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76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81.
我国刺参种业态势分析与技术创新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参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而种业是刺参产业链条健康发展的基础环节,但仍存在野生种质资源匮乏、良种不足及良种覆盖率低的现状。本文综述了当前我国刺参种业现状与态势,重点比较分析了“东科1号”等6个已育成良种的特点,提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现状下未来刺参种业的发展趋势,并针对刺参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实现性状精准高效选育等未来刺参育种技术体系创新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刺参种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2.
本研究以经2代家系选育的速生长系施氏獭蛤(Lutrariasieboldii)为亲本,通过巢式平衡设计构建了30个全同胞家系,以未经选育个体的同期子代作为对照,分析各家系及对照组不同阶段生长和存活差异。实验结果显示, 3月、9月和15月龄的施氏獭蛤全同胞家系生长性状均高于对照组(P0.05), 3月龄的家系壳长、壳高和体质量分别相对提高1.33%~9.33%、0.83%~15.83%和0.74%~25.19%,9月龄的家系壳长、壳高和体质量分别相对提高1.83%~10.46%、3.95%~12.45%和6.01%~20.60%,15月龄的家系壳长、壳高和体质量分别相对提高2.45%~25.62%、2.62%~15.01%和7.00%~28.73%,15月龄累积壳长、壳高和体质量生长量前3家系均值分别比家系平均提高9.38%、5.07%、9.34%;幼体期(1 d~30 d)、培育期(30 d~90 d)和养成期(90 d~450 d)各家系的存活率均值低于对照组5.61%、2.45%、2.08%,累积存活率均值低于对照组9.08%,但存活率排名前三的家系均值要高于对照组22.52%;根据全同胞家系生长和存活数据比较,家系A5、A12、A15于不同时期均表现出稳定优异的生长性状,家系A8、A15、A14于不同阶段均具有稳定的存活性状。以上结果表明,经选育施氏獭蛤家系的生长性状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兼具有高生长和存活性状的家系A15可优先作为良种培育材料。  相似文献   
183.
【目的】研究探讨造礁石珊瑚自然海区断枝培育技术的条件和方法。【方法】在深圳大鹏新区大澳湾海区海底搭建海区断枝培育系统,并在系统上培育膨胀蔷薇珊瑚(Montiporaturgescens)、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a)、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和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等5种造礁石珊瑚的断枝(每种珊瑚100株),开展为期12个月的实验。【结果】5种珊瑚在深圳市大鹏新区大澳湾海域的断枝培育系统上培育12个月后,5种造礁石珊瑚断枝存活率分别为96%、93%、95%、85%和83%。珊瑚断枝生长指标测量结果显示,5种珊瑚中霜鹿角珊瑚生长速度最快,其断枝横向增长长度平均可达46.2mm;其次是膨胀蔷薇珊瑚,其断枝横向伸长长度平均可达38.2 mm;而澄黄滨珊瑚生长速度最慢,横向伸长长度都在24mm以下。【结论】在合适海区,使用海区石珊瑚断枝培育系统进行造礁石珊瑚培育,可改善其存活率和生长。  相似文献   
184.
中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海带养殖规模与养殖产量均世界首位,并形成了一个集育苗、养殖、食品加工、藻类化工与生物制品开发于一体的链式产业,有关工作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技术与实践基础.在国家高度重视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和渔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刻背景下,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是保障海带养殖产业优质、健康和高效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5.
江蓠属海藻龙须菜的基础研究与大规模栽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蓠属的龙须菜是1种重要的产琼胶海藻。从2000年在广东汕头南澳岛栽培成功以来,迅速在福建、浙江、山东和辽宁沿海得到发展,成为继海带、紫菜和裙带菜之后又一个新兴的海藻栽培产业群。本文综述了龙须菜遗传学研究成果及龙须菜栽培产业建立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龙须菜南移栽培,981龙须菜良种培育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6.
一种基于进化Agent的遥感影像亚像元定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影像中存在着昆合像元,软分类技术将这些像元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划分为不同的地物类别,亚像元定位技术利用在每个混合像元中所获得的百分比信息,得到一个锐化后的分类影像.像元分解成不同的子像元,代表不同的地物类别成分.进化Agent技术结合一种空间邻域的假设关系,通过繁殖和扩散两种行为模式,分配给每一个亚像元一个确定的位置,从而达到定位的效果.利用合成影像和退化的真实影像进行实验,通过与传统的硬分类进行精度比较,证明进化Agent技术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亚像元定位算法.  相似文献   
187.
大菱鲆的生物学特性和苗种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要介绍了大菱鲆的形态、生态、生长和生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变化,着重报道了有关亲鱼培育、控光控温和人工采卵以及室内水泥池苗种培育等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8.
本研究估计了大菱鲆收获体重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选育遗传进展。数据共包括3个世代(G0,G1,G2)的508个全同胞家系10952尾个体。G0,G1,G2的体重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11±0.08,0.18±0.09,0.17±0.07;世代间估计遗传力为0.19±0.04。每一世代母本和共同环境效应分别为0.10±0.04,0.14±0.04,0.13±0.03;世代间为0.12±0.01。G0和G1世代选择差分别为,18.24g和21.19g。对应的G1和G2世代的遗传进展为22.06g,11.93g;百分比表示分别为6.36%,3.52%。连续两代选择之后总遗传进展为10.10%。以上结果说明针对大菱鲆体重性状的选育项目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9.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有性生殖过程与育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培养和野外实地观测的方法,研究了鼠尾藻的生长发育和有性生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性生殖人工育苗实验。结果表明,鼠尾藻在海水温度高于22℃时,生殖托开始发育,海水温度超过23℃以后,生殖托的生长速度加快,海水温度超过24℃时,生殖托生长速度最快并迅速成熟,在海水温度达到26℃时,观察到了卵的集中排放挂托现象。鼠尾藻卵的排放较为齐整且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生殖托基部的卵最先排出,中部次之,最后是顶部,雄托排精时间要稍晚于雌托排卵时间。受精卵大约在受精1h后进行第一次细胞分裂,分裂面与长轴垂直,大约2h后进行第二次分裂,下端细胞的分裂面平行于第一次分裂方向,而上端细胞的分裂面则垂直,随后大约每2—4h细胞分裂一次。从卵挂托到幼胚脱落一般需要24—48h。观察发现,生殖窝不仅存在于生殖托上,在部分生殖枝上也有分布。在鼠尾藻的人工育苗的实验中,胚苗在苗帘上的生长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90.
采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快速生长基础群体和4个连续世代共计10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对8个基因位点进行了扩增,共得到7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从6到16不等,其大小在159--600bp之间,P,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值为0.6628—0.9051,基因型数为17—67。5个世代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7188、0.5687、0.6188、0.6438、0.66937。从F-检验的数据来看,配对比较Fst值表明5个世代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弱。Fi值的计算结果表明,有5个群体位点杂合度处于过剩状态,但对整个群体而言,5个世代群体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通过计算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α)、有效等位基因数(αe)、基因型数目(G)、最高频率等位基因的频率(F),以及基于基因型的P值,比较了5个群体的遗传变化。另外,5个世代群体间的相似性系数以及彼此间的遗传距离,体现出人工选育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说明5个世代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还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以继续保持遗传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