prospectivity map increase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ed numbers of deposit patterns.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amount of noise using both uniform and normally distributed random noise.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noise to the original deposit training data, the number of deposit training patterns is increased from approximately 50 to 1000. The percentage of correct classification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for the independent test set as well as for deposit patterns in the test set. For example, using ±40% uniform random noise, the test-set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increases from 67.9% and 68.0% to 72.8% and 77.1% (for test-set overall and test-set deposit patterns, respectively). Indices for the quality of the resultant prospectivity map, (i.e. D/A, D × (D/A), where D is the percentage of deposits and A is the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area for the highest prospectivity map-class, and area under an ROC curve) also increase from 8.2, 105, 0.79 to 17.9, 226, 0.87, respectively. Increasing the size of the training-stop data set results in a further increase in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to 73.5%, 77.4%, 14.7, 296, 0.87 for test-set overall and test-set deposit patterns, D/A, D × (D/A), and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69.
层次分析法在太行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层次分析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是解决类似地质环境问题的这种目标结构复杂且又缺乏系统资料的研究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其所处的背景条件密切相关。当一种地质灾害具备了产生的内在条件并与适当的外在诱发条件相结合,即构成它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否则,它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论文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河北省太行山地区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等为计算样本。计算出各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对计算样本的影响权重,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剖分、因素叠加,计算出单位面积的单灾种评价指数和综合性评价指数,用以表征整个地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0.
中国地质公园地质背景浅析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赵逊  赵汀 《地质通报》2003,22(8):620-630
2000年以来,中国基于自身丰富的地质遗产资源和保护经验,正式分2批命名了44家国家地质公园,其分布和特征受地质构造背景和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也为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