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428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赵军  刘泉声  张程远 《岩土力学》2013,34(11):3249-3253
以地下水源热泵井回灌中的物理堵塞问题作为研究背景,建立基于质量平衡方程来模拟多孔介质中颗粒的迁移方程和颗粒的沉积造成孔隙损伤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颗粒流动速度修正系数、孔隙率修正系数以及颗粒在孔隙里发生捕获率3个因素;模型的建立考虑孔隙率变化的情况,在物质的迁移和堵塞的过程中,孔隙率的变化往往也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与传统的过滤模型相比,考虑了速度折减系数和流量折减系数后新建模型更加系统、全面。该模型为解决回灌井物理堵塞的室内外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2.
YRY-4型钻孔应变观测抽水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泰安基准地震台YRY-4型钻孔应变仪仪器受不同位置抽水的影响,就地下岩石含水变化所产生的地形变干扰,简要分析地下水与地下岩石间的相互作用。这对地震前兆的研究有重要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3.
应用Excel 软件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物多样性指数是生物群落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广泛应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评价和研究。作者利用微软的电子表格软件Excel中的数组函数、条件函数及其他函数,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同时计算Shannon、Simpson、Berger-Parker、Margalef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8种常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方法,应用开发的Excel文件——Biodixcel.xlsx,使用者只需在此文件列出的表格中一次性录入所要计算的原始数据即可在此表格中同时得到上述几个指数的计算结果,本方法为群落生物多样性的计算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4.
黄梓荣  梁沛文 《台湾海峡》2012,31(3):437-439,449
2011年4月17日在南沙海域调查时,采集到2尾棘箱鲀属(Kentrocapros)标本,经鉴定为黄带棘箱鲀(Kentrocapros flavofasciantus),标本现保存在南海水产研究所标本馆.标本体长分别为108、135 mm.无鳍棘和腹鳍,背鳍和臀鳍各1个.背鳍鳍条数目为11,胸鳍鳍条数目为12,臀鳍鳍条数目为10,尾鳍鳍条数目为11.体长为体高的2.41~2.57倍,体宽的3.07~3.09倍,头长的3.38~3.48倍,吻长的4.35~4.70倍.头长为眼径的2.22~2.38倍,眼间隔的1.35~1.54倍,鳃孔长度的3.10~3.33倍.除尾柄、胸鳍基部、背鳍基部、臀鳍基部、肛门附近之外,体披硬体甲,体甲刚好在背鳍前方闭合,体甲为6棱形,无刺平滑,从肛门连续沿纵线到胸鳍基部下前方形成裸褶.体侧无侧线.上下颌每侧具8个小柱状切牙.胸鳍最上第一鳍条很短,长度约为第二鳍条的1/6.体为褐黄色,体甲有两条较宽的纵向黄带.唇为褐棕色,牙为红褐色.所有鳍条为黄色或略显褐黄色.  相似文献   
155.
依据2011年3月4日对胶州湾走航连续实测所得pCO2数据,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实测资料,对胶州湾海域pCO2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估算了3月海-气CO2通量。结果表明:3月胶州湾表层海水pCO2实测值在191~332μatm之间,平均值为278μatm,海-气CO2通量在-22.76~-7.13mmol·m-2·d-1,平均值为-14.2mmol·m-2·d-1,这一时期胶州湾从大气吸收约1.59×103t C,表现为大气CO2的强汇。生物活动是影响这一时期表层海水pCO2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6.
黄磊  张志山  胡宜刚  张鹏  赵洋 《中国沙漠》2012,32(6):1583-1589
对固沙植被区典型分布的藻类结皮、藓类结皮和流沙下不同深度的土壤气体采样,主要研究和讨论了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下土壤CO2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类结皮和藓类结皮在0~40 cm处的土壤空气CO2浓度平均值基本保持在600~1 100 μmol·mol-1之间,大于同一深度流沙下土壤CO2浓度值,但三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土壤温度与土壤CO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且在表层相关性最强,具体表现为流沙>藓类结皮>藻类结皮。土壤水分对土壤CO2浓度的影响在表层0~5 cm为流沙>藻类结皮>藓类结皮,但在下层10~40 cm处为藻类结皮>藓类结皮>流沙。  相似文献   
157.
