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8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据实测实验数据分析了川中及川东南地区典型构造上勘探井震旦系—下古生界泥岩及沥青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证实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为具有一定盐度的还原环境,生物多来自于低等水生生物的菌藻类。川中震旦系—下古生界和川东南震旦系储层沥青主要来自寒武系泥岩;川东南下古生界储层沥青则为寒武系和志留系的混合来源。利用Karweil方法分析了川中地区高科1井寒武系烃源岩的成烃史;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与Easy%Ro模型联合模拟恢复了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的生烃史;对比分析表明,川东南寒武系烃源岩成熟时间、主生油及主生气期均早于川中寒武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312.
东营凹陷北部原油有机地化特征与成因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营凹陷北部油气藏分布范围广 ,储集层位多。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 ,通过对典型原油样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原油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原油可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类型Ⅰ :Pr/Ph介于1.0~ 1.3;Pr/nC17介于 0 .4 0~ 0 .80 ;Pr/nC18介于 0 .4 0~ 0 .6 0 ,伽玛蜡烷指标 <0 .10 ,Ts/Tm介于 0 .80~ 1.30 ,单体化合物碳同位素较重 ;类型Ⅲ :Pr/Ph介于 0 .80~ 0 .30 ;Pr/nC17介于 1.0~ 0 .6 0 ;Pr/nC18介于 2 .0~ 1.0 ;伽玛蜡烷指标 >0 .4 0 ;Ts/Tm介于 0 .4 0~ 0 .70 ;单体化合物碳同位素分布较轻。类型Ⅱ原油上述指标介于类型Ⅰ与类型Ⅲ之间。这三类原油的地质分布也具有一定特点。第Ⅲ类原油分布最广 ,在利津—民丰生油洼陷周围均有分布 ,类型Ⅱ与类型Ⅰ原油主要分布在民丰洼陷周围。成果为该区油气藏成因与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13.
利用先进的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对永安油气包裹体进行了剖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源输入中以高等植物蜡贡献为主,沉积水体环境介质以缺氧还原性占优势,油气注入储层前处于成熟演化状态,多因素生物标志物参数组合气源对比反映出永安天然气与阜宁组四段源岩具很好的相关性。成藏条件分析表明,永安气藏气源岩生烃早,与储集接触好;油气注入从距今45Ma开始几乎持续至今,充注时间长;一些鼻状构造或断鼻、断块构造圈闭的形成略早于或同步于油气的注入,利于油气聚集;处在沉凹带的气藏,上部有20m厚的泥质岩,在断层对盘为阜宁组四段泥岩,而且后期辉绿岩的侵入也成为其有效的盖层,水动力条件以水体交替缓慢带和停滞带为主,具有良好的封盖条件,油气成藏为典型的下生上储模式。  相似文献   
314.
粘球形藻干酪根热模拟产物中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特征与意义蒲秀刚柳飒郝石生(江汉石油管理局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石油大学,北京102200)关键词粘球形藻热模拟生物标志物饱和烃塔里木盆地全球范围内奥陶系生油岩和原油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这些...  相似文献   
315.
论分子有机地球化学若干名词与术语的辨析和厘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铁冠 《地质论评》2002,48(3):284-289
本文对多年来地质学中文文献常见的约20个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名词与术语概念上的不规范现象,提出质疑、辨析和讨论,其中有些名词与术语的使用,还不限于有机地球化学地的学科范畴。笔者期望通过讨论得到有关专家的批正和厘定,防止以讹传讹,使某些谬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并促进相关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316.
Meishan Section D in Changxi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has been selected as the global stratotype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nd various studies hav been done at the boundary but the gas chromatographic-mass spectrographic analysis of alkane biomarkers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This paper presents of results of a study of the biomarkers analyzed in a series of samples across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t both Meishan Section A and Section 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concentration of alkane biomarkers in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trata is high in Bed 26 while it is low in Bed 27. A variety of biomarker parameters demonstrate that the main source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ediment are algae and bacteria and that the depositional enviroment varied from weakly oxidizing to reducing during the studied interval.  相似文献   
317.
苏北盐城油气藏流体历史分析及成藏机理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详细剖析了盐城凹陷油气储层中烃类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盐城油气原始母源输入兼有水生藻类和高等植物,沉积环境以还原性占优势,水体有较高盐度,而且油气进入储层前业已成熟。油气注入史研究表明盐城油气注入至少有两期,注入时间分别约为32~34 Ma、5.5~12 Ma,且以第二期注入为主。盐城凹陷油气主要来源于古生界海相腐泥型源岩,并有少许上白垩统泰州组或浦口组的贡献。以张性为主的大断层,是油气向上注入的有效通道,属典型的下生上储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18.
贵州松桃锰矿沉积有机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松桃锰矿矿石氯仿沥青“A”、饱和烃和芳烃含量高,非烃含量低,围岩泥岩则与此相反。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烷和萜烷等生物标志物的特征表明,贵州震旦松桃锰矿热水沉积体系中微生物主要为藻类生物和细菌类微生物,其生存环境为水温达170℃ ̄195℃、还原和盐度不高的热水体系。  相似文献   
319.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原油勘探前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长期以来以二叠系原油的勘探与研究为主。本文在总结本区现已发现侏罗系典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混源油人工配比模拟实验揭示了侏罗系与二叠系原油在混合过程中的典型生物标志物变化特点,提出判识混源油组成的可能标志。据此标准,查清了研究区现有侏罗系原油和油砂的分布特点,再结合侏罗系烃源岩的分布情况,认为本区侏罗系原油可望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应重视对其勘探和研究。  相似文献   
320.
盆地边缘浅部的油气充注史研究是探讨油气流体和砂岩型铀矿关系面临的关键难题。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覆带侏罗系油砂提取物进行饱和烃GC-MS分析、碳同位素测试及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样品普遍遭受了至少5级的生物降解,部分甾烷化合物参数已不能客观反映油源特征。而萜烷抗降解能力强,其分布谱图比较相似,C20、C21、C23三环萜烷的相对丰度呈“上升型”;C23/H比值为0.75~1.34;G/H比值为0.27~0.65;以上指示了石油的母质以湖相低等水生生物输入为主,形成于半咸水、偏还原的沉积环境。样品的氯仿沥青“A”及族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较轻且几乎一致,均低于-28‰,进一步表明该区侏罗系中的石油具有相同来源,初始来源于玛湖坳陷二叠系风城组,而与佳木河组和乌尔禾组的关系不大。油砂Re-Os同位素测年首次获得了等时线年龄为(155±51) Ma,表明西北缘侏罗系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了一期大规模的油气充注,进而掩盖和保护了中、下侏罗统于中、晚侏罗世阶段形成的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体,并增加了找矿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