黄磊  张志山  潘颜霞  赵洋 《中国沙漠》2013,33(6):1796-1802
生物土壤结皮(BSC)是荒漠生态系统组成和地表景观的重要特征,在荒漠系统碳的源-汇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沙坡头人工植被区两种典型的BSC(苔藓结皮和藻类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水分的连续测定,确定BSC光合和呼吸作用的有效湿润时间及其与土壤水分、温度和太阳辐射的关系,建立了土壤水分驱动下的固碳模型。以2012年5月19—25日为例,计算了苔藓结皮和藻类结皮在试验期间的日固碳量,并估算了两类结皮的年际固碳量。结果表明:苔藓结皮和藻类结皮由于自身水文物理性质的差别显著影响到其下层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变化;降雨是BSC固碳活性的重要来源,并且苔藓结皮更容易受到非降雨水(如雾水、凝结水等)的影响而使其固碳潜力大于藻类结皮。初步估算苔藓结皮和藻类结皮的年固碳量分别可以达到33.33 g·m-2·a-1和14.01 g·m-2·a-1,其中由非降雨水所引起的固碳量达到了6.58 g·m-2·a-1和2.65 g·m-2·a-1,分别占到了全年固碳量的19.7%和18.9%。充分肯定了BSC在荒漠人工植被区碳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8.
通过对曝气系统的调节,微压流化式复合生物反应器(MP-FHBR)内可以实现好氧区和缺氧区共存,利用这一特点和MP-FHBR中同时存在的活性污泥﹑悬浮生物膜复合生物体系,进行了同步脱氮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P-FHBR在好氧-缺氧条件下,实现了同步脱氮过程,T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7.5%和98.3%。降低DO质量浓度使反应器内形成完全缺氧环境,对MP-FHBR同步脱氮效果没有显著影响,但会降低系统去除COD的效果;而提高DO质量浓度使反应器内形成完全好氧环境,MP-FHBR同步脱氮效果显著下降。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进水COD/TN有利于提高MP-FHBR同步脱氮效果,COD/TN 由2升高到10,TN平均去除率由58.4%提高到78.8%,而继续提高COD/TN对系统同步脱氮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在反应器允许的条件下,提高污泥质量浓度(MLSS)有利于提高系统反硝化脱氮效果,TN去除率随MLSS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9.
The endolithic lichen Lecidea auriculata is known to enhance rock surface weathering on the Little Ice Age moraines of the glacier Storbreen in Jotunheimen, central southern Norwa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reduction in Schmidt hammer Rvalues that followed the rapid colonization by this lichen of pyroxene‐granulite boulders on terrain deglaciated over the last 88 years. In the absence of this lichen, the characteristic mean R‐value of boulder surfaces is 61.0 ± 0.3; where this lichen is present, R‐values are lower by at least 20 units on surfaces exposed for 30–40 years. A similar reduction in rock hardness on rock surfaces without a lichen cover requires about 10 ka. The rapid initial weakening of the rock surfaces is indicative of rates of biological weathering by endolithic lichens that may be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200–300 times) faster than rates of physico‐chemical weathering alone. If not avoided, the effects of this type of lichen are likely to ne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chmidt hammer and other methods for exposure‐age dating, including cosmogenic‐nuclide dating, in severe alpine and polar periglacial environments.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a new method for dating rock surfaces exposed for <50 years.  相似文献   
160.
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及其与生物演化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元古代的地球表层系统经历了超大陆裂解与重组、大规模冰期、古海洋氧化、埃迪卡拉生物群辐射与灭绝、后生动物兴起等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地质事件与生物演化在时空上的耦合关系长期受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伴随有超级地幔柱活动、古地磁真极移等复杂响应,裂解过程影响了大气圈和水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并可能直接导致了新元古代极端的气候条件。构造格局的变动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来源和生存环境的改变上,强上升洋流和强地表径流区域的富营养化促使生物大量繁盛。“雪球地球”期间巨大的选择压力为生物的多样化演变提供了可能,而其后冰川的快速消融则促进了生产力的爆发式增长及多种沉积矿产的形成。与此同时,大气-海洋氧气含量的增加和海水化学结构的改变使得多项元素及同位素指标发生了地质历史上最大幅度的波动,这种特殊的地质背景可能最终对生物演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